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突破,平中见奇

2020-09-10 12:23徐贻春
高考·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爱国情突破难点

徐贻春

摘 要: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追求教学艺术的精进。要寻求更新颖、更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本文以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探讨如何突破难点,解读文中梁任公先生的拳拳爱国情。

关键词:难点;突破;爱国情

市里曾举办过一次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大赛,好几位选手上了同一篇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天半的赛课结束后,既有视听的享受,也有大同小异的审美疲劳。常常想:是否有更新颖、更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呢?

2018年10月,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委托,在“‘国培计划’湖南省中小学‘送培到县’示范性培训项目”中,为全县的高中语文教师上一堂示范课。于是,为着这样一种久久萦怀的情结,抱着自我挑战的心理,毅然选择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课后,反响热烈。思及本课教学,最成功之处当属难点的有效突破,平中见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叙事散文,却偏重于写人,表达了梁实秋对恩师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①。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由外而内、运用正侧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自主的圈点评注,把握人物形象,品味文章精彩传神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梁启超先生的对学术的热爱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正侧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对“热心肠”的理解,体会梁启超先生对学术的热爱及忧国忧民之情。

本课的教学难点难点是任公先生的“热心肠”,学生难以理解。那么,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让学生正确理解梁启超先生的“热心肠”,从而体会先生对学术的热爱及忧国忧民之情呢?

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查阅大量教学资料,我决定立足于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背景材料中感受先生的拳拳爱国情,真正理解先生的“热心肠”,体会梁启超先生对学术的热爱及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中,安排了一个难点探究的环节:为什么说梁任公先生是“有热心肠的学者”?

首先,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热心肠”的第一层含义学生很快答出:是指先生对学术(文学)的热爱。

對此,我没做详讲,只是做了一个精要的概括:从讲演前的精心准备来看,不是热爱,不会如此严谨认真;从讲演中的精彩表现来看,不是热爱,不会如此激情投入;从讲演后的情况来看,不是热爱,不会如此享受,如此有感染力、影响力。

接着,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文本。

(一)着重挖掘《箜篌引》。这首诗才寥寥十六字,意蕴却极其丰富。如果不加强引导,学生是领会不了先生引用诗歌的用意的。于是,我做了如下设计:

设问:晚年的先生因为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发誓只谈学术,不谈政治。他当真就不关心政治了吗?

(1)指名读,先生是用方言演讲,那我请一位同学用方言读一读。

(2)情节?——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指名回答)

人物?——狂夫。他是什么样的人?“执着,坚定,视死如归。”

歌者的情感?——悲怆,痛惜②

先生讲到这里,会想起什么?——戊戌变法的六君子正是如此,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这种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多么的相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课堂上,我不囿于教材,引导他们联系戊戌变法以及“戊戌六君子”。这一点拨,使学生廓清了迷雾,领悟到其中真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梁任公先生内心炽热的爱国情。

(二)略讲《桃花扇》和杜甫诗歌。

《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③

《哭主》与其说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不如说梁启超悲的是什么?——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禁。

讲到杜甫诗歌,先生为什么会张口大笑?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④,忧国忧民。安史乱结束,心头的阴霾终于消散,他喜极而泣,诗人的情感引起了先生的共鸣。

(三)适时拓展。

在讲完杜甫诗歌和《桃花扇》后,我特意提到了“饮冰”一词。“饮冰室文集”,“饮冰室主人”,梁任公先生为何如此喜欢“饮冰”一词?

“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⑤当年,梁启超临危受命,变法维新,面对内忧外患,无比焦灼。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然而“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也可证明他的热心肠。

这一处既是拓展,也是难点突破,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熠熠生辉。

这样的解读指导,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学生很快便理解了热心肠的含义之二——是指梁启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本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要把一篇课文讲深讲透,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寻求重难点突破的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⑥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还懂得用情绪去感染学生,用人格去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1: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74-80

[2]网文,古典文学与诗词《古今最悲壮的诗:公无渡河,公竟渡河》,2018.6

[3]百度文库,闫艳红《<桃花扇>情节概括及问题分析》,2018.9

[4]东篱网,《忧国忧民诗词名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赏析》,2017.10

[5]古诗文网《庄子.人间世》

[6]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爱国情突破难点
吊屈原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探究古典诗歌中的“求善”之情
初中化学怡情式启蒙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探秘巴城古陶器,夯筑文化“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