史迪
摘 要:本文根据媒体类办公空间的特点、员工的工作状态及行为模式,提出了“可调节性设计”的设计手法,以提高空间使用的灵活性,探索出适合媒体工作特点的办公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灵活性,可调节,适应性,弹性设计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office space, the working state and behavior mode of employe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method of “adjustable design”, so as to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space use and explore the design strategy of office space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work.
Keywords: Flexibility; adjustable; adaptability; elastic design
一、引言
阐述之前,先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媒体”,是指一种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表现形式或组织机构[1]。“媒体类办公空间”在本文是指“节目采集和编辑制作”的媒体办公环境;“空间可调节性设计”是指一种以行为尺度为依据,根据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室内空间要素可以被适当地调整,以提高空间使用灵活性的设计方法[2]。
在调研阶段,笔者考察了CCTV央视新址、深圳腾讯大厦、搜狐媒体大厦、新浪新闻等媒体机构的演播室和开敞式编辑区,并查阅了BBC等典型案例。经分析得出,当今媒体类办公环境呈现出三个特点,即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和多样性;空间使用的灵活性;空间形式追求变化,如图1。
针对这些特殊性,本文期望通过“空间可调节性设计”的研究,创造一种弹性的、灵活的办公环境,让空间可以多功能使用,提供多种交流方式,适应媒体工作的特点。
二、对员工工作状态及行为模式的调查
特定人群的工作状态是设计研究的依据,经过现场调查、问卷和访谈,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呈现出了一下特点,如图2。
统计分析的结论是,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有两个特殊方面,会影响空间设计,一是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即加班频繁,工时较长,且有夜班情况;二是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即媒体编辑需要信息交流和配合的特点。
媒体工作人员的行为模式是空间可调节性设计研究的重要依据,通过现场观察,行为模式可分为四种:“演播”“编辑”“交流”和“休息”,如图3。
(一)“演播”的行为模式
主要发生在演播室及开放式演播区。但是,遇到一些特殊节目或突发事件等情况,也会在办公区的公共空间中进行,形式更加开放和自由。根据节目类型,可分为播报、访谈、互动三种类型。
(二)“编辑”的行为模式
在开敞式编辑区,每个员工有自己的工作区域,在此独立完成分到的编辑任务,需要满足个人工作尺度,且有一定的私密性。
(三)“交流”的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可以发生在开敞办公区、会议区和公共休息区,方式比较灵活。它可分为正式的会议洽谈和非正式的交流这两类。其中,非正式交流非常灵活,在编辑区中,员工们的聚集、讨论都属于这个范畴,形式不拘一格,工作环境需要提供灵活的交流空间。
(四)“休息”的行为模式
可分为静态休息和动态休闲两种类型。静态休息,如午休、夜间休息等,一般需要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动态休闲是指带有交往性质的休闲活动,如在茶歇区、咖啡间等的休闲聊天等活动。
三、空间可调节性设计的研究
空间可调节性设计的研究分为两大部分。
(一)基础研究部分
以行为模式为核心,引发了对尺度、空间形式、色彩及材质的研究。
1. 行为尺度
主要包括媒体编辑的个人工作尺度、不同规模的会议尺度、演播的尺度和休闲交往等尺度,这以人机工学为基础,为空间可调节性设计提供尺度依据[3]。
2. 空间形式
主要包括空间的开敞程度与边界形态两个方面,它需要与特定的行为活动有一个对应关系[4]。比如,在开敞程度方面,封闭的空间适用于正式会议、培训和演播行为,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适用于非正式的交谈、聚集和休闲,开敞的空间适用于开放式演播、公共交往和流通经过;在边界形态方面,直线适合流通、经过,弧形及圆形适合于交流与协作,凹凸曲折的形态適合驻足停留、休息或者聊天交谈[5]。
3. 色彩的选择
需要考虑色彩给人的生理及心理感受,由于媒体工作是一种节目创作活动,所以用色要活跃,以促进交流和互动。编辑办公区、演播区、会议区可用鲜亮的色彩点缀空间,如红、橙、黄、蓝,增加媒体气氛。休息区的用色要舒缓,以帮助缓解压力,如绿色、木色都是合适的选择[6]。
4. 材质的选择
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材质给人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它与特定的行为活动有对应关系[7]。比如,金属给人冰冷坚硬、干净爽心、现代的感觉,可用于编辑行为及演播行为;木材给人温暖舒适、自然柔和的感觉,因此适用于静态休息和休闲交往等行为。
(二)创新手段研究
提出了“单元形体+灵活构件”的设计策略,通过三种不同的空间可变体,为媒体工作空间提供可变的条件,实现空间使用上的灵活性。
为了增加媒体工作环境的灵活性,尝试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可变体,如图4,以实现不同行为活动下空间要素的调整,其核心内容为通过“单元几何体+灵活构件”的方式,营造空间中可变的因素。它可以具备四种可变性能,即改变边界形态,边界自定义;改变空间的开敞和封闭程度;选择和调整立面的色彩和材质;给空间围合体增加附属功能。
1. 空间可变体一
(1)基本构件
由凹凸的折型结构演变而来,并用于平面上。它由三个部分组成:L形单元体、弹性软连接构件、附加小功能体。其中L型单元体有三种不同的形制,分别为600×300mm、300×300mm、150×300mm,高度统一为2400mm。这三种形制的L型单元体在平面上可以任意组合,以形成不同的立面节奏,如图5。
(2)可调节性能
它可以实现边界自定义,根据功能的需要,调整边界的位置和形态,如围合成会议讨论区、休息区、开放式演播区及编辑区,如图6。
L形单元体的材质和色彩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木饰面、织物饰面、多种色彩的铝塑板饰面和透明的聚碳酸酯板,根据行为活动的需要,随意选配材质,如图7。
在600×300mm的L形单元体中,可嵌入附加小功能体,用于增加存储、书架和发光体等附属功能。
2. 空间可变体二
(1)基本构件
将两个折型结构叠加起来,演变到立面上。它由两部分组成:折型框架、可替换的小梯形板。小梯形板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在折型框架上,既能装饰美观,又能增加可变体的强度。如图8,在尺度设计上,每一组折型单元的宽度为600mm,高度为2100mm,厚度为200mm。若干个这样的折型结构拼合在一起,就形成灵活墙体。
(2)可变性能
可将可变体进行延展和收纳,以调节空间的开敞和封闭程度,如图9;小梯形板在材质和色彩上可提供多种选择,如木饰面、织物饰面、聚酯纤维吸音板饰面、通透的聚碳酸酯板等,如图10。根据行为活动的需要,将部分小单元体进行替换,配合开敞程度的调节,就能适应新的空间功能。
3. 空间可变体三
(1)基本构件
受到折纸的启发,通过几何折叠的方式,实现从展开到收缩的立面形式[8],如图11,从材料入手进行设计,选择了9mm厚的聚酯纤维吸音板,它质量轻巧、有弹性、抗拉性好、方便切割,且有吸音效果。
(2)细部尺度设计
考虑到市场上的聚酯纤维板规格1220×2440mm,以及办公环境中人站立时隐蔽隔断的高度(1981~2032mm),最终,将单元模块的尺度设计为宽度W=1100mm,高度L=2400mm,厚度9mm。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的采用打孔穿线的连接方式,如图12。
(3)可变性能
主要是利用可折叠性能调节空间的开敞和封闭程度。在围合空间的边界形态上,可以是直线形的,也可以是弧形的,根据行为活动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图13。
四、結束语
本文立足于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针对媒体工作的特点和员工的行为模式,力求增加办公空间的灵活性,满足信息交流时效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提供未来空间使用方式改变的可能性。三种空间可变体的探索是笔者的一种尝试,“单元形体+灵活构件”的设计策略,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以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期望这种设计方式的探索,能让未来的办公环境更加弹性、灵活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黄传武著.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
[2]李海乐.多义空间——空间适应性研究及设计策略[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 2004.
[3]龚锦编译.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4]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5]李志民,王琰主编.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2.
[6]黄国松.色彩设计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7]杨公侠,徐磊青编著.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8][新加坡]Sophia Vyzoviti. Soft Shells:Porous and Deployable Architectural Screen.Sophia Vyzoviti and BIS Publishers, 2011.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