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敏
摘 要:分析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并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工作的时代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管齐下,打造深受学生喜欢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品牌活动;与时俱进,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遵循认知规律,构建“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理想信念观。
关键词:高校;党员;理想信念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战略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共產党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提出新的论述,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并巧妙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一旦缺乏就如同人体缺钙会得软骨病[1]。学生党员作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继承者,是振兴中华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其对个人和国家未来所怀抱的希冀和信念与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密切相关。当前世界格局开放,多元文化相互冲击,给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步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更加接近。怎样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
当前经济对峙、政治对抗、文化激荡接连不断,社会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渗透到学生党员中,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个别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甚至不再坚定开始动摇。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多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起着模范引领作用。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稳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大学作为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理想信念塑造阶段,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理想信念引导和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和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修正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筑牢入党初心,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稳定有序推进和持续开展。通过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在同学间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带动树立更多优秀的“小旗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有效保证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稳步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2]。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不懈前进的向导,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纯洁性至关重要。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其理想信念坚定与否事关党的长远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能否实现。对外我们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和经济领域的负面效益冲击,对内我们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因此,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党员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之躯,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助力新时代蓝图。
二、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以及党性修养的现状,本研究开展了题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本科生党员。调查前,随机选取10名学生党员做访谈和问卷初测,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修订和正式问卷发放。问卷调查以党支部为单位,采取随机派发的方式发放到各支部。问卷共发放22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97%。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调查问卷》。编制修正后的问卷共22个题项,同时采用5点量表计分,即“完全不赞同”、“不赞同”、“不确定”、“赞同”和“完全赞同”,分别记“1-5”分。该问卷测量对象根据自身情况作答,总分越高表示该维度认同程度越高。该问卷数据处理部分是在SPSS17.0上完成的。
被试基本情况如下,男性党员108人,女性党员86人,男女比例分别为55.7%,44.3%。从年级分布看:大二30人,占总调查人数15.5%;大三86人,占总调查人数44.3%;大四78人,占总调查人数40.2%。从家庭出身看:来自工人家庭32人,占16.5%;来自农民家庭120人,占61.9%;来自商人家庭14人,占7.2%;来自知识分子家庭12人,占6.2%;来自干部家庭2人,占1.0%。从入党时间来看,高中入党4人,占2.1%;大学一年级入党10人,占5.2%;大学二年级入党96人,占49.5%;大学三年级入党84人,占43.2%。本研究选取所有有效调查问卷作为研究样本。
(一)大多数学生党员把准政治方向之“舵”, 坚定理想信念之“航”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整体基调和主流方向是契合党的政治引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部分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大局意识、明确政治方向,充分认可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有着非常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党员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梦的实现”得分分别为:4.73、4.86、4.89。对这3项进行详细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均值大于4分,说明从总体上看,学生党员对党的领导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较强的认可度。尤其是问及“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有无信心”时,题项得分高达4.89,这说明学生党员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虽然学生党员总体上信任中国共产党,认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但是在政治对抗、文化激荡的大环境下,我们仍需积极关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所面临的冲击。
(二)大部分学生入党后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且自我有所提升
能否永葆纯洁性、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树好党员旗帜对大学生党员来说非常重要,这将关系到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党组织能否永葆先进性和先进性,筑牢执政之基。发展党员需经过严格的程序和长时间的考察,很多学生入党之前都是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先进典型,入党后则应当更加严于律己,更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调查发现,从整体上评判,99%的被试认为党员总体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其中41%认为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极少数1%认为党员和普通同学没有太大差别。从个人层面来说,95.8%的党员认为加入党组织之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善,当然也有少数占4.2%的人表示不确定是否自身有所进步。可见大部分学生入党后能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力当榜样,把党员的理想信念植根于心,彰显于行。针对入党前十分积极努力,入党后变松懈的现象,71.1%认为是发展党员过程中要求不严所致,62.9%认为这是极少数现象,13.4%认为入党后松懈这种现象在学生党员中较为常见,3.1%认为是与当前整体社会氛围有关,不应过多苛责。究其原因,一是与党员自身有关,部分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及时进行身份转换,未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为入党了就可以松一口气;二是与部分教育者有关,部分教育者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等情况,如重视“入党前教育”,轻视“入党后教育”的现象。
(三)大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端正,也存在少数随大流和功利化行为
对关于入党动机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显示,大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比较端正和单纯,其中“积极要求进步,促进成长成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任中国共产党”、“为了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为使自己活得充实和寻找一种归属感”,这四项分别依次占据前四。但也存在少数人的入党动机为“周围要求入党的人较多”、“入党对将来考取研究生、找工作等有好处”。当前,大学生处于理想信念、自我意识稳定发展期,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以至于有少数人入党基于从众随大流心理,看到身边同学入党自己也想去尝试,当然也有部分是受身边党员长辈的影响和要求选择了入党,实际上对党组织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随着改革开放成效的不断彰显,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除了更加追求开放、自主、创新、效率等,一些不良主义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开始盛行。部分理想信念不坚定者思想观念发生动摇,甚至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入党就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入党带有“方便找工作”、“保研”等明显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这种与党员“初心”想违背的入党动机,将会导致党性意识不强、责任意识欠缺,不能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虚弱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党员的形象。
三、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打造深受学生喜欢的理想信念教育品牌活动
步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也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力求有所创新、有所改革,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问及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和途径,91.8%被试对实践教育法感兴趣。可见作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深受学生喜欢并且可以积极采用的教育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实践观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高校开展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覆蓋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调查显示,99%党员认为这些课程对树立理想信念有帮助,其中56.7%认为有一定的帮助,42.3%认为非常有帮助。除了课程教育,还应辅之以实践教育法,作为传统说教模式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实践中再教育、悟原理、长才干,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等红色景点开展“不忘初心”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三下乡”专项调研活动,到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邀请革命老同志开展讲座或座谈会、优秀党员经验交流会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具有学校和专业特色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品牌活动。
(二)依托互联网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
新时代,信息技术时刻更新迭代,新媒体、新平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当代大学生俨然已是“资深网民”,很多都被困在“网”里,长时间逗留在微信、微博、QQ、知乎、论坛等网络平台,“长期在线”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党员的生活常态。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贴近学生,乐于、勇于、善于向新时代靠拢,积极“上线”开展线上教育。
近年来,各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97.9%党员受访者都接受过微信、微博等网络技术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借助网络便捷道来搭建线上和线下并驾齐驱的教育平台,依托新兴媒体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党员教育提质增效。比如依托大数据来聚焦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分析,了解学生党员思想动态的热点问题和行为趋势;搭建理想信念教育新媒体平台,如在易班、抖音、B站等平台开展学生喜欢的微党课、微视频、献礼祖国等活动;运用互联网手段完善学生党员的考核管理,如将党员的发展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线上打分,对党员的表现进行线上民主评议;运用网络空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送正能量文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等。如今,运用互联网思维,以网络平台为纽带,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交相辉映,已是我们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理想信念观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个体心理活动遵循“知情意行”这一认知转化规律,在培养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开展,夯实“知”的理论基础、强化“情”的情感体验、增强“意”的品质锤炼、培育“行”的行动自觉。
首先,在认知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使学生党员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其科学性、革命性和价值性,以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同时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史的学习,增强明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接着,在具备一定的理论、思想和观点认识的基础上培养情感认同,从党员内部需求、身份意识和现实体验三方面来激发和增进情感认同,只有发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和体验,才有助于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理想信念初步内化于心。然后,通过意志搭起信念支撑的梁柱,不断筑牢思想堤坝,学会在多元诱惑中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在逆境中锤炼坚韧意志和品格,在党性锻炼中铸就坚定理想信仰和信念。最后则是“行”即将理想信念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行”也是前面“知情意”的落脚点和归宿,一切所想到的、学到的、悟到的只有付诸到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而行动又反作用于他们。“行”具体落实在理想信念塑造方面就是具备加强理论学习的行动自觉、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自觉、发挥先锋模范的行动自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EB/OL].(2012-11-19)[2020-03-05].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9/c64094-19615998.html.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502.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