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2020-09-10 07:22纪冬冬
今古文创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融合

【摘要】 流行演唱中,发声技巧是最基础的部分,直接关乎能否顺利完成演唱。另外,发声技巧还与艺术表现有着紧密关系,二者的深度结合能够促使舞台表演进入更高的境界。本文将从发声部位、呼吸方法及发音音准等方面,探讨流行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路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流行演唱;发声技巧;艺术表现;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73-02

流行演唱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早已融入人们生活。而要带给观众高水平的视听体验和艺术感受,促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艺术共鸣,则需要表演者在流行演唱中熟练掌握基础发声技巧,并将这些技巧与艺术表现相融合,从而呈现出更加完整、统一的表演,增强流行演唱的艺术渲染力。

一、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有效融合能赋予歌曲鲜活的生命

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在声乐中是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流行演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则必须要呈现出符合作品以及突出表演者个性的艺术表现,实现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表演者的艺术表达的同时带给观众基于视听体验的情感共鸣。更重要的是流行演唱中的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并非完全獨立的两部分,二者在舞台实践中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才能将舞台表演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与水平。如果一名表演者在演唱时将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作为各自独立的两部分加以展现,又或者说表演者发声技巧或艺术表现中的其中一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无法融合,都会直接影响整体表演效果,使得表演水平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而将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观众欣赏到演唱者高水平演唱技巧的同时能带给观众更为完美的艺术体验。

当然,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结合并非是“1+1=2”,并不意味着表演者同时掌握了二者便能实现二者的统一和融合,而是需要表演者进行长期艰苦练习,对表演者的专业水平、表演经验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表演者而言,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的融合是专业上的更高追求,是促使表演者不断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实现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十分有必要。

二、流行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一)发声部位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在流行演唱中,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声,同时对应不同发声部位:其一为依靠嗓子发音。嗓子发声是人在说话中最主要的发声方式,其对应的发声方法也较为简单自然,是流行唱法演绎中最常选择的发声方式。其二则是依靠腹腔发声。汉语中所说的“丹田发声”就是指这种发声方式,通过丹田的挤压进行发声,需要演唱者通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该发声方式。腹腔发声的特点在于声音相对低,通常用在流行唱法中的中低音区演唱之中。其三是通过颅腔共鸣发声。演唱中唱及高音时必须要运用到颅腔共鸣,才能轻松把握高音。在流行演唱中,发声以胸腔共鸣为主,辅以头腔共鸣,故而对发声部位进行选择时通常需要以艺术表现的具体要求为基础,合理选择合适的发声部位。具体来看,发声部位与艺术表现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以流行作品感情基调与内涵为依据选择发声部位

流行歌曲作为艺术表达的载体,其自身都具有一定感情基调与内涵,表演者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感情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从而实现表演与艺术表现的统一,带给观众高度统一、深度沉浸的美好体验。而作品感情基调和内涵不同,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音色进行演绎与表达,真正实现声音和情感的高度统一。而选择不同的发声部位,则能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因此在进行演唱前,表演者需要对流行作品的感情内涵进行深度研究,在准确把握后再根据自身对发声部位的掌握情况灵活选择最合适的发声部位,高水平地完成表演。

2.基于发声部位对流行演唱的艺术表达进行强化

在流行演唱中,表演者不但要进行演唱,还要通过表情、肢体动作等进行表演,而且要将演唱与表演相结合、统一,从而给观众带来高水平的表演。而肢体动作往往会对发声造成影响,尤其是部分动作会破坏正常的发声部位选择;表情与发声部位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作品情感的准确表达。因而在选择好发声部位后,表演者应当对围绕其对艺术表现进行强化,尤其要重视表情与肢体动作的控制。根据已选定的发声部位进行练习,以表情配合发声,以发声需求改善动作设计,能兼顾发声与艺术表现,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3.以发声部位变化统一音色变化与情感表达

在流行演唱中,作品情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同时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也绝非是固定不变的。演唱者在进行表演时,结合表演情感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声部位,能够实现音色与情感的统一,通过声音准确的传达歌词中的内涵和意境。换言之,表演中的发声部位变化与演唱情感表达的变化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只有实现高度统一,才能做到相得益彰,促进流行表演整体艺术表现力提升。

(二)呼吸方法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在流行唱法中,歌唱发生的动力和关键在于恰当地运用呼吸,只有充分的运用好呼吸才能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表演者在进行演唱时,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呼吸频率、轻重等,不仅会对表演情感的表达造成干扰,还可能对表演的正常进行造成阻碍,严重影响观众的欣赏体验。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应当以作品内容、情感、节奏等为基础,提前进行呼吸规划与设计,并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控制呼吸方法,实现呼吸方法与艺术表现的深度融合。

1.呼吸方法与作品整体艺术表现融合。

流行作品的表演形式较为丰富多样,其艺术表现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情感、音色、韵律等。这就要求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需要综合考量,以流行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为基础,合理做好相应的呼吸规划,选择合适的呼吸方法。气声唱法就是呼吸和发声技巧结合后的一种演唱技巧 。如张靓颖的《印象西湖雨》,这首歌完美地体现了她对气声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该歌曲以景应情,描绘了少女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需要柔婉纤细的声音去表达。因此主歌很多句尾都是以气声演绎,张靓颖在演唱时把气息控制的细若游丝,对一些字的处理已经弱如呓语,但声音质感仍在,如山谷中的回声十分有穿透力,直击听众心房。张靓颖之所以能够把少量的气息聚于一线,用微弱的气息也能发出如此有质感的声音,这种对声音与气息的掌控力是她多年的学习与舞台实践中的积累所得,并非一蹴而就。

2.呼吸方法与作品不同阶段艺术表现相融合

呼吸也具有艺术表演性。通俗唱演唱中充满对不同情感的表达,而巧妙地运用呼吸显得更为关键,因此好的流行作品都不是以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以贯之,而是在作品的不同阶段呈现出全然不同的艺术情感表现。从情感表现的层面看,不同情感往往与不同呼吸方法相适配,如激情、悲伤的情感表现通常是以急促呼吸方式呈现;平缓、抒情的情感表现通常是以长呼吸方式呈现。因此在舞台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在准确把握作品整体艺术内涵,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分解剖析,对呼吸方法的选择进行详细规划,以呼吸方法的变化传递出作品复杂的艺术表达。以气带声,以声带情,尽可能地实现不同阶段艺术表现的平稳过渡,从而在准确呈现作品艺术表现的同时防止观众产生突兀之感。

3.呼吸方法與形体表演的融合

很多流行歌曲节奏欢快,需要演唱者边歌边舞。幅度较大、频率较快的形体表演势必会对呼吸造成影响,如果演唱者不能协调好呼吸与形体表演的关系,很容易因为形体表演而导致呼吸过于急促,也可能因为呼吸使得形体表演不到位,还会严重影响演唱水平。对此,表演者必须要在呼吸规划时考虑形体表演,尽可能将二者进行统一考量,基于已确定的呼吸方法调整形体表演设计,从而实现形体与呼吸的自然结合、高度衔接,增强表现力与感染力。

(三)歌唱语感与艺术表现的融合

在解决歌唱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后,问题来到了流行演唱的最高级阶段,就是“以声传情”。流行歌曲相对其他歌曲来说对情感的表达更为直接,而语感在演唱中是歌唱者对歌词的理解和声音的运用能力,是歌唱者传递歌曲情感的直接方式。如果语感表达不准确,不能传达演唱者的真情实感,就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语感在具体运用中包括音调与咬字,基于流行作品的风格控制音调,特别在一些地域性、风格性较突出的作品中,如不能把握歌曲的地域和风格特色,合理的控制音调,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当然演唱者还应当关注咬字,以咬字清晰为基础标准。表演者在平常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务必要确保字的声母和韵母被准确唱出,而且要做到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而且流行演唱中对咬字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咬字清晰上,还应当结合流行作品的表现需求,对咬字继续合理规划,例如在《凤凰于飞》这首歌中,极为讲究气、声与咬字的结合,尤其是在咬字上不同于其他的唱法,要求在演唱中突出“腔圆”而不强调“字正”,尤其是在字与字之间,必须要要做到声、气、语言的线性连接,形成特殊的语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演唱中发声技巧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其不仅仅直接关系到整个表演带给观众的听觉体验,更与表演的艺术表现有着密切联系。表演者除了要熟练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外,还需要将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发声技巧成为流行表演的技术表达和艺术表现方式,从而实现技巧与艺术、技与情的高度统一,增强流行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刘欣.浅析声乐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9,(13):123.

[2]李秀齐.浅谈声乐演唱中流行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5,(14):107-108.

[3]刘亦雯.论声乐演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融合统一[J].大众文艺,2019,(2):162-163.

[4]李诗思.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融合探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8,(4):193-194.

作者简介:

纪冬冬,男,安徽阜阳人,国家二级演员,副高。研究方向:流行音乐演唱及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