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各界对民间美术形态的重视,陕北民间剪纸以其質朴大气的地方特色吸引着大家广泛关注和应用探索,地处陕西地区的雕塑家们同样也在陕北民间剪纸中吸取养分,本文通过对陕北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表现对象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并结合张琨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探索植根于陕西地区的雕塑家对其民俗剪纸如何做出反应,本文认为陕北剪纸和张琨雕塑能够有效结合,是建立在两者在创作思维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共性上,并且剪纸与雕塑的结合有效弥合了传统与当代雕塑之间的文化逻辑,为雕塑的表现形式拓宽了语言。
【关键词】 剪纸;张琨;雕塑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62-02
一、引言
陕西文化历史丰富,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物,从秦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到盛唐时期的唐昭陵六骏,是极富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陕北民间剪纸也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造型语言和审美观念,近年来雕塑家们也投身与传统民俗文化中去探索新的表达形式,陕北剪纸凭借陕北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艺术创造力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的人们去发掘探索。
二、陕北民间剪纸概况
(一)剪纸的历史来源。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为宣泄内心思想感情而形成的一种民间美术。剪纸也叫刻纸,以纸为材料,用剪刀或刻刀创作出镂空图案。其源起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审美需要,其表现对象、造型手法和审美取向传递着普通百姓对生命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自成一体的审美特色。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许多民间艺术的母体,滋养和影响了诸多璀璨的民间美术形态。在剪纸艺术中,以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最具代表性,陕北地处黄河流域,早在石器时代就孕育出丰富的彩陶文化,陕北民间剪纸也保存着受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影响的痕迹,并且仍保留着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古朴的气质。比如陕西安塞的手拉手的“抓髻娃娃”纹样就与彩陶舞蹈纹彩陶盆纹样有相似之处,陕北民间剪纸同时也具有仰韶文化简练的花辫结合纹饰和龙山文化陶器饱满的造型和流畅的曲线。
(二)剪纸的特点 。“省略细节、夸张局部、瓦不遮盖、形象完整和回避透视是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综合概括。”陕北剪纸在构图时通常采取大平视的构图,并将各类形象根据主观意向随意组合,在剪纸作品中,受材料的限制,难以表现精准的形象,剪纸艺术就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处理形象,化其缺点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这样的装饰手法不以写实为追求,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并且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勃旺盛的生命力。
三、张琨雕塑中对剪纸元素的提取运用
虽然雕塑是占据一定空间体积的美术形态,而民间剪纸较为平面化,但破界的探索往往会碰撞出新的事物,陕北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写意审美感受,深深植根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群众基础,以及对于情感和生命的原始表达,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用更朴素稚拙的形象表达原始情感的可能性。对于陕北剪纸元素如何在雕塑中的运用,本文将结合张琨的雕塑作品具体分析,纵观张琨的雕塑,总能在其中发现强烈的陕北民间剪纸的影子,张琨雕塑中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对身材比例的夸张,对线条装饰的运用,其作品中的审美法则和造型规律在陕北民间剪纸中均有迹可寻。
(一)剪纸的高度概括。在陕北民间剪纸中的造型法则中最重要的是以“观念造型”,剪纸艺人在创作时受材料的限制,并不是追求客观如实的再现形象,而是描述心中的形象,这样的处理手法体现出陕北剪纸高度概括的特点,注重对形象简化和忽略细节来突出主题。例如剪纸艺人在创作人物形象时,这一形象是客观形象留在剪纸艺人心中的印象,是经过剪纸艺人的夸张变形的,通常整体比例缩短,头部和四肢放大,人物动态多为正面或正侧面,整个轮廓线条显得浑厚饱满,在脸部的处理也是程式化的正面或正侧面。
陕北民间剪纸这样高度概括的处理,明显体现于张琨的雕塑作品中,如作品《天韵》完全抛弃雕塑原有的对形体空间的认识,怀抱小孩的妇女盘腿而坐,整个形象呈一个完整的葫芦形状,上半身由环着的双手形成一个略圆的三角形,盘着的双腿完全概括成交叠的两个长椭圆,从透视解剖的角度无法解释,但呈现出的最终效果却无比和谐,若比例长一点、肌肉骨骼准确一点,都会破坏其整体的质朴浑厚。雕塑中妇女的头部是正侧面,五官的处理同样不依照透视比例而提炼简化,显得稚拙原始。这样的创作手法是张琨吸取了剪纸原始自然的形象表达,显示出脱离形体的束缚,即使不是“精致准确”的,其艺术形象仍然极具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高度概括是创作者取舍之后的概括,并没有出现生搬硬套的程式化倾向,仔细对比之后每个雕塑就会发现其处理都有差别,《天韵》对面部的简化是在头部整体的圆润起伏中,用五官来增加方硬感;《花辫子》的面部则是较为平面的浮雕处理;作品《暖冬》在塑造老年人手部时线条概括得方硬,并对手指关节略做雕刻;而在《花辫子》中将对小姑娘的手部线条概括的流畅纤细,并不过多刻画。
(二)剪纸的平面装饰效果。陕北民间剪纸讲究构图的饱满均衡,因此陕北剪纸在构图中通常不考虑空间、体积、远近等因素,其位置布局全凭剪纸艺人的感觉和画面的需要来安排,这样的处理使画面丰满而紧凑,例如空白处以花草鱼虫装饰作为填充,对于主要形象的装饰,是在概括化的轮廓内部装饰图案,例如在人物的内部装饰花卉和几何图案做镂空效果,在游动的鱼儿身上装饰莲花图案,在桃子中间装饰花朵和叶子的图案,在猪羊身上装饰锯齿状、月牙形图案等,这些镂空的处理手法使概括化的轮廓更加丰满。
张琨雕塑作品在身体、面部五官方面就提取了陕北民间剪纸在物体内部装饰的处理手法。比如作品《暖冬》在主要的关节的地方来交代动作转折,在《天韵》和《花辫子》中,使用了浅浮雕的手法对整个身躯内部装饰以绽开的花卉、飞舞的凤凰蝴蝶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这些在空白处的装饰也丰富了肌理和质感,同时在五官塑造上也有极强的曲线美感,尤其是在发型的处理上,《天韵》中挽梳起来的头发,线刻得根根分明,且具有层次感,《花辫子》中垂直竖立的辫子,用浅浅的曲线表现头发编织的效果。
(三)剪纸元素在张琨雕塑中的体现。总而言之,在拥有如此丰富民俗文化环境成长起来的雕塑家,将陕西大气浑厚的特点倾注于自己作品是自然而然的,张琨作为在陕西成长发展起来的雕塑家,继承了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古朴流畅、夸张大气。其代表作《花辫子》《天韵》《暖冬》等作品将民俗元素完美融入雕塑中,这种融合是建立在雕塑家对中国传统雕塑和民间艺术有深切的理解上,是雕塑家对生活有浓郁感悟的结果。
在造型语言上,张琨作品有极强的整体性,不以再现客观形象为追求,而倾向于对形象感受的主观表达,这与剪纸的造型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张琨的雕塑总给观众一种浑然一体又粗犷朴素的感受;在材质的呈现上,其作品选择了原始彩陶的质感和红黄的颜色,在细腻的表面中制造粗糙肌理,浮雕线刻的装饰纹样丰富其视觉效果,这使作品散发出淡淡的古朴的光辉。其作品也具有很强的线条感,这种线条或是直线条,或是圆润的曲线;也有外部的轮廓线和内部的装饰性线条,总之,同剪纸一样,外部的轮廓线由其浑厚整体的造型形成,内部的装饰性线条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感和趣味。
四、结语
中国当代雕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拿来主义”的阶段,建立了一套以西方为标准的具象写实雕塑体系,但与此同时,雕塑家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这套体系的与中国传统雕塑体系的脱节,于是不少雕塑家致力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能量,吸收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进自己的雕塑语言。剪纸作为表达生活感悟的一种民间美术形态,有着广大深厚的群众基础,由人民群众创作出来,又将其应用至生活各方面,陕北剪纸不仅仅具有装饰作用,更体现出在人们苦难生活的慰藉作用和对生命纯粹热烈的情感。张琨将陕北剪纸的高度概括的造型方法、线条感的装饰元素,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融入进雕塑中,使作品充满天真稚拙的美感,呈现出一种原始自然的古拙生机,这样的尝试拓宽了雕塑的表现语言,雕塑家们从民间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的行為也透露出的人民群众对土地、对传统文化强烈的归属和认同,同时也使民间美术更好地传播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杨静.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6).
[2]裴小旗,乔正东.陕北剪纸的文化渊源及构图[J].华夏文化,2002,(06).
[3]刘昌.陕北剪纸的审美意蕴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9,(4).
[4]盛康.陕北民俗剪纸的程式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4).
[5]靳之林.陕北剪纸的图腾文化[J].民艺,2019,(03).
[6]任学武.张琨:霸王的气势与虞姬的细腻[J].时代人物,2012,(01).
作者简介:
张瀚文,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研究生,西安美术学院;研究方向:雕塑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