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 姚昕 李冰
摘 要: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巨大,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风险隐患,最终导致该业务大量爆雷,遭受严重打击。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央提出“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是有效发展“内循环”经济非常有价值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试图分析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在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及作用。
关键词:第三方风险管理 物联网 区块链 产业链金融 生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传统金融机构与大宗商品贸易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缺少信用缓释与高效的金融产品或工具,导致产业链中活力最强的贸易商无法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由此催生第三方风险管理服务商(以下简称“第三方運营商”)帮助贸易商利用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业务。
但近年来由于部分第三方运营商的合规、风险管理出现漏洞,大量暴露风险且涉案金额巨大,导致其整体退出市场,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业务严重萎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诚信体系的逐步完善,鉴于市场需要,第三方运营商可以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重新回归并繁荣市场。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 供应链金融
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如银行、金融平台)对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进行分析优化的基础上,引入核心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全流程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如图1所示。
1.2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
完整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所涉及的各角色,如图2所示。
(1)交易商:融资客房,利用风险管理平台快速融资;
(2)监管仓:协助监管方提供监管场所,获取仓租收入;
(3)风险管理服务商:提供平台运维服务,为各参与方服务,同时如果有监管资质的也可以提供监管服务;
(4)监管方:提供货物入库出库以及质押、赎回货物的监管服务;
(5)银行:资金及风险控制服务,包括审批、授信、放款服务;
(6)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平台交易品种投保及保险理赔服务;
(7)仲裁机构:贸易争议仲裁服务。
平台服务商在管控好风险的基础上处理好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平台正常运营的基础。
1.3 供应链金融业务结构
供应链金融业务结构,如图3所示。
1.4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
企业一般利用预付账款、存款及应收账款等流动性资产作为企业贷款的信用支持,形成以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为基础的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
1.4.1 质押模式
贸易商把商品存储在物流企业仓库,物流企业向银行开具仓单,银行根据仓单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物流企业代为监督商品,是国内物流业开展的最主要的金融业务模式。
1.4.2 担保模式
担保模式即统一授信,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利用信用额度向企业提供质押贷款。
1.4.3 直接融资模式
当物流企业承运货物时,代提货人向发货人预付一部分货款;提货人取货时向物流企业支付全款;物流企业收取全款后再向发货人支付余款。物流企业获得提货人支付全款至向发货人支付余款之间的资金运用时间,可利用其为其他发货人提供融资。
1.5 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
1.5.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因利率、汇率、股市和商品价格等市场要素波动而引起的,使金融产品的价值或收益产生不确定性的风险。在供应链融资中,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作为质押物存货的价格波动带来质押物贬值风险。
1.5.2 信用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一般基于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程度,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核心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决定了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和交易质量。然而作为直接承贷主体的上下游融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其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此外,中小企业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供应链金融存在较大且较复杂的信用风险。
1.5.3 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通过自偿性的交易结构设计,通过专业化的操作环节流程安排以及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引入等方式,构筑了完整且复杂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系统,由于其流程长环节多,对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容易发生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1.5.4 物流监管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为发挥监管方在物流方面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降低质押贷款成本,银行将质物监管外包给物流企业,由其代为实施对货权的监督。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方可能会为自身利益而损害银行利益,或者由于自身经营不当、不尽责等致使银行质物损失,从而产生物流监管风险。
如何有效管控以上风险是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能否得以高速发展的核心问题。技术的进步为第三方运营商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创造了条件,以下就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在第三方风险管控业务中如何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以分析。
2 物联网及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2.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联的网络”,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构成的感知层收集筛选信息,由网络层依托互联网交互通信与处理信息,并通过应用层有效实时传输数据,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
2.2 区块链技术及智能合约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是服务于分布式账簿的互联网点对点的底层技术。该技术参与系统中的多个节点,把系统内的全部信息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计算和记录到一个数据块(即区块),并生成数据“密码”(哈希值)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链接下一个数据块,并由系统内所有节点来共同认定数据的合法有效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历史交易数据真实可靠、没有被篡改,从而降低系统的信用成本。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上可以实现一种全新的记账方式,实现削减现有信用体系成本、提高现有信用体系效率。
1996年,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约,他阐述了通过在互联网上陌生人之间设计的电子商务协议来建立合同法相关商业实践的概念。智能合约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加密货币网络中。
3 物联网区块链在第三方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 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实时监管,有效解决物流监管风险
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动产质押及物流监管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环节,银行无法及时察觉并积极应对诸如抽逃货物、重复质押等恶意抵制权利实现的行为。传统动产融资业务中,银行通常委托第三方风险管理平台对抵/质押物进行监管,如果监管方出现管理不善或道德风险,很难保证抵/质押物的数量、质量,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物联网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第三方风险管理平台可以在产品的生产、流通、仓储、交易过程中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监控,出入库自动登记并锁定仓单。未经授权的操作直接触发预警系统,同时通报业务各相关方移动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金融机构可以直接监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实时监管抵/质押物的位置,状态及权益归属,降低操作风险和物流监管风险,从而解决动产抵/质押难题。
3.2 智能合约实现自动交易,有效解决操作风险
第三方运营商管控平台可以为业务参与方提供智能合约服务,将所需数量的加密货币放入智能合约中,则所交易的物权自动存入账户。
智能合约可以独立运行,也可经设置后与其他智能合约一起运行,成功完成一个特定的智能合约可以触发另一个智能合约的启动,依此类推。整个系统和组织完全可以依靠智能合约运行,只要预先定义好所有的规则,网络本身可以独立自主地运行,实现自动交易,有效解决操作风险。
3.3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财报的透明性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模式使得每个中心节点都能实时共享数据,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数据孤岛难题;其内部的加密算法,使得各节点之间无需相互了解基本情况便可进行价值交换,保障参与者的匿名性及数据信息的隐私性。公司将账簿保存在区块链上,会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会计数据质量。因此,如果第三方风险管控平台为业务各参与方提供区块链服务,可以提高金融机构获取供应链融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会计信息更加可信、及时。如果公司将其财务记录保存在区块链上,则与会计相关的操纵和欺诈等机会可能会大幅减少,公司间交易也将变得更加透明,从而降低供应链融资中的信用风险。
4 结语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微观金融活动,业务两端是资产和资金,业务的桥梁是产业供应链信息,而支撑整个业务的是风险管控。因此,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做好风险管控。随着主体多元化发展,依托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和企业实际生产的流通场景,加之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助力,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将会更高,风险也会更加可控。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与金融发展的融合可助力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当前出现了很多龙头产业互联网平台,他们对上下游企业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尤其对垂直的产业领域有深刻理解,对上下游企业也有完备的数据,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等。如果金融机构对行业认知深度不够,对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没有准确把握,会造成巨大的风险。随着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深入发展,第三方金融风险管控平台作为专业中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行业积累、技术高度等方面的优势,缓冲金融机构与供应链融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對称和物流监管失效,使供应链金融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恢复繁荣并且实现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冯静生.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A].区域金融研究,2009.
杨育谋.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J].中国中小企业,2007.
弯红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A].经济问题,2008.
许正萱.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J].商情,2016(49).
黄苗.区块链概念在财务共享管理方面的思考和借鉴[J].理财(财经版),2018(04).
张廷晢.区块链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探索[J].世界家苑,2018(08).
冯晓玮,王成,付奚雷.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风险识别与控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6(03).
牟宗昕.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颠覆性影响[J].智富时代,2019(06).
杨健.物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高阶模式[J].大众理财顾问,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