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煜雯
“谁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就是。成绩优异,文采斐然;談吐不俗,举止有度……是重点中学里的‘霸中霸’。”
每次,爸爸谈起他同事的儿子,总会不由自主地感慨不止,唏嘘不已,展现出恨“我”不成“他”的痛心疾首。“看看人家,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写得一手云锦天章……”每次听到这些,我能做的,只有自叹不如。同时,也在心底暗暗地竖起了一根榜样的标杆。
直到那一天,爸爸回家,一脸凝重。他语速缓慢,语调深沉,半边脸都埋在了光线的阴影里。听了爸爸的话,我惊讶不已,是吗?他?他得了严重的胃病?可他还是高中生哎!是假期没有管好自己的嘴?还是从小落下的病根?我愣了,嘴唇翕动,却不知说什么好。想着他获得的奖项,飘逸的文采,我曾几次三番地浮想联翩到他有多优秀,多阳光;可这残酷的现实击碎了所有美好,我呆滞了,无神了。
日子一长,我埋头于功课,他的影子被渐渐淡忘了,抹去了。可爸爸又带回了新消息:“他又腰椎间盘突出,钻心地疼,都坐不下来了,要人搀扶着……”啊!着实吓到了我,手中的一瓣橘子不觉掉落。爸爸一脸的惋惜和同情。我简直不敢想象,一个学习上的领军人物,为何成了这样的“天涯沦落人”?
“他胃穿孔,再加腰椎间盘突出,几乎上不了学了……”几乎每次,我都从爸爸的话里辨出了无限的震惊和惋惜。曾依我看,他自律,自强;有着明确的目标,光明的未来;简直十全十美,堪称优秀学生里的典范,认识他的老师无不夸赞他!可怎么,怎么偏偏就……他才刚刚步入重点高中,有着似锦的前程,怎么能让自己的羸弱身躯给拖垮了!难道上帝给他开启了智慧之窗,顺手给他关上了健康之门,让“健康”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逾越的障碍?我不禁有些扼腕叹息,一种悲壮的仰天长啸和惆怅油然而生。
有时,我不禁想,他现在的生活会有多艰难?不知道他忍受了多少痛苦,多少折磨;接受了多少嘲讽,多少冷眼。转念想想,比起他所承受的身心之痛,我的作业多、辅导课多,简直不值一提。希望他现在所忍受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是黎明破晓时的前奏!待到一方旭日喷薄而出,他所有压抑的痛苦,忍受的折磨,都能凝集成喷薄的力量!这么想着,我的满腔同情早已变成了由衷敬佩。
隐隐约约,从他的身上,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豁达,一种乐观,一种不屈不挠,一种坚韧不拔。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痛苦后,他依旧挺着腰板,目光如炬,大步流星。刹那间,苏轼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深深撞击着我的心灵,强大的共鸣几乎令我五体投地。
是的,现在还是一片漆黑,他正低着头,咬牙坚持,努力期待着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的白昼。
静候着!快了,快了……东方已经露白!他抬起头,笑了!
【总 评】 本文是一篇难得的“形散神聚”之佳作,理由如下:
1.一线串起全文。以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学霸”的形象开篇;接着,一连串的出乎意料让“我”和读者为之扼腕叹息;最后在“我”的美好祝愿下,“学霸”霸气回归,完美收尾。2.两种情感交织。文中,敬佩和叹息这两种情感始终交织着,螺旋状推进,使得文章丰满,有情味。3.“三托”妙用。开篇学习成绩的铺垫依托;中间时不时将“学霸”的遭遇与自己的情况对比衬托;结尾的环境烘托。此“三托”都有力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情节的跌宕,感情的升华。
(讲评教师 冯跃忠)
[评 改]
以人物的语言开头,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插入对爸爸的描写,从侧面强调了该同学的优秀,迭起了故事情节;“恨铁不成钢”这一俗语的改用很风趣。
爸爸神情、语调变化的烘托描写,很自然地引出了令“我”咋舌的事。
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描写,与往日印象的回忆对比,凸显了事件的不可思议。
再次细微的心理活动描写,进一步显现了“我”内心的诸多疑问、感慨、惋惜。
感叹句和疑问句的连续使用,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震惊和惋惜之情。
现场画面感的展现,与自己的情境对比,使得同情感渐浓、升华,带来了情理的勃然迸发;层层推进,句句叩心。
通过作者的想象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不屈,自信阳光的高中生形象。苏轼诗句的恰当引用,为点睛之笔,其作用不言而喻。
省略号的运用加快了节奏,让我们更能放心地等待。最后的抽象意念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明媚的结果,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