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 秦春蓉 李义红 叶璐 李魁梅
摘要:金课是当前教学改革、加快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发力点。本文围绕水课表现与成因,金课含义、特征、建设标准、建设对策等方面,对现有的金课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述评。同时,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丰富相关研究理论内容,落实相关政策,为各院校金课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课;金课含义;金课特征;金课建设标准;金课建设对策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水课泛滥,课程质量与人才培养不佳,亟需改革。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金课概念,同时教育部颁发了“新时代高教40条”、“双一流”建设等相关文件,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随后,大量研究者关注金课,掀起金课研究热潮。
现有学者在金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做了较多的研究。通过整理文献发现:理论研究聚焦于金课建设含义、类型、特征、原则、建设对策;实践研究聚焦于英语、思政、通识教育等某一门课程的金课建设,少数聚焦于某一专业或某一大类课程的金课建设。然而现有研究内容分散,很多关键问题存在模糊性。例如,①不同视角与层次的金课含义与特征是什么?②金课建设标准是什么?因此,本文对水课表现与成因,金课含义、特征、建设标准、建设对策等内容进行梳理与述评,最后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丰富相关研究理论内容,为各院校金课建设提供指导。
二、水课表现与成因
金课与水课是相对的。因此,需明确水课表现与成因,从而为金课建设提供指引。
①学者从含义、主体两方面来研究水课表现。基于水课含义,水课表现为只学不思、低阶、灌输、封闭、重知轻行、重学轻思[1]。而基于主体视角,学生学习缺位程度,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教师教完,学生没学完;学生没有收获与成长。
②学者从主体视角来研究水课成因。水课根源是什么?各学者从课程类型或主体来寻求答案。课程数量过多,学生选水课;课程内容重复,缺乏实际价值,课程设置与人才培;教师教的不用心、不重视、不到位、不创新,建设理念存在分歧、动力不足,教师水平不高,单打独斗;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致使教师课堂灌水;养目标的契合度不高。
三、金课含义
金课含义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结合相关文献的观点,发现学者从统称、表现、建设3个视角来研究。一是统称视角强调金课就是高质量课程,是一个遵循有效参与、内容聚焦、全脑教学设计原则的描述性概念,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形态。二是金课应该表现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准备充分,教学内容前沿,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实效,师生互动研讨,融知识、能力与素养为一体的课。三是蔡映辉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选择、组织、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5个要素定义金课[2]。
综上,现有研究是从单一视角来阐述金课含义,但是金课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从学校、教师、学生、课程4个主体联动耦合建设,打造高质量课程。
四、金课特征
金课以课堂为核心,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高价值课程。那金课应具备哪些特征?学者将金课特征总括为师生互动、关注课程、严格要求,同时其他学者从金课性质、课堂教学、学生来归纳总结。在金课性质方面,冀宏学者认为研究生金课应具备的特征是依需求定内容、创设全局性问题、展示交互性思维、指引性与真实性评价;应用型金课要体现课程内容跨学科、跨专业、跨产业交叉,课程建设系统与课程学习的构建性[3]。在课堂教学方面,侯长林等认为金课的课堂教学要体现教育性、实用性、丰富性、前沿性、思辨性、研究性、艺术性、高阶性、对话性、开放性、知行合一性。基于学生视角,有学者认为学生心中金课要体现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课程的实用性、作业量、成绩、考试难易度[4]。
五、金课建设标准
金课建设标准为金课建设提供质量衡量标尺。那如何判断金课?学者主要从学习、教学、课程、高校视角来阐述。基于学习视角,吕林海认为深度学习是金课衡量的关键尺度[5]。基于教学视角,谢幼如等认为其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策略、教学组织与实施、信息技术应用、特色与创新[6];李芒等认为金课建设标准包含难度、深度、广度、高度、强度、精度、温度。基于课程视角[7],谢首军等、冯培、孙燕等阐述思政金课建设标准包含政治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基于高校视角,学者阐述应用型高校金课建设标准有认知高阶性、目标导向性、内容前沿性、实践驱动性[8]。
综上,学者对金课建设标准尚未达成共识,侧重教学视角,忽视学习视角。然而在学校提供的课堂教学基地上,教师通过课程培育学生。而且,不同主体、教育层次、专业课程群的金课建设标准应有差异。因此,金课建设标准应是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
六、金课建设对策
在强调培育学生素养与提升教育质量时代,一些学者在探索、践行金课建设,针对现有水课,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提出金课建设对策。
(一)宏观
基于宏观视角,吴岩探讨我国为金课建设提供了政策、组织、评价、经费、机制5大保障[9]。其中,政策保障包含《关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等。组织保障是指我国成立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二)中观
中观层次强调学校主导,要求高校首先要转变观念,其次建设金课。傅蓉蓉等认为要转变“三中心”观念,通过强化金课建设主流认知、激发教师金课建设内生动力、转变师生金课参与学习思维、校内外资源的联合来建设高校金课[10]。马浚峰等认为通过扭转学生功利主义思想、建立互联网+ 金课联动机制、适当减轻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工作、宽严相济与因课制宜、增加考核弹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等来建设金课[11]。叶信治认为高校需要通过完善课程制度来建设大批金课 [12]。董立平认为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加强组织建设来建设金课[13]。
(三)微观
课堂是孕育人才的最基本教育阵地,教师、学生、课程直接参与其中。因此,学者聚焦于课程、教师两视角来探讨金课建设。
①课程
在课程方面,学者基于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的金课建设。毛景焕等认为研究生金课要重构课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表达、主题发散、思维展现过程[14]。马凤岐等认为通识课金课要注重课程设计、体现挑战度与参与度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行业课程金课要注意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企业专家、高校、教师共同实施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15]。
也有学者从课程结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来建设金课。如王志凤等基于高职课程结构,通过调整课程整体设置结构和功能、构建基于任务引领和问题解决的课程内容、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教学、加快职能+教育的教学条件改善、探索模块化教学建设金课[16]。余文森等注重课堂真实学习,强调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前沿性,课堂上的深度思考、交流表达,课外阅读,实践设计与展示,过程性考评。
②教师
学者在教师层面主要强调教师金课胜任力和教学。如强调深度学习,建设师德师风,加强政策内化,强化课程研究,扎根课程实践,用活网络热点素材,转变教学本质、理念、原则,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其高校課程评估指标体系。
综上,现有研究中主要侧重于某一视角或单一主体来建设金课。然而,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相辅相成,即宏观层顶层设计,提供指导;中观层因地制宜规划;微观层执行实施方案。可见,金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课程、学生4个主体系统性地协同作用,全方位建设金课。因此,基于金课现有研究成果,本文提出金课建设对策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七、结论
金课是当前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着力点,得到众多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梳理相关文献资料,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拓实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目前,金课研究尚未搭建自有理论基础,此后可在认知6阶段、课堂教学5重境界、组织行为学等理论在金课领域应用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构建新的金课建设理论。
第二,确定金课建设标准。目前,金课建设标准的研究依然很模糊,侧重教学视角、设计金课建设标准的维度,忽视学生视角、系统地设计金课建设指标体系。此外,不同教育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性质的金课建设标准应该有差异。因此,后续可以从教育层次、专业、学科、课程性质研究金课建设标准以及指标体系。
第三,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现有金课建设对策研究关注学生、学校、教师、课程单一主体的内容,忽视学生、系统、教师胜任力、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等视角的研究。此外,金课建设需学校、教师、学生、课程4方面相辅相成地全面建设金课。因此,本文认为金课建设对策在部分与整体两方面均可深入研究以下几点内容。在部分方面:一是可深入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金课建设路径与教师金课建设胜任力,如新商科课程群、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技术;二是可以从学生视角来建设金课,如学生观念、思维、深度学习;在整体方面,从学校、教师、学生、课程4主体联动合力建设金课,构建金课的模型框架或教育生态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勇,林旭.“人工智能+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金课”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69-74.
[2]蔡映辉.评估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5):2019:49-54.
[3] 冀宏,王继元,张根华.行业课程的理论逻辑与建设路径——兼论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88-193.
[4]侯长林.应用型高校打造“金课”要体现“七性” [J].职教论坛,2019:58-61.
[5]吕林海.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大学“金课”——历史逻辑、考量标准与实现路径之审思[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1):40-52.
[6]谢幼如,黄瑜玲,黎佳,赖慧语,邱艺. 融合创新,有效提升 “金课”建设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9(394):9-16.
[7]李芒,李子运,刘洁滢.“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9(394):1-8.
[8]谢首军,陈庆庆.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的标准与类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9(2):42-46.
[9]吴岩. 建设“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10]薄蓉蓉,冷明祥.高校“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8):304-307.
[11]马浚锋,罗志敏.什么是大学“金课”:学生如是说[J].江苏高教,2019(5):60-66.
[12]叶信治.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99-104.
[13]董立平.关于大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探讨——基于中国大学“金课”建设的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9(178):15-23.
[14]毛景焕.为思维而教,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金课”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3):60-65.
[15]马凤岐.建设“金课”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J].高等教育管理,2019,13(4):57-63.
[16]王志凤,王桂花.基于结构性改革的高职“金课”重构策略[J].专业与课程,2019,40(29):23-26.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分课堂下应用型本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0203531)。
重庆市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2.0时代下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02019-GX-159)。
作者简介:陈娇(1988.1-),女,重庆忠县,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企业管理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