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2020-09-10 07:22刘腾辉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毛衣抒情真情

刘腾辉

【技法指津】

抒情是我们日常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方式。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谓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指导是:学习抒情。生活中常常蕴含着许多动人之处,写作时若能恰当地运用抒情把这些动人之处表达出来,定能深化文章的主旨和内涵。真挚的情怀就像一篇文章的灵魂,无论记叙事件、发表议论还是说明事物,都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淌于笔下呢?

一、合理运用常见的抒情方式

在写作中恰当抒情,对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例如描写某一物品,如果能融情于物,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客观描绘中,那么,就很容易用文字串起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并使其缓缓流淌于文章的起承转合之间,使所写物品更具感染力。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直抒胸臆,通常用在文章中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强烈的地方,直诉衷肠,情感浓郁、鲜明、强烈。

[语段一]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选自《黄河颂》)

[语段二]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选自《最后一课》)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表达中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例如经常会在句中使用“啊”“呀”等感叹词。一般来说,直接抒情多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相结合,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点明题意的作用,有表达浓郁感情的效果。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常见形式:

(1)叙述中含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也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记叙,即叙事时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例如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敏锐地捕捉到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叙述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亲近,有感人至深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叙述中蕴含感情,可以有效增强文章内涵,耐人咀嚼,引人深思和联想。

(2)描写中蕴情。这是在描写人、景、物时,一种常用的抒情方法,也称为描写性抒情。写作时要注重把自己的情感倾注、融会于描写中。

[语段三]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 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选自《土地的誓言》)

这一段描写,像电影特写镜头一般生动形象,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作者借助这些生动的画面,抒发了自己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在描写中蕴情,能使描写和抒情互相照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创造出“物我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3)議论中寓情。这是一种寓情于理的抒情方法,也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议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是为抒情服务的。

[语段四]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选自《邓稼先》)

议论中寓情,就像在写作过程的关键处画下一抹重彩,有揭示文章意义的作用。议论中寓情,也是作者深入挖掘素材内涵的过程,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可以使主题表达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兼用,以收到情感表达既鲜明强烈,又耐人寻味的效果。

二、感情表达自然、真挚、健康

“感情表达自然、真挚,思想积极、健康”,这是写作过程中对思想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感情真挚”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这样的文章,才能避免矫揉造作,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那么,在写作过程中怎样才能激发自己真实的感受,做到有情而抒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1.敏锐体察身边生活。“十年寒窗”,学习中的喜怒哀乐;与好朋友的毕业告别;新年家庭聚会的见闻;心中扬帆远航的梦想;雨后彩虹、旭日东升、昨夜星辰的美景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经历的事情。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敏锐地体察身边生活,贮存的情感就能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喷薄而出。

2.深入思考选材内涵。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对于生活素材的选择,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思想过程。若想要自己的文章能够真正打动读者,仅有一腔真情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意识地思考素材本身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感悟,这样才能够在体察真情的基础上升华真情。

3.注重日常积累。在学习中也可以激发并积累情感。例如教材的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朱自清的《春》中饱含着对自然的赞美,对希望的憧憬;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爱;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抒发了对成长的感悟等等。试想,如果我们随着学习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对亲情的挚爱、对家乡的感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那么,我们在写文章时,自然能做到“情自笔下淌”。

【佳作展示】

温暖,在心中荡漾

贾    瑜

三月的春风,带着飘飞的柳絮拂过面颊,那感觉是温暖的;映着阳光的露水轻沾指尖,那感觉也是温暖的;携着沁人心脾的淡淡花香,那感觉还是温暖的。一个春日的午后,一缕阳光穿过树叶的罅隙落满书案,泼洒在相片中一老一小笑意盈盈的脸上。记忆的精灵瞬间炫动起曼妙的舞姿,尘封已久的温暖在心中荡漾开来……

那是深秋的一个周末,姥姥翻阅着手中各式的毛衣样本,目光像注视着熟睡的婴儿般慈祥。大约有一节课的工夫,她笑眯眯地转过头和我念叨:“电视新闻里总说今年冬天特别冷,我给你织件毛衣预备着。”看着姥姥笑意盈盈的脸,我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姥姥赶紧拿出软尺,在我身上认真地比画着,还拿笔记下肩宽、腰围、身长,那精细的样子仿佛是要做一件大工程。虽然我被姥姥折腾得一会儿站直身子,一会儿伸长胳膊,但是我的心里却漾满了温暖的感觉。我知道在姥姥忙碌的动作里盛满了对我无私的疼爱。

从那天开始,每天晚饭后,姥姥都会专注地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线团在姥姥的身边越来越小,而且换了一团又一团,毛衣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

又是一个周末的深夜,客厅的灯光依然亮着。我推开房门,一眼就看见姥姥还坐在沙发上织毛衣,她右手的动作快得无法形容,就像在演杂技。她抬头看了看我,慢悠悠地解释道:“天气预报说明早降温,我赶赶手,今晚就能织好了。”眼泪一下子冲进我的眼眶,看着姥姥反反复复的动作,温暖瞬间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来。这是姥姥用细细密密的爱的针脚,编织着对我最深厚的疼爱。这每一针每一线,疲惫了姥姥的眼睛,灰白了她的双鬓。在柔和的灯光下,姥姥专注的眼神,慈祥的笑容,双手温柔地抚弄着针线,这景象一下子深深刻印在我的记忆里。第二天早晨,我穿上了新毛衣。走在上學的路上,阵阵寒风吹来,而我却丝毫没有寒意。这哪里是一件普通的手织毛衣,分明是一份包裹着浓浓爱意的幸福。温暖始终在我的心中荡漾着。

时光如沙漏簌簌流逝,转眼就是寒假。一个深夜,月亮高高地挂在枝头,月光悄悄探进窗子,我依然穿着那件温暖的毛衣,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写着作文《最亲的人》。我眼前浮现出姥姥的面庞,那慈祥的目光饱含着对我满满的爱意,那忙碌的身影总是倾注了对我无私的付出。我的心突然淌过一缕温暖的情意。亲爱的姥姥,我多想把对您的爱叠进一只纸船,让它微微荡漾在成长的岁月……

温暖是什么?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滋润在心田;温暖是挂在脸上的笑意书写出的彼此信任;温暖更像是我和姥姥之间这条充满爱的心河,荡漾着关心、期盼、奉献、祝福……

[教师讲评]

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作文。真情源于真实,姥姥一针一线织成的毛衣,姥姥那慈祥的目光、忙碌的身影,都蕴含了真挚的爱心、浓郁的亲情。在心灵被真情激荡的过程中,小作者运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方法,在记叙、描写、议论中体现出对生活细致、敏锐的察,表达出自己对姥姥无限的深爱,祖孙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在笔下温暖地流淌。文章细腻感人、温馨隽永,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毛衣抒情真情
风雨真情
藏在毛衣里的爱
真情
不要,不要穿这件毛衣
会抒情的灰绿
温情暴击躲不过的“毛衣杀”
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
约会
穿毛衣的小镇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