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智雄
摘要:我国从21世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初步形成到目前的严重老龄化;在以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为背景,由计划生育政策以及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渗透到了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在不放缓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长久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此文以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前提,就如何改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参考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查看历史数据,以理论和实践为中心,研究如何改善医疗保障体系,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抨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障;经济;政治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逐渐安定,经济稳步发展,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口迅速增长,从1949年全国人口总数的5.4亿到1970年的8.3亿,二十年的时间中国人口净增长达到2.9亿,年均人口增长率突破2%,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为5.8,出生率为33.9‰,自然增长率高达20.8‰;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一胎化政策的落实,人口增长率缓慢下降,直到1977年生育率小于3%,人口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过度到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日渐繁荣,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到2018年的77岁,70年的时间人均寿命增长一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物价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子成本迅速上涨,使得中国现阶段继续并可能长久维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以及低自然增长率,是现阶段导致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中国迈入21世纪开始,中国老龄化社会逐渐形成,到现在老龄化问题的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老龄化问题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表明:2000年65岁及其以上人数占比约为7%,2018年数据显示65岁及其以上的人数占比约为11.9%,老龄人口数量达到2.48亿,占总人数的17.9%。根据联合国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定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者65岁或者60岁以上的人口分别超过7%或10%就意味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数据表明中国正处于并且中长期处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在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的背景下,中国劳动人口也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9.25亿到2018年的8.97亿;在中国劳动人口的持续下降、老龄化人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重重危机下,社会发展压力增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阻;中国相关的政治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形成冲击;总而言之,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在未来发展中面临重大挑战。
(二)研究意义。
老龄化的加重,老龄人口的增多,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话题,如何改善社会养老的保障体系,以满足现阶段或者中长期老年人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经济服务以及社区服务。如何减轻老龄化问题对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冲击,让中国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实施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二、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属于社会中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日渐墟落,患各种慢性疾病的可能性持续上涨,医疗消费在家庭消费占比上涨,使得大部分家庭经济负担持续上涨。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带来劳动能力的丧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家庭经济发展迫切形式导致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出现。老年人长时间的留守家中,没有工作、没有家庭的温暖以及家人的陪伴,大部分老年人出现了孤独感和焦虑感;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发展以及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应该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培养和改善引起重视,关注老人的心里健康。
三、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的问题和现状
下面分别从以下三方面阐述现阶段在老龄化背景下,面对中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和现状。
(一)面对老龄化问题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备
(1)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险发展不平衡,城镇医疗保险在可报销比率、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方面都要远远高于农村地区。一方面源于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报销比例远低于城市医疗保险,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大部都是文化程度低、封建观念以及养老意识淡薄的农民,他们不了解医疗保障制度,很难理解长远期医疗保险的作用与重要性,即使工作人员极力劝说,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参加到医疗保障体系中来,而出于他们现状以及生活需要他们又是最需要医疗保险的人。
(2)人口老齡化对我国医疗制度可持续的冲击
在当前状况下,城镇医疗保险的缴费人员都是6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远,而离休人员政府给与了优惠的不缴费政策,与此相对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也对高龄老人或者低收入家庭的老人给与不缴纳保险费的政策。伴随着中过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老龄化社会日益发展,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加上老年的身体虚落,又属于慢性疾病健康高危病情的现状,政府对老年人医疗保险支出迅速增大;另一方面鉴于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比例分析,中国劳动人口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保险缴纳金额的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均每年老龄化人口增加1500万, 预计2050年中国老年人人口达到4.8亿人,达到中国长期以来的老年人人口峰值,随之未来的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医疗卫生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因此,面对高付出低收入医疗保险基金,严重的增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负担,导致了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冲击。
(3)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欠缺
在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的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并没有对老年人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团体制定专门的医疗保障政策,而实施一刀切的理论模式。社会缺乏对农村等偏远地区老人的关注,对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没有设立健全的制度保障,特别是没有针对老年人疾病提前预防相关理念,出现的都是一些关于病后的处理政策。中国政策缺乏对中国老年人生活实际的了解,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缺乏对中国老年人特有的保障;无论是在现阶段还是未来的中长期所面临的留守老人方面,还是对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高龄老人数量不断上涨方面;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对老年人特有的专业化医疗保障保持着一片空白。
(4)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
根据老年人本身的特点,老年人身体素质差,慢性疾病以及高危疾病患病率高,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水平要求比较高;又基于中国现阶段的医疗结构,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医疗水平发展缓慢,基础性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疗机构覆盖面有限,数量远远达不到现实需求,医疗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现阶段老年人患病就医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就医不方便、就医消费大以及医疗服务人员对老年人医疗歧视等等。
(三)面对老龄化问题我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根据养老的服务来源,可以将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下面针对以上三种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与讨论当前社会针对不同的养老模式分别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1)家庭养老
所说的家庭养老模式就是老年人在自己或者子女家中安享晚年,而不是去社区的养老院或者专门的养老机构,老人由自己的子女照顾与负担平时的生活所需。
受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理念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养老的模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但是在家庭养老模式下,家庭的经济负担与日俱增。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国长期的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影响,中国家庭规模显著缩小;“4+2+1”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中长期经济发展陷入困窘,特别是大量农村子女在收入有限,父母没有特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双方的父母又要养育自己子女,两口子操劳着7口人衣食;虽然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中国老年人中有越来越多人选择了机构养老的模式,但是在中国当前的人口分布形式下有超过40%的人是农村人口,因为农村人口思想的传统,家庭经济以及农村地区机构养老的条件有限,几乎完全呈现出家庭养老的模式。伴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在医疗上的支付不断上涨,大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还需有子女陪伴在身旁。并且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第三代独生子女面临的压力还会不断增加,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还要面临十分沉重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每年有大量老年人数量的增长,数据表明中国未来每年有超1500万的老年人人口增长,而每年新增进入就业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到1300万。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衰退,紧接着的是长时期人口负载局面,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中国在202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占比将达到3,而且在未来的数十年这一数字可能还会持续走低;这个数字意味着个人以及企业在未来缴纳的养老金不断上涨,企业运营成本也持续上升,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占比将达到2,这一数据表明未来在子女抚养儿女的前提下,两个劳动力还要抚养一个老人,这也就面临着家庭经济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大部分是对于城市养老而言的,因为农村地区以为经济发展的限制,使得很难发展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但是所需要的各种医疗、卫生、娱乐等服务专门有社区的养老机构提供,社区养老由于不用子女的陪伴照料,极大的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社区养老体制的建立,使得我国在逐步的扩展和建设社区养老体系,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进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相关政策的拘谨,使得社区养老覆盖面低,大部分是大中城市建设,而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待遇有限,服务水平有限,导致人员流动大,社区养老体系难于推广。
(3)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老年人离开自己原有的家庭环境,没有子女以及亲人的陪伴,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由专业的养老机构提供给老年人如衣食起居、医疗需求等各个方面的照顾。机构养老按其经营的性质一般分为两种:即公立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无论是民营养老机构还是公立养老机构都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老人所需要的各种需要都有专业人员来提供和打理。
公立机构以服务为目的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所以比较受百姓欢迎,但是由于公立性机构数量有限供不应求,每个地区最多只有一两家只能向特定的老年群体提供,并不完全向社会开放,所以只有少数老年人可以得到享受。民营养老机构又分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和公益性机构,盈利性的养老机构是私人经营,私人承担所有的经营风险,无论亏损还是盈利自己全权负责。由于盈利性的养老机构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长期使用也需要相當大的经济支持,而且本身提供的服务和环境有限,所以在百姓眼里并不是很受大家欢迎;公益性的养老机构因为他的本质是公益性的组织,数量及其稀少,而且规模比较小,也只能供少数老年人使用。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模式,养老模式单一无论是那种养老机构,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在老人眼中并不是很受欢迎,因为要完全脱离家庭机构仅仅只能满足老人的物资需求,老人身心健康不能得到保证,他们缺少家庭的关爱与温暖,导致机构养老中的老人时常会出现烦恼和孤独感。另外,无论是哪种性质的养老机构数量供给都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中国养老服务行业起步晚,各大养老机构的专业性并不是非常强,服务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因为待遇跟工作量的问题,往往因为工作量跟待遇不成正比,导致从事服务的人员流动大,服务人员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数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责任主体不清晰,导致政府、社会、个人三方职能理解不到位,责任主体缺失。古往今来中国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体,但是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从家庭化到社会化的转变进程中,我们要求政府、社会和个人明确责任主体,理清在其中所需要执行的职能和履行的责任。在现行的老龄化发展中:政府缺乏必要的资金提供,导致社会基层各方面基础设施严重短缺,没有提供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使得各个养老机构服务鱼龙混杂,收费高低不一,服务人员参差不齐,服务质量高低悬殊差距太大;社会没有及时统筹和发现需要提供服务保障的贫困老人,留守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情况,导致的养老的“真空地带”;这一切都造成了老人以及家庭对当前养老模式转化问题的担心和顾虑。
(四)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保障水平低。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呈现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与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发展两级分化严重,导致我国现阶段城乡医疗保险发展不均衡;另外由于行业之间收入相差悬殊,导致高新行业家庭与底薪行业家庭经济实力严重倾斜;而经济水平的发展直接影响养老保险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与底薪行业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低于城镇地区与高新行业。除此之外,老龄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空巢老人”以及贫困老人因为经济困难,沒能够长期支付与购买养老保险,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往往他们又是最需要的人。以老龄化的持续发展为背景:老龄人口不断上涨,与之相反的劳动力人口在持续下降;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失调直接影响了养老金的供给和支出,导致了养老金的支出大于收入,使得养老保障水平降低。从运营方式上看,养老保险的运营方式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部分退休者个人账户资金缺乏,但又要向他们发放养老金,这样一来就构成了社会养老金支付不够的隐形债务问题。
四、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与研究
(一)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1)增强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的法律保障
一方面我国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法律建设,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得医疗政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之下高效有力进行运营。另一方面,强化对社会群众关于医疗保障的维护与应用意识,让群众在法律法规的相关维护下能够安心投保,扩大投保的城乡覆盖率,增强医疗保障基金的平稳运行。
(2)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持续严重,我国应该尽快发展医疗体系转型。从单一医疗体系演变到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体系,针对不同情况的老年群体,实施相对应的医疗政策,杜绝一刀切的理论模式。首先,立足提高基本的医疗保障水平;根据老年人的其实需要,对老年人的长期康复以及高频率就医问题,尽管在医疗保障方面相关部门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使得家庭可以得到相应的抚慰;但是站在长期角度考虑,医疗保障的执行效率还是不高,家庭单方面的经济负担仍然过重。第二,减少城乡差距,高度重视农村老人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基于我国现行医疗保险的现状,缩小城乡医疗保险的差距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只有缩小城乡差距,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障水平才能显著提高,我发经济发展才能稳固向前。第三,根据现阶段我国老龄化发展的需要针对老年群体:应该发展医疗补充保险,完善大病保险,结合商业医疗保险;源于现有的保险保障水平低、针对性弱、执行力不强的现状,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发展补充保险不断完善。对于大病保险的改善和实施:一方面要扩大大病保险的报销范围,将更多的医疗消费纳入进来,针对特困家庭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另一方面,对经济条件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临时救助的政策,延缓家庭负担。国家对商业保险公司给与税收优惠策略,鼓励商业保险经济惠民,在老人医疗保障这方面:结合商业保险对家庭情况较好的老年人,采取国家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策略,减轻社会负担。
(二)明确三方职能
老龄化的发展成为了民生问题的焦点,如何高效的解决我国老龄化带来的系列为题,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首先,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切实引导养老业务的发展,放宽对养老机构的发展政策,减少税收,发放补贴。社会要加大对公益性养老机构的建设,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捐款捐物,使得养老体制逐渐向全社会开放,增加养老的公平化,切实化和均等化。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全社会积极参与,福利性养老与机构养老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加强城乡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政府要增加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年人数量持续上涨,在医疗方面,仅凭借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和医院去解决中长期就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增加社区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疗机构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真正的让老年人“老有所医”。除此之外,基础医疗机构的普及有利于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可以每年对老人安排合适的体检,还有利于减少老年人盲目就医,节省医疗开支与医疗基金的支出。养老方面,随着养老的转型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地方养老机构的建设,解决当前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加强对基层医疗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在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医疗服务型人才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我国政府要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工作与实习;培养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缩小城乡的医疗差距。另外,在老年人数量与专业服务人员数量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服务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让老年人享受更优质的环境和服务;政府要大力增加相关经济支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型人员的生活保障,减少基层工作人员流动,让基层养老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发挥重要作用,降低大型医疗机构和医院的医疗压力,这样才能面对中国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促进城乡养老保险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主要是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一直弘扬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的主要压力就在:老龄化持续的过程中,因为养老支出比重过大,家庭经济出现负增长,经济条件难以维持养老需要。我国现阶段要全面促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落后等地区,政府加大资金流出,降低保险购买金额,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减少城乡差距,使老年人真正的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的政策;降低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回顾了中国老龄化的发展历程,以全新的数据分析老龄化问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持续深化,中国人口面临重大转型,老龄化问题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持续冲击,使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急切改革;如何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缓慢的现状,以满足我国老龄人口迅速增长的需要,是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短期来看中国人口现状很难改变,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状可能长期延续,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要持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法律体制建设的步伐。另外,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促进我国人口转型,放开生育限制、鼓励生育、延迟退休、不断深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快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只有不断降低我国面临的老龄化压力,国民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 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李富有、郭小叶、王博峰,2013:《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的影响分析——基于改进的托达罗模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指导老师:唐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