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众喜
摘要:将心理学知识引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德育工作改进创新的成功办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行的合一。
关键词:学校;心理学;思想教育
近些年来,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学知识引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践证明,将心理学知识引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创新的一个成功办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行的合一。这里仅谈两点体会。
一、运用心理学知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要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我們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这有助于增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小杨(化名)是一位学习努力、成绩也很优秀的女生,但她很少能看见妈妈满意的笑容。有一次,当她很谨慎地告诉妈妈自己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在班级里排第一名时,妈妈却冷冷地说道:“怎么没在年级里排第一?考不进重点中学,只能去扫大街!”自从爸爸和妈妈离婚以后,妈妈对璐璐的要求越来越高——“你要做到最好,让你爸爸看看”。但是璐璐感到穷尽自己所能也无法得到妈妈的肯定。好几次璐璐想找妈妈谈谈,可妈妈总说“没时间”。为此,璐璐感到很忧愁。
针对璐璐的情况,我们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认为:璐璐的忧愁是家长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她妈妈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把这些压力转嫁给了女儿。中国父母的“权力”比外国的父母要大得多,因为他们是家长,家长制让妈妈把女儿看成了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这导致璐璐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自我”的概念,好像一个“被统治者”。要给女儿“减压”,首先她妈妈自己要“减压”,心情放松了,才能宽容地看待女生的成长。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璐璐妈妈的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认为特别需要掌握和运用好心理学方法。比如,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我们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只有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性格特征、能力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把处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研究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者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育者说过头话,使被教育者产生反感;二是缺少教育艺术,使被教育者感到厌烦;三是对被教育者的好奇心不善于引导。
一位中学生的妈妈找到心理学专家,说女儿其他课成绩都不错,就是英语特别差,不是学英语的料。第二天,妈妈带着女儿来了。在妈妈退场后,在保密的情景下,这个女中学生讲了她英语学得很差的秘密:“我的英语原来是挺好的。可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的英语一天比一天差。我记得,有一天,英语老师让我背课文,我背得不好,老师把我批评一通,好长时间不让我坐下。我当时很难堪。后来英语老师再也不叫我回答问题了。我感到她(英语老师)已经对我失去了希望。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再也不给她(英语老师)学英语了。”
这个女学生讲的问题,在中小学普遍存在:有的学生的某门课学得不好,主要不是智力因素,不是缺乏学某门课的天赋,而是引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喜欢某门课。这就是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的情绪性”。为什么有些学生有很大的“学习情绪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有关教育不够;二是任课老师头脑里缺乏一根弦——“这个学生对我教的这门课的成绩不好,是不是他烦我?”三是学生本人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学生某门课或许多课学得不好,主要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欠佳。老师应该对所谓“后进生”的心理有透彻的了解,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给他们信心。家长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应该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尤其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养成健康的心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掌握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几种做法:第一,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第二,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第三,教育者要同被教育者心理相融。第四,对学生的好奇心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这样,不仅能削弱青少年对教育的逆反心理,还能培养其自我教育本领。
参考文献:
[1]贾东桥《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王开忠《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