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帮助学生摆脱考场“詹森效应”的策略

2020-09-10 07:22代梦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资格考试心理素质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对各种考试。有的学生虽然平时成绩不错,但是在参加正式考试的时候却经常因非智力的因素而导致考试失败。文章将探讨学生在考场上出现詹森效应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增加学生的考试成功率,减少詹森效应的发生。

关键词:詹森效应;心理素质;效果考试;资格考试

一、詹森效应

人的整体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部分构成的。智力因素是指记忆、想象、思维、分析、判断等能力;非智力因素指动机、兴趣、意志、性格、气质、情绪等等。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智力因素。学习的过程中在应对考试的时候学生的考试技巧和知识能力有的时候是不分上下的,他决定不了最后的成绩。竞赛场上胜败有时取决于强大的心理素质。一些学生因考试过度焦虑引起考试发挥失常的现象,其实是詹森效应。什么是“詹森效应”?詹森效应来源于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的经历,他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其实就是心理素质差导致的失败。

二、产生詹森效应的原因

在每次的考试当中,尤其是一些较为重要的考试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临考前情绪紧张,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在考试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因为心理素质差导致的失败主要分为两类人群:第一类人群是平时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这是心理素质很差导致的失败。还有一种同学的小考挺好,大考通常也不错,这说明这类同学很有实力,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可能某一次大考会出现特别严重的非智力因素的失误导致失败。不管是第一类人群还是第二类人群,其实都是因为心理素质差。如果一个学生过分注重一场考试或比赛的胜负和成败,就可能会导致心理负担加大,从而导致失败。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面对考试不能保持正确心态,导致了心理起伏,最终考试失败,这就是詹森效应发生的原因。

(一)过度的心理压力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学校、社会、家庭的期望以及学生个人对考试都非常重视。很多时候大家把考试作为衡量学习者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夸大了考试的作用,认为如果考试考得好就是成功者,就可以实现梦想,而考试一旦失败则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甚至前途无望,辜负亲人,学生自己也会非常失望甚至悲观。而这些学校、社会、家庭的期待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试者的心态,使考生的考试心理受到很大影响,而这些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及时的疏解则极有可能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

(二)学生的性格因素

一些学生因为自身性格比较内向,胆小,对自己缺乏信心,患得患失;一些同学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总是担心自己准备不充分;另外一些考生因为之前的一些考试有过失败的经历,而在考试失败之后没有及时的调整心态,导致对考试有了心理阴影。这些情况都容易在考试的时候形象到学生的临场发挥,是学生出现心理不稳定的情况。

(三)临场原因

临场上的一些偶然因素也可能成为考生产生詹森效应的原因。如考前准备不足,忘了带准考证,迟到,工具不齐,答题速度太慢等等。臨场中这些突如其来的刺激往往会导致“詹森效应”的发生。这对复习不充分,身体素质差,神经衰弱的学生更为突出。

三、摆脱詹森效应的策略

帮助学生摆脱詹森效应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第一个层面:心理认识。第二个层面:如何训练。第三个层面:老师的辅导。

(一)心理认识

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看淡结果,化解压力。在考试的时候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应试动机。老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使之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考试的良好习惯。首先老师要正确认识考试,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考试既是工具也是目的。考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效果型考试,这是考试的工具性价值。还有一种是资格考试,这叫考试的目的性价值。工具性的考试的,比如说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这都是效果型考试。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所以诸如此类的效果考试考不好并没有什么关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考试,使之养成以平常心对待考试的习惯,看淡结果,化解压力。这样才能在资格考试中避免詹森效应的发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坚持以下“三个不要”原则。提醒学生不要这么想,老师也不要告诉学生你应该这么想。第一个“不要”叫“我在考试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不要让学生这样想。第二个“不要”,叫“如果在考试中失败,我就没有价值,别人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有面子”。效果考试是什么目的呢?叫查漏补缺,跟价值、面子,跟别人看得起看不起我没有关系。第三个“不要”叫“如果考得不好我的前程算毁了”。对于效果考试而言,这种考试的主要目的叫查漏补缺,一定要灌输学生这样一种想法:效果考试考不好也没有关系。只有在平时的效果考试里面养成这种平常的心态看待这种结果,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目的性考试的时候,才能正常发挥。所以在平时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去引导,比如说:“这次考试老师希望你能考一个好成绩,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期待,但是如果考不好,也不要责怪自己,老师也不会责怪你。在我一个专业人士来看,考试只是一种工具,会检测你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如果考的不好,那一定是某一个环节出问题了,那就需要我的帮助和你的努力,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做到不二次出错才是我们的目的。高分只是其次,不是目的。加油,考试的时候做回自己。”

要培养学生树立起自信,要有积极的自我认可。自信心是在考试的时候考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它能产生心平气和、沉稳有序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考生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记忆的清晰。因此考生在临考时要多想想自己一些有利的条件,坚信自己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带着这样一种积极的考试心态进入应考的最佳状态。美国人际关系学家L·金普琳指出:“知道以自信来采取行动的一个平凡人,比优秀的才俊之士更能成功,虽然这使人感到不平,却是事实。”牢固的自信心才是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并非自己骗自己,从心理上讲,是一个预言的自我实现。积极的心态可以产生正向的牵引,使学生自然产生出良好的临考心态。这种自我满足的感觉,必然会产生应考的坦然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考试的向往感。自信的意识一旦确立,学生在考场上就能应付自如,信心百倍地对考题进行统筹安排,并能诱发自身创造性思维,从而收到最佳应试效果。

(二)如何训练

学生为什么会考试失常呢?通常是因为时间。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做对会做的题才是考试的制胜法宝。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观念,考试的时候就不容易进入考试的状态,在大考的时候就容易心态崩溃,会产生詹森效应。加强心理素质锻炼的方法就是限时练。考试失常的另外一种原因是考试的时候学生容易心态慌张,造成注意力的不集中。那怎么办呢?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比较吵闹的环境中读书学习,通过这种自我施压,提高在复杂环境和气氛中集中注意力的本领。养成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做题的习惯就是在嘈杂环境下进行限时练的这样一种习惯,主要目的是给自己施压,经常进入考试的角色,这样的面临考试的时候才不会心态紧张,造成詹森效应的发生。另一个层面的锻炼叫做综合锻炼。平时小考针对的都是部分的知识,但是大考往往着眼于前后知识的联系。所以老师平时就需要对学生的各种知识进行整合并进行训练,学生还要进行错题的反思。加强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锻炼的方法。第一点,在嘈杂环境中的限时训练大题的习惯。一天两个时间点。这个大概在十到十五分钟解决一道大题。第二点叫做养成改错的习惯。学生养成改错的习惯,然后老师养成检查错题为的习惯。效果性的考试的目的就要查漏补缺,所以改错本就是这样一个目的。第三点,老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做题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科考试老师要能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做题策略,并且关注做題的时间,在悠闲地时间内进行训练才是有效的训练。最后,如果出现了紧张情绪,考生可以运用转移法来减轻紧张情绪。在进入考场前,可以通过和周围人聊聊天等方式来转移自己对考试的注意。

在考试中,如果因碰到暂时解不出来的题目而产生紧张情绪时,可先去完成到那些把握大的、简单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心理和情绪先镇定下来,以便使思路活跃起来,反应能力会有所提升,使答题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老师的辅导

老师要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及时的调整预期。优秀的高能力学习者,就是老师给予高预期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他本来就很好,自信心也特别的足,然后也特别的有实力,我们给他调高预期,他会越来越好。但是如果学生曾经有詹森效应的发生,高预期反而会适得其反,会增加这些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建议老师应该保持平常心,调整一下预期,对教师来说期待过高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需要调整过高的期望。但是对于那些很厉害,没有詹森效应发生的学生,我们给他高预期,会让他学习效果更好。但是如果学生自信心不够的话,那就稍微给他调低一下预期。第二,学生需要更多的鼓励。鼓励学生时一定要关注具体细节。第三,教师应该以正常的心态去对待考试,否则势必增加考生的信压力,使得学生学的如果他们考不好,会对不起老师。

老师要多多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临场能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心里。多锻炼,如果学生出现紧张退缩的状态要及时老师要及时介入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做到做到处乱不惊、应付自如。

同时,在考试之前学生可以先到考场熟悉环境。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分散注意,切勿在考试之前过度疲劳。学生也要主动调整心态,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还要注意合理的营养补充,也会使考试是的状态更加饱满。

结语

当下学校的素质教育,重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学生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稳定的情绪,而这些都是学生所必须具有的非智力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应该是智力方面的教育和非智力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力求摸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子。

教师本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不应该成为他们的负担。但是一旦我们的心态不对,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老师要明白考试的工具性,价值和目的。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唐尧.在教学中如何化解詹森效应[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7).

[2]鲍丽俊.校园“詹森效应”说再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5).

[3]鲁会.考场上如何克服“詹森效应”[J].青苹果,2013,(5).

[4]秦红群.詹森效应与考试焦虑症[J].家庭医学:上半月,2017,(6).

[5]余琴.基于终身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J].中学生英语,2019,(24).

作者简介:

代梦(1980.09-),女,汉族,籍贯:四川宜宾,讲师,硕士学位,英语语言教育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资格考试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贵阳考点2018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人数大幅增长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病案试题教学在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辅导中的应用
《税收法律制度》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研究
浅谈教材的选用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生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