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艺术 审美课堂

2020-09-10 01:43王国平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幸福审美诗意

摘要:诗意语文课堂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形态。诗意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灵性,充满心灵感动,学生由此产生出对美、对精神的不断追求,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智慧在诗一样的审美课堂意境中生成。

关键词:艺术;审美;诗意;幸福;人文;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艺术与审美的诗意课堂。近几年我努力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摸索实践与探讨,总结如下:

一、艺术与审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学若要成功,需以情感为纽带。”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乐学,好学。

“诗意的课堂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在九上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现代诗歌后,我布置作业,试写一首诗歌《假如》,学生们都说不会写。我一时兴起,说我回去写一首做示范,学生们兴奋了,于是有了下面这首诗:

假  如

———致同学们   王国平

假如,不曾相逢∕也许,依然轻松

假如,失之交臂∕恐怕,一辈子不得安宁

……

假如,真有来生∕我们,还做朋友

假如,时间定格∕我们,一老千年

(2015\5\22谢谢你们,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时光!)

诗写好后,我还精心地选了一支《致爱丽丝》的钢琴曲,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来了一个大吟诵,天!学生们可以说是惊呆了,吟完后片刻,教室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这首《假如》,整整约一个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应该马上投入教师角色,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激情的状态,乐观向上的精神,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课堂上,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捕捉良机,把鼓励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由衷的赞叹、殷切的期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所有学生。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达到人格情感的熏陶,亦教亦熏。

二、艺术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审美的课堂。

“语文教学的核心首先是审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正在领衔研究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报告中他提出:“要培养以数学与逻辑、人文与审美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搜狐教育”在2015年7月转载了一篇文章《未来30年孩子们将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如何给予年轻人最好的教育,如何教会年轻人获得幸福的能力,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议题。最后总结,我觉得未来主人翁有这么几个技能:第一个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第二个应该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第三个应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功的、不成功的时候也能幸福,从强到美是未来孩子培养的方向,我们要培养很多美的人。

诗意语文课堂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形态。诗意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灵性,充满心灵感动,学生由此产生出對美、对精神的不断追求,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智慧在诗一样的审美课堂意境中生成。中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构成的。一篇篇课文构筑一个个美的世界,或是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或是在结构上表现美。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将文学作品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内化于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沉潜到作品的深处,从而修养审美的能力,培养“美人”。

如我在教学台湾作家王鼎钧散文《那树》时,文末叙述:这棵树就这么从世间消失了,没有人会把它埋在心中。作为读者的我们,却在心中浮现出这棵树的形象,它绿着警醒我们:别忘了关注那些不该失去的生命。

接下来我设计的教学片段:

ppt:孟加拉国政府拼命地捂着口袋,不让开发商占领一块价格昂贵的鸟类栖息地……

ppt:习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 和谐发展,要让人们看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ppt:人与人之间可以换位思考,为什么就不能从生物角度思考呢?代蚂蚁为那树写一则悼词。

ppt:——致那树

你坚固顽强

用风雨锻打自己的筋骨

你荫庇百鸟、护佑人类

……

你到下的是身躯

屹立的是精神

这样的课堂,学生得到的又何止只是对这篇课文的深入理解呢? 建构诗意的、审美的语文课堂,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生命的润泽,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师生带着美好的感情上课,课堂中弥漫着与教学内容相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学生在探索体验中不断寻求教学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感性与理智融合的美,一种朴素与睿智的哲思,一种审美的熏陶。

三、艺术与审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拓展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

当然拓展延伸必须从文本出发,为更好地落实目标而进行,决不是画蛇添足。可根据文本的三维目标,或语言品味,或情境迁移,或升华情感,或挖掘主题,或相关作品等。

如我在教学杨绛女士的作品《老王》时,在学生们动情的结尾朗读声里,我由衷地沉浸在杨绛女士善良的愧怍中,深情地感慨:其实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做善事,多行善举,多种善因,心存善良,向善良出发!顺势推出拓展环节“写给老王的墓志铭”。学生们当堂练笔,后来学生(提前安排指定)在音乐伴奏下深情朗读:

善良的颂歌-----写给老王(师生共同创作)

四季的斑斓∕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生命的履历

……

你高举善良的火炬∕挺进于时光隧道∕给人留下温暖的思考

课后还推荐了本月阅读书目:钱钟书《围城》——本月阅读交流课主题。将课堂拓展向课外相关作品的探究延伸。

由于我带的班级是实验班,学生整体水平比较高,这就更要求我要花大力气进行课堂拓展,从而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因此我基本上每堂课都预设了专门的拓展延伸环节,内容非常广泛。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写作:创建班级“美文发布平台”,定期全班发布评奖,成为阅读学习交流材料;

课堂练笔:每篇课文基本上设置了该环节,课前准备,课堂展示;

课外美文欣赏:与课内文本相关的作家名作;

课外读物阅读课:每周一节

阅读交流推荐课:每两周一节(如《围城》、《人生》、《平凡的世界》、《城南旧事》等交流推荐课)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堂的拓展,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精骛八极,思接万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教语文,就应该像写散文”,拓展的课堂,诗性人生的奠基。

四、艺术与审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幸福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心灵“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无缝对接。 我们常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今,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要做的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在语文课上,有许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来的,他们都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成功的体验是幸福的。无论是课外搜集,还是课上展示,他们都十分积极,而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语文课堂,就是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去嗮幸福。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表演,更好地嗮幸福,我往往十分注重课前的准备。如(《语文作业本》提前做;课前先检查阅读笔记;很多课堂问题提前安排人做准备;片段写作往往前一天布置等)。我认为这样,课堂往往会精彩纷呈,很有深度与广度,不会流于日常课堂肤浅的读读写写,学生十分受益。

如我在上九年级(下)的《黑人谈河流》时,美国诗人休斯借遍布世界的大河,歌唱黑人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贡献,表达对美国种族歧视政策的强烈不满。我一星期前就布置了任务,查找黑人的文明史及了不起的黑人明星,补写一节诗歌插入文本。课堂展示时,学生们的答案包罗万象,资料之丰富,简直让我惊呆了。那一节课,我基本上没讲,都是学生在讲,我记得我诗性大发,引用了很多诗句来表扬他们,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等,学生们真的是如沐春风,幸福满满。

附:课文補写摘录(稍作修改):

我歌唱∕曼德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赞比西河沸腾了;

当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时∕古老的河流千帆竞发;

奥巴马入主白宫∕我知道美国也已开始改变。

课后我又布置一作业,以《昨天  今天  明天》为题写诗,歌唱我们炎黄子孙的文明,中华民族日益崛起的自豪。后来我把学生们写的好句子借鉴、组装、修改润色成了一首诗,又安排一节课来学习这首诗,学生们更是兴奋幸福,因为里面有自己写的句子呀。

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欢歌笑语聊诗性人生,课堂多么幸福!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幸福学习,这就是我理解的诗意课堂。

五、艺术与审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的课堂。

所谓人文诗性,就是能用诗意审美的眼光珍重自我,关爱他人,用诗意发展的眼光审美自然,洞察社会,从而有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和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同样的风景,鲜花只为诗人而开!幸福是一种心态,有赖于内心的充实、优雅与平和;有赖于精神家园的宁静、敞亮和丰盈!

上余光中的《乡愁》,学生们说小学学过了,背过了,兴趣索然。我又来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师生共写,同台竞技,其乐融融。

整堂课,静静地写诗,静静地吟诗,师生共赏,我们都陶醉在这诗意的人文课堂里。

教学相长,着眼共享,实现诗意般的和谐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从教学方法上讲,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诗意的课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艺术与审美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人文课堂。

六、结语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与审美。语文特级教师宁冠群说:“有人说‘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是诗,应试教学是吃馒头,只有吃饱了馒头才能做诗’, 我的意见是:鼓吹只吃馒头的人,只知道不吃馒头会饿死,这当然也没错,但他并没有看到只吃馒头不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让语文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每一次远行学习,就是一次内心的修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智慧的启迪。祈愿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心中有明灯,不怕前路远;心中有温暖,不怕暗夜长。”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追求!

同行们,我想说,老师不只有永远也改不完的作业,不只有高效的课堂,还应该有艺术与审美!

参考文献:

[1]盛新凤《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2]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 大夏书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宁冠群《不信东风唤不回》(《中学语文》2013.8).

[4]吴非《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

[5]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版).

[6]吴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丰富心智》“学校文化变革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湖北教育出版社.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幸福审美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