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09-10 07:22王艳娟
南北桥 2020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王艳娟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064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搞好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因为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一是选择的内容要浅显易懂,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二是形式多样化,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比一比等;三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

如教学《奶奶的剪纸》一文时,奶奶可以不看手,只听到咔咔的剪纸声,一些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人物鸟兽就呈现在你眼前,奶奶为什么不用眼就能剪出这些东西呢?学生兴趣极浓,积极思考,大胆地展开想象。再次,要借助情景,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剪一剪等,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又如,教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先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边观赏西湖的美丽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自然界的美,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调动学生阅读的情感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基本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情感这条主线,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在读中学会思考,在读中获取新知,在读中上得到感悟与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

如学生朗读《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时,一些同学用重音读“颤动”,我这样引导:“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重读‘颤动’是否体现了课文表现的意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颤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在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又如,教学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的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三、有效设计阅读的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意中境。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不同功能创设情境。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导入课始,我出示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有感情地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们就到广西去,欣赏桂林的山水。你们看,远处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近处的水绿如翡翠,平如宝镜,清澈透明……山水相依,再加上山间点缀的绿树红花,空中的云雾迷蒙,江上的竹筏小舟,多美的一幅画卷啊!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桂林。又如,我在教学肖复兴的《荔枝》一文时,就以音乐《妈妈的吻》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伟大、无私的母爱之中。又以实物鲜荔枝展示于学生眼前,使学生从那洁白透明的荔枝肉联想到母亲那颗晶莹剔透的心。

四、培养阅读思维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知识经济、网络时代都呼唤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语文教育的重点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凡卡》一课讲的是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之夜给乡下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学徒生活的痛苦和不幸;但当他把这封充满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时候,信封上却只写着“乡下爷爷收”没有写明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他的爷爷究竟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呢?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设置疑点,以启发想象、促进思维发展。(1)想象凡卡的形象、衣着、写信时的形态和居住环境;(2)想象信发出后凡卡生活的状况。这样设疑引发想象,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他们的想象潜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想了想”。学生便提出:“狐狸为什么想了想?”“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等问题。我便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进行了鼓励,开拓和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增强学生阅读的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增强创新素质。”

比如,我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先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花生图(上面是青枝绿叶,下面是埋在根部的落花生);接着引导学生表情朗读、角色扮演、体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花生埋在土里,绝不炫耀自己的那种内在的美;并由此启发学生联想开去,让他们写出一种自己熟悉的无生命的物质的品格。孩子们美滋滋地想着,一个个十分兴奋、十分乐意,不久就写出一篇篇内容各异、充满智慧的作品来,光题目就有《石子》《火柴》《蜡烛》《铁》《粉笔》等20多个,显示出全班学生的创新力。

此外,教师要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当作课堂,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养成自觉读书,自觉创新的习惯。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阅读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

[2]于海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年第58期.

[3]赵清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探究小学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