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经贸合作与前景展望

2020-09-10 07:22:44张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

张叶

摘 要:2019年是中俄建立外交关系的第70个年头,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中俄经贸关系一贯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双方致力于打破“政热经冷”、经贸发展起伏跌宕的局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六大经济走廊中的组成部分,而俄罗斯是其中的重点国家,俄方政要对此给予积极回应。中俄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双方合作中的阻碍因素得到有效管控,进一步增强了政治互信、拓展了经济合作发展空间。鉴于此,文章梳理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在政策沟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金融通、战略对接领域取得的成果,从多边合作机制、地方合作、能源合作、民间交流等方面展望中俄深化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经贸合作;合作前景

中国分类号:F752;F7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055-02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处于大变局中,全球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大大增加,中俄两国关系趋于成熟、稳定,对于世界与地区的和平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建立了发展关系。2001年中俄签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长期稳定期,当年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2004年10月中俄领导人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互相承认对方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强调制定中长期规划,完善经贸投资合作形式与方式;2019年,两国发展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一管两桥”工程相继落实,中俄经贸合作成绩斐然;2020年据商务部公开的数据表明,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在中方主要贸易伙伴中排第二位[1]。

一、中俄两国推动经贸合作的必要性

相互依存理论认为国家之间存在多渠道的社会联系,全球问题的出现单靠个别国家无法解决,国际合作趋势增强,应推动全人类共同利益形成。中俄两国均为世界大国,经济往来密切,两国的相对优势差异较大,互补性很强。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现行经济疲软时,成为拉动经济恢复的火车头。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亟待升级,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优势逐渐下降。而俄罗斯近几年经济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资金储备不足,在经济恢复中缺乏动力。中国的基础设施能力在世界各国的實践中得到了检验,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强劲的经济发展趋势也为两国经济合作增加了砝码。

二、“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以政策沟通为指导原则

2014年《中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一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采取措施提高务实合作水平,落实中俄政府间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备忘录,提高现有双边政府、议会、部门和地方间合作效率。2015年6月中蒙俄三国元首签订《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明确经济走廊建设具体内容、资金来源和实施机制,为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以及“草原之路”倡议做好准备,打造区域合作稳定繁荣新亮点。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及互联互通是关键,加强口岸建设和海关检验监管、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深化经贸合作是主要内容,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是促进三国友好合作的润滑剂。纲要体现三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同时为各部门经济合作指明方向,对三国具体工作的落实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国政府达成的政策为企业实施经贸合作、人民推进友好交流以及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如今中俄形成了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成立的中俄经贸合作分委员会在协调中俄经贸领域的合作发展、制定长远规划、敦促领导人达成共识等发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锚爪

基础设施等同于人类血管,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强调:俄现有的和在建的水电设施等能源基础设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应着重加强在该领域的合作;推动完成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大桥及索道建设,继续深化中哈俄、中蒙俄跨境运输合作[2]。通过建立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将中俄两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工业区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连成一体,促进中俄两国物流贸易增加,增强两国企业交流互动。“北极航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中俄加强在北极航道的开发建设将改变我国港口区域格局,同时有效缩短中国通往欧洲西部的航线航程,减少企业交易成本,有更多机会参与航道沿线能源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推动两国货物运输、人文交流方面成效显著。能源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核心领域和旗舰项目,中俄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节能产品开发合作方面拥有提升空间。从俄罗斯通过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向中国输送石油起,每年从该通道进口的俄油量从15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及时填补了东北老工业区石油供给缺口,缓和了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的原油供需矛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12月正式投用,我国东北地区将直接受益,保证了当地居民清洁能源的有效供应,丰富了我国天然气能源获得渠道,优化了我国的能源供给结构。

(三)以资金融通为保障

中俄致力于国际金融结构体系改革,在推动本币跨境合作层面有着共同诉求,两国需要增强金融风险规避与管控能力,双方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受西方制裁的影响以及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难以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筹集足够资金,经济恢复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015年10月中俄金融联盟正式成立,旨在促进中俄两国金融机构资源、信息共享及创新合作。中俄金融联盟现已完成4项跨境融资项目,涉及金额多达126亿元人民币。哈尔滨银行对俄企业提供融资累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全面领跑中国对俄金融行业。2016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重要的融资机会,降低了融资成本,扩大了融资渠道。成员国俄罗斯是直接受益者,俄罗斯向亚投行申请的道路基建项目投资,获得批准资金5亿美元。2017年俄罗斯铝业公司在中国发行总额100亿元人民币、首期10亿元人民币的熊猫债。在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大、资金缺口不小的情况下,资金融通缓解了俄罗斯的燃眉之急。中俄两国间的金融合作促进了两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了金融等法律法规的信息交流。

(四)以战略对接为引擎

中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通过上合组织阐述“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上合组织为成员国与参与国加速推进战略对接提供了平台,俄罗斯“跨欧亚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對接。2020年1月俄总理米舒斯京表明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经贸合作协定以及伊朗的优惠贸易协定已经生效,中俄两国共同推动联盟商品与服务出口,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及成员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盟”国家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加深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倡议创新之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将有效促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产能合作。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当今各国的商品、服务与资本流通效率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对接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发展领域的合作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协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水平与合作质量。

三、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在新世纪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保持着良好的前进势头。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当前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距离目标的实现还存在一定差距。尽管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制约因素,但我们可以立足当前中俄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从实际出发,巩固两国经贸发展取得的成果。

(一)利用多边合作机制,挖掘贸易增长潜力

中俄两国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行为,践行多边主义内涵,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世贸组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为桥梁,制定谅解备忘录,为经贸合作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指导并推动经贸、投资、能源、人文、科技、地方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多边组织为参与国提供共同协商、相互交流、反映各方诉求的机会,是各国商贸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参与国互利共赢、共同受益。

(二)共促地方合作,激发两国地方合作热情

中俄两国互为彼此最大的邻国,边境地区大面积接壤,两国发展边境贸易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地方合作在中俄合作中占比较大。“长江—伏尔加河”“东北—远东”两大区域性合作机制建立将带动中俄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两国通过缔结友好省州城市、国家交流年合作、中俄博览会等方式,为地方合作注入新动能。2020年第一季度黑龙江对俄进出口总值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地方合作推动中俄游客出国观光,有助于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加速能源资源合作,将能源合作作为典范项目推进

中俄能源合作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是中国重点推进的项目,也是最为大众所知的代表性项目。深化在油气、电力、煤炭、核电、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全方位一体合作,完善能源结构体系,保证充足的能源供应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着重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需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不断开拓能源合作的新领域新方式,将其打造为典范,成为撬动其他领域合作的利剑;深化民间交流合作,加强“民心相通”的力度。

(四)加强文化交流

中俄通过建立孔子学院、互派留学生、在本国推广对方语言等方式加强了教育领域的合作;举办学术论坛,邀请多方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形成共识;做好年度互办电影节活动,支持中俄合作拍摄影片,发扬继承两国优秀文化;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文化交流的质量与内涵,更好地满足两国民众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召开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EB/OL].[2020-04-23].http://www.mofcom.gov.cn/xwfbh/20200423.shtml.

[2]新华网.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全文)[EB/OL].[2019-09-18]http://www.xinhuanet.com/2019-09/18/c_1125007195. htm.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