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0 07:22赵汉华
客联 2020年9期
关键词:价值体育评价

赵汉华

【摘 要】本文从课程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梳理,从教育方针与政策、课程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现其我国课程价值取向经历了以社会为中心、向以学科为中心和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思潮和教育理论水平,以及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民众的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它虽然不以正式文本出现,但是它却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与方向,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并引领着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取向;演变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value orientation, through combing the reform of Chines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discovers its curriculum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policy, curriculum guiding ideology,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being society-centered, to subject-centered and student-centered. The evolution of curriculum value orient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social thoughts and educational theory, as well as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society and the people’s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demand, although it does not appear in a formal text, it is the core and direction of the entire curriculum, reflecting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society and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value orientation, evolution

學校体育是进行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并通过体育运动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提升生命质量,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精神状态。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学校体育也在与日俱进,其演变的内在核心就是体育课程价值的取向的变化。课程价值的取向是学校体育课程所追求的方向,也是是推动体育课程内容改革,提高体育课程内容设计质量的根本动力。它虽不以正式文本出现,但可以通过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以及课程指导思想来实现价值取向的功能,反映教育上层部门的意愿;同时课程价值取向通过影响课程的指导思想来促进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以及后续的教学评价,从而影响到受教育者。

一、价值取向与课程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主体对客体价值进行取舍时的一种方向性和选择性。课程价值取向,即课程以何种价值作为导向,也就是课程制定者所持有的价值取向,通俗地说就是课程制定者在编制课程时对课程价值进行的选择,选择某一价值或某些价值,根据取舍的价值设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并力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其选择的课程价值。课程价值取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常常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理论等因素的影响,从每个因素、每个角度出发,都可以形成不同的价值倾向,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体育课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每个国家的课程价值取向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的演变过程

课程价值取向以课程主体和主体的需要为尺度,在具体的主客体共济关系中发生、发展和变化。通过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体育课程大纲及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内容以及体育评价的变迁,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大致经历了由社会中心取向到学科中心取向最后到学生中心取向转变的鲜明历史特征。

(一)以社会为中心的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阶段(1949年—1976年)。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内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对我们也是虎视眈眈,这个时期我国无论是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都全面向苏联学习。在学校体育这一块,我国也直接照抄苏联的那一套。1954年国家体委制订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要求"在全国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中,有准备有计划地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预备级",并提出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是: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195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指出"觉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文化大革命”时期,体育课程则直接改为军事体育或者军体课,教学目标也是“向解放军学习,培养学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掌握一定的军事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为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服务”,教学内容完全依军事化为主。

这个时期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明确表明体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化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国家保卫者,强调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发育,发展各项身体素质,时刻准备着上战场,投入战斗,课程内容中以田径、体操、队列练习为主,娱乐和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很少,军国民体思想特别严重,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不能满足学生的学生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代气息十分鲜明。这个时期的体育课程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个人为社会服务,个人是社会的工具,或者说每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目标而奉献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或者社会服务,这样的环境下,体育的娱乐性和学生的个性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几乎没有空间。

(二)以学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展阶段(1979年--2000年)。

以学科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强调学科本位,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加关注学习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在加强课程学习的情况下,适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体育教学更关注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评价更看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体能和技术是否达标,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

1979年5月15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扬州召开,共有311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这就是中国学校体育历史上最著名的“扬州会议”,扬州会议是建国来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它解决了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拨乱反正、恢复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提出了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个时期,国家发布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了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明确了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一时期的体育课程对教学内容的开发较前一时期的而言,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上一些喜闻乐见的体育内容也开始进入课堂,球类项目明显增多,不再是单一的田径和体操,在教学组织上也更加多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个时期的教学内容偏难,运动强度也偏大,知识也偏复杂。但由于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造成学生简单模仿和机械训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去甚远,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单一评价依据,只关注到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更多起到是甄别作用,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这个时期学生往往表现出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現象,教学的形式也多表现为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相对机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在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更加看重学习的内驱力,关注学生的态度、习惯等非认知内的因素。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引导性、在教学评价形式上,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模式,教学评价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甄别,而是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强调难、繁和多的特点。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又于2001年11月颁布《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于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些课程标准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定义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也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有以往课程标准中那些带有明易政治色彩的话语,将课程的焦点放在了人的发展上,显得更加人性化。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一些社会上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减少以前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在课程资源上提出三级管理,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自主性,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要,努力通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乐趣。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及趋势

由于体育课程的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所不同,再加上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他知识和社会思潮的发展也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人对自身与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等都直接或间接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因此不同时期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整个国家教育价值取向组成的一部分,而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是不同的,每个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需求也不是一样的,不同时期统治阶段的利益也有所不同,同时不同时期社会大众对体育教育的价值诉求也是不一样,教育作为实现全社会的需要的手段之一,它必须迎合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与需求,作为教育中的一部分--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必须也必然跟随其发展,和平时代时的教育主要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满足广大群众的全面发展的需求,需要以学科学习和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战争年代或者时局动荡年代,整个国家的目标就是维系社会的稳定,这也是整个社会当时最大的目标,那么体育课程的目标也必须为之服务,这也有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卫制”出台,因此,每个时期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是必然的现象。

(二)教育理论和发展不断更新促使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对体育课程认识也从单一的生理角度转向心理、社会适应等角度,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在身体锻炼以外的价值,例如体育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抗挫折压力、竞争意识等非认知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这些能力与素养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亟需的品质,这些教育目标也会在体育课程的价值中有所体现。近一百来年,全球的社会思潮也层出不穷,科学主义、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终身教育等思潮对我国的教育价值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们也在我国体育课程价值中有所体现。比如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以学科为中心和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中有所展现,它们侧重的是体育知识的体系构成是否完备,社会或者统治階级的需求,而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增强社会适应性等理念都来自其中。

(三)终身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未来的方向。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也走到我们眼前,以往的体育课程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了哪些体育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掌握这些知识,教学评价也往往关注既有事实,这只是对过往成绩的一种总结,而终身体育的理念关注的是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评价上也试图改变过去终结性评价模式,改成诊断式和发展式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指引学生的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新时期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将过去的知识堆积到学生脑海里,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学会自我适应,努力去跟上时代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因此,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一定是在围绕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情况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和谐发展为其最终方向。

【参考文献】

[1]杜光友,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5月,75页

[2]仝子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演进与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6月

[3]杜光友,我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5月,81页

[4]殷荣宾,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及价值取向的演变与诉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2月

[5]汪宇峰,学枝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12月,128页

[6]王华倬,高飞, 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年11月

猜你喜欢
价值体育评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