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2020-09-10 23:53:38毛惠萍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机遇问题

摘要: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医疗健康与卫生事业一直是发展的重点。全民健康从2007年卫生部公布“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三步走战略,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在我国全面迈向健康中国的发展背景下,医疗卫生领域建立以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合作医疗为主体的现代多元卫生服务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发展医务社工将成为难得的机遇。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医务社工呈现出层次不齐、各具特点的多样化发展。医务社工服务的对象是各类病人和弱势群体,十九大报告关于“健康中国”的内容是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对医务社工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介绍医务社会工作在参与“健康中国战略”内容实施过程中的发展,探讨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是否可以抓住机遇,发挥其专业特点与优势,并为医务社会工作在未来“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下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务社工发展;机遇;问题;对策

“健康中国”这一词在很早之前就有专家提出来。2007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中国科协年会开幕会上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这一要求,提出“健康中国”的目标要分三步走来实施和实现[1]; 2008年,原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健康中国”这一词进行了广泛讨论,最后形成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肯定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地位,以其作为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健康中国”所要求的是全面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健康中國”不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了,而是真正深入到实际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2]。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并逐步迈入新时代,如何在当前背景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如何更准确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建设“健康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助人服务模式,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所提出的具体内容,还有政府卫生投入的快速增长,也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

(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具体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报告中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原文中提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一战略的提出,所包括的内容是全面的,医务社会工作应发挥自身优势,依据战略中的内容作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特点,在全民健康意识培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方面发挥作用,积极融入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来。

(二)医务社会工作参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基本内容

医务社会工作所能参与的工作内容是多样的,当前国际上的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缓解病人在入院后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协助病人入院后的各种问题适应;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与医疗福利服务;协调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相应的医疗救助;为病人制定和实施出院计划;医院内部与外部事务的管理;医院内的突发事件处理;高校学生的实习教育等[3]。

1. 医务社会工作助推医疗服务改善

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团队中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加入到医疗服务中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医疗服务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在入住到医院的过程中,本就会因为疾病的困扰,从而引起情绪上的较大转变,病人在经受身体的“折磨”与经济的双重压迫下,更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而这些矛盾所引发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需要重视,医生在治疗病人疾病的过程中也要更重视其社会、心理问题。这时,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患之间的桥梁,病人与家属之间的枢纽,可以有效避免病人因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对医生和护士产生埋怨和不信任,减少由此引起的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化解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

2.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健全医疗体系与卫生保障制度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关注病人的生理疾病往往是医院治疗的首要任务,病人由于疾病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压力和社会关系问题得不到重视。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分子,医务社会工作在此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务社会工作对于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弥补了医疗体系的不足。并且随着新医改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医疗服务重点正在从关注疾病发展为关注健康、从以病人为中心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这一理念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理念逐步有了共识,为病患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以身、心、社健康的恢复作为医务社工与医务人员集体的目标。另外,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些相关政策法规也可纳入到整个“健康中国”的政策法规体系之中,从医务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制定的法律法规,也是对医疗行业政策的补充,让整个医疗卫生政策更为全面,为人民提供福祉的范围更广,服务内容更多,服务程度也更为深入[4]。

3.医务社会工作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国之所以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较发达城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出现“小病没人看,大病看不了”的局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向基层地区转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在办好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扩大社区医疗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功能,推动我国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这一方面,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发挥自身角色与功能,为社区医疗机构吸纳人才、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发挥资源链接功能,为在社区开办医疗机构保证有良好的房屋设施和必要的诊疗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和功能。

4.医务社会工作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这离不开健康产业的支撑,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全面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卫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疗服务领域中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包含了疾病预防、康复计划、健康管理以及社区健康服务等。医务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作为倡导者,在医疗机构、社区、康复中心等为群众倡导免费公平的医疗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医务人员是高质量健康服务的关键,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配合医务人员发挥自身专业,在全民健康意识培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方面发挥作用,将服务覆盖于患者从疾病预防、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照顾的全周期。从服务现实和服务功能上看,医务社会工作参与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既是实际需要,也是创新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公共事务、加快健康中国实施的新型路径。

二、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一)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于医疗卫生服务中,不同于医务人员专注于患者的生理疾病上,医务社会工作主要从心理层面来服务于服务对象,并为有健康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5]。

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实施“健康中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健康中国战略”涉及的内容范围广,而各地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缓慢、不平衡,医院对这一职业的认识较低,医务社工要参与“健康中国”的实现仍存在较大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要想介入提高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健康中国这一伟大蓝图,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1.医务社工专业发展缓慢

西方发达国家、台湾、香港及大陆沿海发达城市的医务社工发展较为成熟[6],而较落后地区和县乡镇级别的医院很少设立社工部,医务社工这一职业还没有普及,我国的医务社工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数量和质量上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然而医务社工在医院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给予医患双方以各种人文关怀、调节医患双方的沟通、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各种疾病、处理医疗纠纷、连接医院与社会、维护医院的形象等,医务社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中国”的实现,就是为做到全民健康,这包括全民心理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医务社工的数量得不到发展、病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对“健康中国”的实现仍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2. 医务社会工作者服务内容缺乏实务基础

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在大陆地区发展较缓慢,在实务方面多是借鉴西方的做法,适合于本土的实务工作仍较为缺乏。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也是医务社会工作参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要求。要想真正把实务工作应用于推进“健康中国”中,这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要全方位、全周期的介入。但是由于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壮大和发展,医务社工的开展已超出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多重社会功能,各工作者盲目的投身到实现“健康中国”当中,这不仅影响工作任务的有效达成,还不利于本专业知识的传播与发展。

3. 醫务社工服务范围模糊

医务社会工作在加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后,医疗领域的诸多工作不自主的推在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身上,社工工作内容模糊、服务范围不明确。医务社会工作最初主要是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中的医患双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中说到要为全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与医疗体系等健康政策完善健全、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等内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全民参与其中,医务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医务社会工作在参与实施“健康中国”中,就需要提供更多不属于自己服务范围的工作,这导致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能力有限、专业不足的情况下提供未成熟的服务,不利于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二)对策

1.加强对专业角色的认同,推动医务社工发展

实施“健康战略”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要各地医疗机构加快引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建立全面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民生医疗服务体验。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医患之间的桥梁,病人与家属之间的枢纽,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连接患者社会关系、完善医疗体制中的人文关怀、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医务社工正以其独特的身份和专业的服务,与医护团队开展跨专业合作,不断提高患者治疗高效性,成为连接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桥梁、医学人文建设的重要角色。面对社会的需求,加快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医院设立医务社工岗位,探索配备专职医务社工是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保障。推动“健康服务”的发展,进而推进“健康中国”的实现。

2.扩大医务社会工作领域

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这一职业不是一个新鲜词,在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就开设了医务社会服务部,但是医务社会工作除了承担行政职能之外,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服务仍存在困难,医疗行业的专业性与特殊性,造成医务社会工作在发展壮大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困难。而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不同,全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更是各有千秋,不同的实务类型,多样的服务内容,因此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应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对于有条件的、医务社工发展较完善的地区可以组织医务社工开展更具有专业性和更广的服务,比如协助处理与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提高医疗效果、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民众健康等;而对与一些较落后、医务社工专业人员较缺乏的地区,则可以在其能力之内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3.完善医务社工管理制度,推动医院医务社工建设

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总结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实际,逐步推进社会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医务社工服务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细化医务社工的具体服务服务,出台医务社会工作者行为守则,使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有条可依,服务内容更加规范,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拓宽空间,并对医务社工提供必要的权益保障机制。针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容,各医疗机构要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自身优势,使用好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为发展一支伟大的医务社工队伍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竺,高强.走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 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J].求是,2008(01):35-38.

[2]张樵苏. 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N].新华社:2016-08-20.

[3]Davidson, K. W. & Clai ( eds. ) ,Social Work in A Handbook for Practice [ M ]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1990.

[4] 柴雙. 医务社会工作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探讨——分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J]. 中国社会工作,2017(36):4-7+15.

[5] 黎宝枝.医务社工在医疗机构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91.

[6] 王丽.中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898-901.

作者简介:

毛惠萍(1996.4-)女,民族:瑶,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机遇问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8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5:59:50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