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加以有效引导,学生就能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要抓好初中这一关键时期,积极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尽可能淡化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说教意味,避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感,而是通过生动鲜活的生活事例向学生渗透道德思想,给予学生有效的人生引导,促使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功能;发挥
“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告诉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德育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首要的关键性问题。在基础教育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发展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性格和行为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利的道德熏陶教育,让学生的道德意识获得不断提升。
一、引入鲜活事例,增强德育说服力
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前提是让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临道德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杜绝不好想法或不良行为的产生。然而,在进行德育知识普及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通过枯燥的说理去达到道德宣传的目的,这样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内心反感情绪的产生。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将学生周围生活中鲜活的、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课本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正确而积极的价值评判标准,进而显著增强课堂德育教育的说服力。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鲜活的生活事例来教育学生,增强课堂德育的说服力。上课伊始,我首先利用一组图片来说明人们利用网络之频繁,有公交地铁上刷手机的,有上班利用网络办公的,有利用外卖APP点餐的,有网络购物的,等等,这说明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度,并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之后,我提出问题:“网络有没有界限?使用网络什么都能干吗?”首先,我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随后通过一则则网络犯罪的案例证明“网络无限,但自由有界”,最突出的案例就是人们利用网络人肉他人、曝光他人隐私,随意传播谣言等。这样,我通过鲜活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网络的好处和弊端,学会应该合理地利用网络,整节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增设多种活动,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道德理论知识背的十分流利,但是自身的道德行为并不高尚。这就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能划等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除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要适当地加入一些感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或亲身体验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什么是善恶美丑,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并在生活中养成自觉意识,将那些丑陋的、低俗的行为自觉排斥在外,而自觉向美好的品行靠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例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增设多种课堂活动,来获得学生对课堂所讲理论知识的情感认同。初中生已经有了“生活离不开规则,需要遵守规则”的带的认知,但是还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破坏规则的坏处,以及遵守规则的便利,将学生的道德品质由意识层面上升到行为层面。首先,我带领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我将一个装有花生米的小口的饮料瓶倒置,使劲摇晃瓶子,但是花生却很难倒出来。这时,我让大家帮帮我,看看怎样能够快速将花生从小口的饮料瓶子里出来。其中有个学生想了一个办法,将瓶子倾斜,让给瓶口留出一定空隙,花生很容易就倒了出来。这时,我让大家说一说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以此来引出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之后,我让各小组根据生活中看到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编写课堂情景剧,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大家认识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给大家的心灵以警醒。
三、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只靠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德育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还需要动员社会、家庭等隐性教育力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千锤百炼中磨练学生的道德意志,让学生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在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形成自觉遵守各种良好规则的意识,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行为。
例如,在学习了“诚实守信”这部分内容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我让各小组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便利来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著名故事,组织学生在“校园诚信月”的时候,开展了一系列的“講诚信故事”、“诚信个人演讲”、“诚信宣传”等活动,呼吁全校学生一定要“诚实守信”。此外,我还让全班学生把对自己的要求和目标写下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全班学生互相监督,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诚实守信。这样一来,我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全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制定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2]林芝.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 刘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