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旺 廖娟
摘要:“课程思政”是围绕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高校教育的重要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临床医学的课程教育中,把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以培养出有能力、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怀的医学人才。根据知网的文献检索,精神病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报道较少。本文将探讨在精神病学本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通过案例阐述将“课程思政”与精神病学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体会。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精神病学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出有灵魂、有责任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精神病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专业课程
《精神病学》的教学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强调从整体角度来看待精神障碍。“课程思政”指在课堂上将思想政治与专业理论课融入一体进行教学,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目标是培养出有能力、有道德、有情操的医学人才[1]。“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提醒着身兼老师和医生的我们,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就更应该深刻领悟 “课程思政”在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地探讨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本文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思考,结合对精神病学教学的现状,浅谈“课程思政”融入到精神病学教学中的体会。旨在提高精神病学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实践。
1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目标要求的需要,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需要,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任务的需要,是解决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需要。是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形成有机统一,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持续优化,促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序和有效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医学教育应该是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4]。医学的人文性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一个好的医生,不要有精湛的医术去治愈患者,也要懂得用语言抚慰患者。只有被老师人文关怀过的学生才能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专业教育不但要引导学生的价值追求,也要培育学生的学术精神。因此,为了更好的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2 高校精神病学教学现状
高校医学教育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的要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医学院校精神病学教学尤为复杂,一方面,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其次,精神疾病的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没有特异生物学指标,也没有特异影像学表现。因此,教师讲授中缺少影像和机制的支持,文字表述较多,多媒体集体授课时,许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疾病特点,授课难度大。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精神病学和课程思政,发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精神病学的教学中的报道较少。而精神病学教学大多为文字叙述,将实际案例结合到精神病学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引入有“思政”元素的实际案例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教学方式。
3 精神病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举例
3.1将“养老保障”融入到老年痴呆的授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精神病学教学大纲将老年痴呆作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代表进行授课。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预测2050年,我国将有4亿多老齡人口,而老年痴呆患者将高达1.3亿。如此庞大的人群需要照料,这会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教师讲到老年痴呆的病因时,将老龄这一病因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相结合,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了减轻负担,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完善的“养老保障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养老保障“三大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针对部分没有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人群,一些省份制定了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以获得政府补助,免费搭乘公交工具等政策。教师讲解从老年痴呆的病因,到国家面临的困难,以及国家怎样从人民切身利益的角度解决困难,以此对青年学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2 将“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融入到老年痴呆的授课,弘扬中华美德
讲授老年痴呆章节时,首先让学生观看5分钟左右热播电视剧《都挺好》片段。节选片段为剧中的父亲苏大强变得喜怒无常、记忆减退、执行能力下降。此时,教师口头叙述人物背景和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苏大强是一个性格压抑、家庭地位低、中年丧偶的老年男性,具有老年痴呆的社会心理因素。此外,他有高血压,也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从苏大强身上,我们看到了老年痴呆的病情进展过程,病初患者有记忆力减退,逐渐不能完成既往熟悉的工作,出现定向力障碍、精神异常。这些临床表现都可以在电视剧中得到展示
3.3 将“不歧视”融入到精神分裂症的授课,弘扬和谐社会精神
教师讲授精神分裂症时,举例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名人——梵高,梵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但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一次因为幻听到与人争论,亲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老师需特别口述幻觉和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梵高多次住院治疗,但治疗不规律,最后却开枪自杀。此处教师需向学生强调精神分裂症的管理、护理和规律治疗。
将“不歧视精神病”的和谐社会精神融入到精神分裂症的“课程思政”授课中。精神病患者是生活中有病患的弱势群体,而社会歧视是一道冰冷的高墙,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精神病学知识,从内心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恐惧和偏见,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回归现实、认识疾病、配合治疗。
结语:古时候把医学称之为“仁术”,人们认为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认为医生必须具有仁爱和同情之心。医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是除医学伦理学之外的另一种道德教育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精神病学的课程教育中去,把文化教育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位老师的应尽职责。“课程思政”授课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实际情况插入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只有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灵魂、有责任、有深刻爱国情怀的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甫. 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究[J]. 决策探索(下),2019,34(16):78.
[2]董勇. 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90-92.
[3]秦永亭,张晓蕾,陈珊珊,等. 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 解剖学研究,2019,41(4):356-358.
[4]胡卫锋,范学工,胡超. 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价值属性与路径选择[J]. 大学教育科学,2017,19(1):15-20.
通讯作者: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