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东
摘 要: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微信平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接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思政教育的需求,并且和学生的成长环境会出现脱节的现象。因此,高校要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意识到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红色微信来制定有关的教学方案,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红色微信的现状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红色微信目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建立红色微信的分类引导体系、加快红色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及培养红色微信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以此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红色微信;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031-02
微信已经成为我国使用量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社交软件,每个大学生在拥有自己手机的时候,都会在手机里安装微信,对于大学生来说,微信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微信的自媒体平台将微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推广,不再是一对一的互动而是一对多的互动,每个社交帐号的主体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内容推送,同时还可以和阅读者进行互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重视微信这个平台,将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微信平台中,进行红色微信的打造,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有效性。
一、红色微信的现状
随着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大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微信公众号的习惯。高校的思政部门也逐渐对微信平台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建设了不同类型的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能够进行文件、通知的传达,也能够进行先进人物、党的知识学习的宣传。因此,红色微信的出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会建立微信公众号,每天进行编辑和推送,部分公众号凭借其优势,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近些年来,不同的高校部门都会成立自己的微信平台,例如,学校的党政宣传部门成立的官方公众号,学生会、社团也会建立一些自发的半官方平台,而对微信公众号感兴趣的大学生个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其中官方公众号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会、社团建立的微信公众号会以特定的学生群体作为主体,深受这部分学生的喜爱。同时,学生个人成立的公众号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也会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而不管是以上哪种类别,只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向社会进行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那么就可以称其为红色微信。
而经过这些年来的完善和发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具有自己鲜明特色且风格迥异的红色微信平台,这些平台以本校学生为主要载体,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但是目前的红色微信也存在一些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红色微信发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第一,红色微信公众平台目前的建设水平还不够,有些高校的微信平台不管是栏目设置还是内容选择,都不能够吸引学生长期观看,在舆论引导方面还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不少高校还没有对网络上的思政教育进行重视,观念还是比较老旧,微信平台只是拿来做个样子。第三,部分高校在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手法单一,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也缺乏影响力[1]。
二、红色微信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优势
(一)主体优势
高校红色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主体是高校的思政教师,他们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素养,因此红色微信公众平台与其他自媒体平台对比起来,就具备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非常契合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以对高校的学生进行更加优质的思政教育。而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还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学生进行舆论上的正确引导,这样高校学生就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规律、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二)客体优势
红色微信平台主要作用于广大的高校学生,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高校学生每天都会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看一下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而他们对于内容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由此可以发现,红色微信平台的客体优势也非常明显。
(三)介体优势
介体优势指的是在红色微信平台上传播的相关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思想引领的价值,还能够根据微信传播形式的不同来进行创新,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红色微信目前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看来,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建立起了红色微信平台,并且在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团委工作和党建工作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体系与机制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关的问题。
(一)体系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建设了红色微信平台,但是在很多时候还是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在管理的主体和宣传的主题上还没有进行规范和统一,而版面的设计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会使本来以红色教育作为主题的内容推送中,偶尔会有其他的内容穿插进来,从而导致了平台的推送内容混乱,对于公众号平台的受众来说会降低其在心中的权威性,逐渐导致粉丝流失的状况发生。
(二)在队伍建设和素材收集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阶段,高校红色微信的运营团队在进行素材收集的时候通常是两种方式,一是有官方进行主导,从而进行素材的选择和编辑,二是在官方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素材的选择和编辑,这两种方式会导致红色微信的工作人员队伍管理出现差异,管理人员的主观性会直接影响到素材的选择。而部分高校目前对于红色微信平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在经费和人员投入上就有所欠缺,工作人员缺少主动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导致了管理队伍的懈怠,在素材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缺少相关的保障监督机制
在红色微信平台进行运营的时候,保障监督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套机制不完善会对平台的运营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进行保障监督机制的完善,对于参与平台运营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合理培训,还要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引导,以此来构建一个权责明确、管理认真并可以进行正确的舆情引导的保障机制,在模块内容的选择、整体风格和版面设计上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推送的内容具备权威性、专业性、真实性和可看性,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红色微信在思政教育上的作用[2]。
四、红色微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红色微信的分类引导体系
如果要提升红色微信平台进行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那么高校就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教育的发展需求,来进行红色微信的分类引导。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高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政治面貌建立相关的社交网格群,根据学生的政治身份和实际的需求来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高校还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需求来进行相应板块的设计,并按照学生的喜好进行内容的推送,使高校大学生的社团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而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不同,招生办和高校的就业引导部门也可以共同进行红色微信平台的建设,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除此以外,红色微信平台的分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组织来进行,建立有关的微信联络群,在群里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成为相应的管理人才进行微信平台的管理,从而带动舆论的方向。
(二)加快红色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根据微信的性能和组织,可以将微信平台划分为官方、半官方以及个人平台,高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利用不同的平台来进行思政教育。官方平台是进行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弘扬,主流舆论的引导和权威信息发布的平台,所以在进行官方平台建设的时候,高校需要打造出自己的风格,以精简准确的言论进行适时的信息发布,塑造自己的权威性,引导学生之间的舆论方向。而半官方平台在进行红色理论宣传的时候,还需要帮助学生自由地发展,因此学生组织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想工作和舆论导向,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方向,这种类型的微信平台具有很高的凝聚性,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比较快,所以要重视该类平台的建设,将其纳入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体系当中[3]。
(三)培养红色微信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和学生作为红色微信的教育主题,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微信需要很高的人气和吸引力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在进行红色微信内容推送的时候,高校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微信平臺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在打造一支专业的运营团队以外,还要进行充分的培训,并且在其中需要进行引导人才的挖掘,才能够实现队伍的专业性。
(四)健全红色微信的保障机制
红色微信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健全的保障机制。
第一,高校需要对不同组织的职责进行明确,在给予他们管理权限的同时也要予以监督。
第二,微信是腾讯公司旗下的应用,想要对其进行良好的监管,就要建立有关的信息安全监督制度,从而才能对红色微信平台进行管理。
第三,高校需要选拔出相应的技术人才,让他们成为管理队伍的一分子,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红色微信管理队伍,健全监督保障机制[4]。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候,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红色微信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在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也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但是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创新,利用红色微信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莉,高铭竺.高校思政教育与微信创新的结合[J].文教资料,2019(28):157-158.
[2]陈言.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7):128-129+131.
[3]王玉娥.红色公众微信平台提升高校思政课效果的实践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3):83-85.
[4]周海成.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47-48.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