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平凡的世界》通过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描写,展现平凡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不求回报的情感,从点点滴滴的普通生活中反映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朴实和向上的人性之美,本文从《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苦难和爱情三个方面,揭示作者所描绘的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人性美感,对作品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升华。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人性;美学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2-0011-03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路遥在小说中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样貌,在刻画社会各个阶层普通人的生活中,他将农村与城市、挫折与追求、爱情与现实、失败与成功、喜悦与悲伤杂糅到一起,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释放社会冲突对人性的考验,展现时代更迭背景下平凡人生的蜿蜒曲折,让读者看到书中人物在经历内心矛盾挣扎后释放出来的人性美学。
一、《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内容
路遥以孙少平和孙少安两位来自农村底层的青年劳动者为主人公,刻画了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进入城市的孙少平,利用贷款扩展砖厂朝着农民企业家迈进的孙少安,在挫折和奋斗中从平凡到不平凡的故事。作者将国家宏观政策形势的变化揉入普通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中,展现出平凡人在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的巨大转变,通篇都闪耀着普通人的人性光辉。《平凡的世界》共分为三个部分,它以“文化大革命”之后社会生活的百废待兴和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为转折,以黄土高原上孙玉厚一家的现实生活为主线,引发读者对于时代背景下挫折与奋斗的思考。
小说第一部分讲述了贫苦农民子弟孙少平在尝试到恋爱苦涩和高考的打击后,选择留在双水村,在这期间,田晓霞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书籍给了孙少平极大的慰藉。而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很小放弃学业,一直在家务农,虽然跟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田润叶产生感情,但却因为门第关系无疾而终。
小说第二部分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华夏大地,国家开始在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田福堂作为村支书不但不响应号召,还开会要求村民抵制这次新的土地改革政策。孙少安却号召大家把握机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用赚的钱在村中建立了第一个烧砖窑,成为村里的“明星”。
小说第三部分讲述了孙少平离开双水村在煤矿当普通工人,他的认真和勤劳使他获得身边许多人的认可。孙少安则希望利用贷款扩大砖窑厂的规模,但因为聘请了非专业技术员,导致烧砖失败,欠下银行巨债,他却通过不懈努力使烧砖厂重新运作起来,他的妻子秀莲这时却被查出患上肺癌,而孙少平的对象田晓霞也在抗洪中因为救人英勇牺牲,苦难并没有打倒孙少平和孙少安,他们将挫折和奋斗视为人生中该有的平凡。
二、《平凡的世界》人性美學分析
(一)平凡人物诠释人性美学
《平凡的世界》中讲述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出生在普通家庭,没有过人的天赋,他们只是芸芸众生,沧海一粟。他们展现的美是来自普通人的勇敢和坚持,是受到挫折之后的坚定,是摔倒之后的站立,是每个人在平凡生活中所做出的努力,这种美因为微小而不起眼,所以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一开始只是一个吃得起丙菜,羞于贫困的孙少年,但他通过阅读,结识了热情开朗的田晓霞,也在田晓霞的带领下认识世界的宽广。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孙少平都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丝不苟,不顾家人劝阻坚持离开双水村来到黄原做着如牛马一般苦役的他,在环境恶劣的敞口子窑里,依旧没有忘记读书,“他从被子旁把黄提包打开,将新买来的衣服放进去。这时候,他才发现了提包里那本《牛虻》——半个月来他已经忘记了从贾老师那里借来的这本书;甚至也忘了他自己是个识字人呢!好,雨天不出工,他现在正好能看这本书了。他内心立刻感到一种颤栗般的激动!他很快倒在自己的一堆烂被子里,匆忙地打开了那本书,竟忍不住念出了声:‘亚瑟坐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正在翻查一大堆讲道的文稿……’”
在这个肮脏、恶臭的敞口子窑里,满窑的工匠睡得像死人一般,朗朗而读的孙少平仿佛是窑里唯一的星光。初时他对贫困的羞于启齿,他对世界的疑惑不解,他对温暖的感激涕零都能引起年轻读者的共鸣,而后他在从书中认识到大千世界,开始对理想生活向往和实践,这样的思索与升华在许多人心目中,无疑是一种平凡的美,是一种激励自身向上的美。
孙少安和很多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为了能让弟弟和妹妹多读点书,成绩优异却只能选择放弃学业,早早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但是所谓的穷家薄业让他不知该如何面对爱慕着自己的田润叶。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他在土地上付出的血汗和艰辛,换来了幸福和喜悦,但是他没有此止步于“庄稼人”的身份,在得知公社信用社贷款的方式之后,他用贷款筹集到的资金办起了属于自己的烧砖窑。“每天天还不明的时候,少安就紧张地爬起来,套起架子车,赶紧到砖厂去装砖。运第一回砖的时候,原西县城还在睡梦之中。他常常挣着命拉车,两只手都快要趴到地上了,牲口和他都大汗淋漓,气喘得像两只风箱。”孙少安对生活的拼尽全力并没有让他一帆风顺,他用高工资雇来的人根本不懂烧砖技术,导致他欠下巨债。
路遥笔下孙少安的命运,与时代大背景的洪流相互裹挟着,孙少安没有孙少平那样的内心世界,没有对于精神生活的向往,他只是自己与家人的英雄。《平凡的世界》中淬炼出的是普通人在苦难中挣扎的美,是质朴而残缺的美,这让本书的艺术性得以自然地迸发。
(二)平凡苦难淬炼人性美学
路遥1949年出生于陕北清涧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路遥的童年里充满饥饿和困苦,他穿的永远是不合适的旧衣服,因为家贫他被父亲过继给伯父,因为吃不起菜他只能挖野菜给自己“加餐”,因为穿着破裤子他被同学围在一起嘲笑,这些窘迫而心酸的境况,给他的成长留下屈辱而深刻的烙印,这一切苦难都印刻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里。路遥因为自己的“农民身份”而被恋爱对象断交,生下女儿之后因为生活差异和性格习惯导致与妻子离婚,这也让路遥笔下的爱情大多都蒙上了悲剧的色彩,无论是因为门第之见和孙少安错过的田润叶,还是刚刚熬出头过上好日子就患上绝症的秀莲。路遥笔下的苦难并没有惊天动地,里面只有他四十二年人生里一次又一次的坎坷。面对这些普通而平凡的苦难,书中的主人公们想要通过竭力奋斗,跋涉出这片泥沼,这种在平凡苦难里的挣扎和奋斗,激发出人性顽强不屈的美。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砖窑砸了,他的风光不再,叹喟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敲怪话撇凉腔者有之,对于他来说,只留下遍地狼藉。孙少安失声痛哭,他背负着村民的工资,背负着巨额的贷款,他哭泣,他不愿见到村里的人,但他没有一蹶不振,他思考如何让砖场重新上马,如何翻身,在他失败的日子里,他的亲人一直默默陪伴着他,妻子秀莲想办法从老家借钱,父母拿出小儿子给自己开新窑的钱交给他,“他深深地感激亲爱的父亲和弟弟,秀莲也在锅台那边用围裙揩眼泪。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骨肉深情;同时为有少平这样强有力的弟弟而无比骄傲!是呀,有什么必要灰心丧气呢?孙家有的是力量!他们还有一个让整个东拉河流域都羡慕的妹妹——她正在中国最‘高级’的学堂里念书哩!孙少安立刻感到身体轻盈得像能飞翔一般。”
在苦难里,孙少安遭到白眼,遭到拒绝,遭到打击,但家人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支持着他,这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在苦难中汇聚的力量,这种家庭之间的团结和不放弃,成为在苦难中奋斗的人前进的光芒。路遥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指出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和孙少安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人,他们的成功只是沧海一粟,甚至他们的成功在很多人眼里只能被称之为生活,但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以及他们经历的苦难和支撑着他们的家人,国家才能负重前行,屹立不倒。
(三)平凡爱情点缀人性美学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提到,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他用有血有肉的情节,刻画了普通人真挚又无奈的感情。他笔下的感情纯粹但残缺,在读者意料之外,但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才使更多人感受到《平凡的世界》爱情里的人性美学。
孙少安和田润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孙少安贫穷的家庭背景意味着他上完小学五年级,就必须开始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也是在这里,他和田润叶的人生开始分道扬镳。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门当戶对思想的禁锢,他们的爱情刚刚开始就无疾而终,虽然他们的爱情败给现实,但是田润叶给他塞干粮,给他补衣服,这些淳朴而不求回报的举动成为他内心深处的暖。田润叶突破当时的传统思想,想要和孙少安在一起的执着,无疑是一种超越时代观念纯洁的人性美。孙少安选择离开田润叶既是现实所迫,又是他逃避现实的表现,这也是《平凡的世界》成功的地方,太多人会因为这样的逃避感到共鸣,即使读者把孙少安定义为“逃兵”,但他们依旧能感受到孙少安那颗受尽折磨破碎不堪的心。现实逼迫孙少安放弃自己挚爱的田润叶和秀莲在一起,这个好不容易走向幸福的家庭却又在绝症中终结。路遥笔下的爱情是现实的,但又是纯洁的,是勇于追求突破世俗的美,也是不求回报一路相随的美。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中最为浪漫的一道彩虹,田晓霞对于孙少平来说,是一股清风,一缕阳光,他们俩在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上有着巨大的差距,但他们的爱情却能够超越门第,超越贫富,甚至超越生死。他们在深刻的思想交流中建立起友情,然后这种友情在时间和经历的洗礼中被升华为爱情。田晓霞在学校里学过的知识,她读过的书,让她勇于突破世俗观念追求自己的真爱,让她在爱情中摆脱了门当户对理念的束缚。孙少平在爱情里也没有像哥哥一样,屈服于现实,即使摆脱不了农民家二小子的身份,他依然靠着精神上无比丰厚的财富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坚持和田晓霞走在一起,即使田晓霞后来因救人而被卷入洪流,但他们的爱情也因此升华。
人性美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普通人的一生大多如《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一样,有着太多的不如意,但是路遥用这部文学作品在重峦叠嶂的阻碍中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希望带给困顿人生中的人们,在樯倾楫摧的覆没中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念带给失去希望的人们,他让个体在苦难中反思和升华,让读者看见每个出生于卑微的生命的伟大之处,看见人性至纯的美。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黄诗怡.关于《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J].大众文艺,2015,(3):20.
作者简介:
王晶,女,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