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马史的“对话”:读《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2020-09-10 07:22温家岩
今古文创 2020年19期
关键词:玛丽

温家岩

【摘要】 玛丽·比尔德《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堪称是融会贯通原始史料和前沿学术成果的通史典范之作。作者广泛利用钱币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资料,尽力将神话、历史建构和可能事实区分开来。同时不局限于政治史,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了罗马的女性、穷人和被征服者等边缘化群体,时刻提醒读者历史存在着叙述之外的“另一面”。但该书中也有一些论述值得进一步讨论,对罗马史的探究将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

【关键词】 罗马史;玛丽·比尔德;历史书写;社会文化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44-02

玛丽·比尔德教授是英国当代成绩斐然的古典学者,也曾是剑桥大学古典学专业唯一的女性讲师。她的新作《罗马元老院与人民》叙述了罗马从王政到帝国时代“第一个千年”的历史。该著广泛利用考古学的新材料,对古代罗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进行立体式深描,构建出宽广又细微的历史叙述。阅读过程中,读者既能感受到罗马贵族的烦恼,又能体会到平民生活的辛酸。这是一部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通史典范之作。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第一章特别选择了公元前1世纪的喀提林阴谋作为故事的开端。这显示出本书并不完全是按照线性的历史时间来展开叙述。在这个事件中我们透过西塞罗的视角认识他的敌人喀提林,其中的偏见恰如我们透过罗马经典作家的叙述来认识整个罗马史。作者试图提醒我们罗马史总是存在历史叙述之外的“另一面”。

第二、三章讲述了罗马的起源和王政时代。罗马史家笔下的王政时代,常常是历史与神话的混杂,作者尝试利用考古学资料澄清早期罗马史的事实内核。《建城以来史》中的“母狼传说”和萨宾妇女故事非常生动,但这些“奠基故事”几乎可以肯定都是虚构出来的。不过,玛丽·比尔德也提到,想象的叙述也并非全然没有价值,其中可能蕴含着一些深入人心的思想意识。例如“母狼传说”以雷慕斯被杀告终,这或许寓意着自相残杀的古老传统;而劫夺萨宾妇女似乎也暗示着罗马婚姻起源的粗暴本质。

第四、五、六章描写了公元前5到1世纪的罗马共和国时代。连续而顺利的海外征服使罗马取得了“大跃进式”的进展,但是,玛丽·比尔德指出,罗马共和国的早期并不像历史作家描写的那样,很多新政治秩序是无中生有;《十二铜表法》就表明当时的罗马社会还相当原始。公元前2世纪末的“格拉古兄弟改革”并非仅仅是平民派和贵族派之间的矛盾,作者认为,当时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罗马共和国的快速扩张导致旧的制度难以满足统治的需求。

第七、九章的重头戏是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过程。此时期,庞培、恺撒和奥古斯都等军阀领袖先后粉墨登场,看上去就是这些强权人物塑造了这一段历史。可是玛丽·比尔德再次另辟蹊径的指出:不是皇帝创造了帝国,而是“帝国创造了皇帝”。罗马的扩张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新的社会矛盾致使新的管理模式出现,皇帝就是这个历史过程的产物。无论军阀领袖中的哪一个获得了最后胜利,罗马都会走向一人统治。

第十、十二章主要探讨了公元1-3世纪的罗马帝国。玛丽·比尔德认为传统史家那里的“好”“坏”皇帝之分,对罗马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并不大;真正重要的是:当时罗马已经形成了一个异常稳定的统治结构:继承问题、与元老的关系和皇帝的定位,这三个问题构成了罗马皇帝制度的核心。谈完了罗马最顶层的皇帝制度之后,第十二章话锋一转,又开始关心罗马城以外被征服地区的罗马人。罗马人竭力对被统治地区实行罗马化,但被征服者始终保留着自身的文化特色,这造成了很多罗马世界的“双语者”。

第八、十一章介绍了罗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从这两章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玛丽·比尔德身为女性,又站在现代史学家的立场上,对古代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和社会贫富差异投下了深切的关注。在罗马家庭中,丈夫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而女人不仅时刻要面对生育的危险,其诞下的儿女也同样处于被监护的地位。罗马社会中竞选公职等社会活动极端依赖财富,使得富人在金字塔上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罗马下层人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但它们被人雇佣劳动,被罗马精英所鄙视。

纵览全书,《罗马元老院与人民》的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玛丽比尔德的写作风格非常引人入胜。每章开头,玛丽·比尔德几乎都会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对于罗马史的讨论。例如第一章从西塞罗的视角分析“喀提林阴谋”,不仅提醒我们注意他的偏见,也渐渐引入共和国晚期历史写作的思想世界。全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通俗,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其探讨历史问题的学术性。

第二是其内容编排独具匠心。每一章中的内容都被分为若干部分,配以合适的小标题。但某些小标题并不是对章节内容简单地概括,而是一些有意思的暗喻。比如,第七章中一个小标题名叫“三人帮”,把“三巨头”这个稍带褒义色彩的称呼改成贬义,讽刺了共和国晚期三人政治同盟的非法性。第十一章中一个小标题名为“燕子与蛇”,则蕴含了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地位非常不平等的寓言。此外,書中一些插图的附文言简意赅地概括了重要学术问题。如第五章中引用了一张饱经风霜的罗马人雕塑图片,它体现出罗马人中意老迈而富有智慧的自我展现,而不是希腊式的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造型。

第三是作者勇于怀疑,对历史书写分析入微。第五章中谈到迦太基战争中的一次罗马元老院集会,李维极为细致的描写了当时法比乌斯和大西庇阿的辩论,但玛丽·比尔德注意到李维不可能知道得这么详细,这场辩论的记载“大体上只是想象”,是为了解释李维对“男子气概”的不同理解。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之前,蒙森的《罗马史》久负盛名。如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颇有不同:第一,蒙森把政治史除外的内容独立开来,放在每卷的末尾,减弱了它们在论述中的分量;而玛丽·比尔德则注重对政治、宗教、艺术的整全理解,它们贯串在文章中,彼此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第二,玛丽·比尔德非常注意神话、史书和事实之间的区别,而蒙森对此问题没有涉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正体现了当今罗马史研究的新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社会和文化,对历史的书写建构越来越有自觉性认识。同时,《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没有局限于政治史的内容,只谈论罗马上层阶级,而是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了罗马的女性、穷人和被征服者等边缘化群体。

不过,《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虽优点众多,但阅读时还是会有让人感到困惑不安的地方。试举两例:第一是罗马内战中的女性地位问题。第九章根据一方名为《图莉亚颂》的墓志铭认为这位女性因为忠诚于她的丈夫而遭到了残暴的对待,暗示着罗马内战时期女性的低下地位。但当我通读了这方墓志铭后,我认为《图莉亚颂》的女主人公不能这样一概而论。第一,她拥有男人一般的英勇。在内战时期,她只身一人便勇敢地战退了米罗为首的强盗,而保卫家园通常被认为是男人的责任。第二,她有着财政管理能力。虽然女人在那个时期被认为不适合掌管财务,但她确保自己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并且肩负了掌管丈夫财产的责任。第三,她还参与了政治斗争。她在内战期间运用辩论技巧和法律能力竭力拯救她的丈夫和亲人。我认为这位女主人公展现的美德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罗马女性德性,它恰恰说明并非所有内战中的女性都像传统史书描写的那么低下和不堪。

第二是第十二章中基督教被打压的原因问题。第十二章认为小普林尼打击基督教是因为基督教的教义和罗马的传统价值观存在冲突。但我精读了《小普林尼书信集》的相关内容后,认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公元三世纪以前,在小普林尼的时代,罗马官员大多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应该是不了解或漠不关心的,理由有四:第一,在小普林尼的去信中,他主要在请示处理基督教徒的法律问题。第二,我们找不到公元3世纪的罗马法中有禁绝基督教的法条。第三,根据小普林尼的书信,他拷问两个女基督徒的原因是调查她们有没有反对皇帝的行为,而非宗教本身。第四,图拉真最后宽恕了顺从皇帝的基督徒。从回信中可以看出,皇帝更关心的是匿名举报成风的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对于《罗马元老院与人民》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来说,只能算是“求全責备”。正如玛丽·比尔德所说,与历史保持“对话”,是全书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最能带给读者启发的地方。这种“对话”包含了两重意义:一是要与古罗马的历史作家保持批判性的对话,对史料的不合常情之处保持警惕和怀疑;二是不能拘泥于当代历史研究中已经形成的“常识”,要不断反思是否存在更加合理的解释。现代人与罗马史的“对话”不会就此终结,我们会继续批判性地看待古罗马历史作家的作品以及现代的罗马史书籍,并不断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玛丽·比尔德.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

[2]李维.建城以来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十二铜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5]司马英.图拉真与小普林尼关于基督教问题的通信[J].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1957,(06).

猜你喜欢
玛丽
难忘的八个字
好朋友
和我一起玩
钓鱼游戏
真心话
女生玛丽莎Ⅰ
女生玛丽莎Ⅰ
女生玛丽莎1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