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走夜路的人不至于太孤独

2020-09-10 07:22:44赵普光
阅读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方塘夜路活水

昨天,南京的天气出奇的好。连续多日的骤雨似乎把世界彻底磨洗干净,天立体极了,也通透极了。粼粼的湖面,淡淡的远山,天光云影错落有致。这情景,自然想起朱熹那首读书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诗让我忽有所动:读书是什么?

读书是一种打开。书能打开一个世界,如诗中方塘上空的天光云影。因身体、时空等的物理局限,书往往给我们开启一个超出经验范围的世界。但是,我们读书时都有一个经验,有的书怎么都喜欢不起来,而有的则如遇故人。

哪些始终合不来,哪些一见如故,这与人固有的内在气息有关。说读书是一种打开,关键的正在于此,即打开人的内部空间、内在世界。你的内部被激活,保持活跃,保持丰盈,保持润泽,保持敏感柔软,这样才能与外部世界通感。

这种内外通感是相互的。还拿朱熹这首诗来做比,天光云影惟其生动、立体,才能倒映于方塘中;方塘惟其清澈如镜,才能映照出天光云影。在这个意义上,书本身并不构成活水,而只是一种触媒,它打开如镜的方塘,激活和复苏了其映照功能,天光云影因此能投射其中。而活水之“活”就在打開和激活的过程之中。所以,读书,实际是将人固有内在打开,并进而滋长、发育和丰满的过程。

不同的书,会激活你内在不同的侧面。杜牧有诗就说:“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同样是文学书,也有气质的差别。杜牧还说,“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常读某一种,内在某一侧面会被打开,进而滋长。

不同精神气质的人,会喜欢不同的书。喜读经的人和喜读史的人,气质精神主导方面可能大相径庭:或着眼于德行修养,或更侧重致用和经世。即使读同类书,内在精神气质不同之人,激活内心的侧面也不同。比如同样是读史,傅山在《咏史感兴杂诗》中说:“青灯照书史,恻然动吾仁。”史书给他打开的是“仁”,发现的是恒常和坚守,而更多的人则学到的可能是权变、应时。

陈与义《题简斋》说:“我窗三尺余,可以阅晦明。”人性之幽暗与灿烂,书中可以呈现,而根本的还是需要内心之打开,方可照彻“晦明”,由晦而明,通体透亮。读书,让我们的内在生命打开。内在生命被唤醒,具有了自觉,才能保持对美的敏感,对善的敏感。

我很喜欢的一个法国作家者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的作者,他曾经说过,“在这茫茫的夜海之中,每一处灯光都显示出一种心灵的奇迹。”是的,打开窗,那点点灯光,如星如月,让夜不至于太黑,让走夜路的人不至于太过孤独。

(赵普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方塘夜路活水
观书有感(其一)
第一次走夜路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16
第一次走夜路
半亩方塘,妙趣横生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6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7:00
观书有感(其一)
为有金融活水来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6
夜路
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2-26 0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