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育何以可能

2020-09-10 07:22肖馥如
今古文创 2020年7期
关键词:自由和谐身体

肖馥如

【摘要】 自席勒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之后,审美教育一直以“心育”的形式存在着,席勒从人的感性出发,强调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完整的人。当代随着消费文化带动的对身体话语的格外关照,美育也开始重视对“身体”的培育。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首先,从审美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怀和对完整人性的塑造,指出“人”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讨论在以“人”为本的审美教育中,在时代文化和身体美学的影响下,身体美育在审美教育中的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身体美育强调身心和谐的统一,对身体的外在训练和内在修养,具有实践意义和超越性。

【关键词】 人;身体美育;和谐;自由;身体;精神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67-03

在西方美学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对时代现状的透视,席勒从人的角度提出了美育的思想,在其《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美是可以拯救人的观点。席勒是从人性的角度论述审美问题的,他认为通过美的体验,可以脱离现实的忧愁和烦闷,获得自由的体验,他曾说:“我们想要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我们才能达到自由。”席勒是将美的问题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放在一起进行讨论的,他认为人最好的生存状态就是审美的状态,自由的状态。因此美育的对象是“人”,通过审美教育帮助人们找到最好的状态。

一、对“人”的审美教育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席勒是西方美学思潮中首先倡导美育思想的美学家,他以人的生存和自由去思索美学问题,他认为:“美对我们是一种对象,因为思索是我们感受美的条件。但是,美同时又是我们主体的一种状态,情感是我们获得美的观念的条件。美是形式,我们可以去观照它,同时美又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美是可以关切的,它虽是一种理念的存在,却是人能真切可以感知的存在,席勒认为美的存在是由于其是人的对象,正因如此,美的本质就需要从人的本质中去寻找,人性中包含着美的存在,审美教育是也就是对“人”的教育,通过审美训练唤起本质中的美。

席勒美学思想之所以重视人性的发展,受到了康德很大的影响。康德认为“只有通过他不考虑到享受而完全的自由中、甚至不依赖于自然有可能带来让他领受的东西所做的事,他才能赋予他的存有作为一个人格的生存以某种绝对的价值;”在康德看来,人的最高本质就是人的自律和自由意志的体现,他认为可以通过审美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如此人就能实现主体性的自由。席勒所提出的美是实现人的自由的人本主义的思想,俨然是受到了康德的启发。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明晰席勒的审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人的主体性自由,人能自由完整地生存是他主要关心的问题,而人性体现为人的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在传统西方的思维中,理性与感性一直是出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席勒就是想要通过调和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状态,从而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为了使相互对立的理性与感性得以调和,席勒提出美育的方式,因此席勒美育思想的主题就是如何使分裂和异化的人性恢复完整和自由。但是这个过程不是靠现实活动得以实现的,人的自由需要通过审美来实现,审美在席勒看来是一种“游戏冲动”。游戏冲动是联系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活动,因为感性冲动使人被物质欲望所束缚,这是一种外在的规定性,要求接受对象,理性冲动所受的是道德必然性的约束,是一种自我规定,要求生产对象,可见两种冲动都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由状态,分别受到外在的和内在的约束,因此需要游戏冲动使两者得到协调一致,从而达到人的完满存在。

“感性冲动要从它的主体中排斥一切自我活动和自由,形式冲动要从它的主体中排斥一切依附性和被动。但是,排斥自由是物质的必然,排斥受动是精神的必然。因此,两个冲动在游戏中结合在一起活动时,游戏冲动就同时从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强制人心,而且因为游戏冲动扬弃了一切偶然性,因而也就扬弃了强制,使人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得到自由。”在游戏中,人的感性与理性得到平和的疏解,通过调和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从而建立主体与对象世界的联系,主体能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等外在束缚和内在规约对象化,从而达到感性与理统一,实现自由的状态。因此,在席勒看来,审美是通达人性,实现自由的必然途径,通过游戏人能获得自由,美也就是是现实可得的自由,席勒关注的是人的现实人性,是人的完美性如何得以实现的问题。

那美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的第二十六封信中谈到了美的起源:“只有当着盲目的物质王国已在无生命的创造中被推翻,胜利的形式使最低的自然高尚起来,从而在欢乐的条件下和幸福的地带只有行动导致享受,只有享受导致行动,从生活本身涌出神圣的秩序,从秩序的法则发展出来的只有生活;只有想象力永远逃离现实,可是又从来没有因为天性的单纯而走上歧路——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感官和精神、感受力与创造力才会幸运地均衡发展,而这种均衡是美的灵魂和人性的条件。”人要想进入到审美的状态,首先要摆脱外在物质的约束,在这之后,人才能进入理性状态,但是人还未                                                                                                              得到完全的自由,仍受到道德的限制,并没有进入审美的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审美,人才能摆脱外在和内在的束缚,美是一种手段,通过美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必然和自由的和谐。席勒认为人若要想获得自由,实现美,就應该通过精神自由去摆脱物质规定性。这就需要审美教育,因为“审美教育使一切事物服从美的规律,使自然法则和理性法则都不能束缚人的自由选择,并且在它赋予外在生活以形式中显示出内心的生活。在审美状态下,人可以达到完美人性,获得自由,但现实中的人大多由于物质或精神的束缚而不能享有审美状态,不能游戏,因此需要通过席勒强调的审美教育以帮助人进入审美状态,从而获得自由进而创造自由,获得人的尊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美的人,这也是审美教育何以以“人”为对象的缘由,培养人的审美体验,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忘却凡尘的烦恼,丢掉外在的包袱,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是人生难能可贵的一种体验,而这一时刻是感性和理性都无法给予的,只有通过审美才能实现。

二、身体的培养何以重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席勒的美育的基本含义就是感性教育,或者可以说是情感教育,这是席勒根据当时社会状况中人性的压抑和感性的缺失而提出的恢复人性和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内在和谐的诉求。然而,随着现代的社会的发展,美学变得越来越日常生活化,尤其是在现代商业主义的主导下,大多数人越来越追求身体的极致体验,从而导致身体的毁灭。人是身体和精神的结合,不能只对情感进行审美教育而忽视身体的培养,因此对身体的培育成了现代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任务。

在西方哲学史中,身体与灵魂一直处于对立的状态中,主要存在两种对待身体与灵魂的态度,一种是由柏拉图开创的重灵魂(精神),轻身体的一派,后来的笛卡尔、黑格尔等哲学家均坚持身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重于身体的理论,除此之外,尼采出场表达了对身体的重视以后,产生了重视身体话语的一派,可以说“尼采开辟了哲学的新方向,他开始将身体作为哲学的中心:既是哲学领域的研究中心,也是真理领域中对世界作出评估的解释学中心。”后来经过巴塔耶、福柯、理查德·舒斯特曼等学者的研究,形成了“身体美学”的思潮。这其中舒斯特曼所强调的身体美学独树一帜,他的身体美学以身体为中心的同时也对灵魂加以重视,与福柯等人只强调身体的体验的身体美学存在区别。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以鲍姆嘉通的感性学(aesthetics)为理论基础,但是他反对鲍姆嘉通对身体的否定,他认为身体的所欲、所感很重要,身体是感性认识的基础,既重视身体也重视精神,舒斯特曼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他曾说:“在《哲学时间》(Practicing Philosophy)中,我试图通过介绍一个我称之为‘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的领域来复苏和重建这种肉身化的哲学的观念。身体美学致力于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官-审美欣赏(aisthesis)和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通过批判的、改善的研究。因此,它也致力于构成身体关怀或可能改善身体的知识、话语、实践以及身体训练。”因此,自此以后,身体逐渐在现代社会占据重要话语。身体不再只是承接灵魂的物质性载体,而是充满生命和情感,具有灵性的存在,因此我们是在身体里进行感性欣赏和创造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身体具有知觉功能和审美特性,因此对身体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上面是从美学学科的意义上来讲身体之美育的重要性,其在现实意义上也具有重要性,特别是在现代商业文化主导的文化背景下,由于消费社会中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得身体成为消费的对象,比如与身体相关的美容养生馆、健身中心、洗浴中心等,各种大众传媒均在宣传身体的重要性,人们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美丽的化妆品,有效的减肥方式,时尚的穿着打扮等,这些现象无一不在显示身体成了现代人自我认同的根本,消费社会中的身体不再只是灵魂的载体,也不再是工业社会的劳动力,身体可以感受,是价值的体现。但是,在这种以身体为消费主体的消费文化中,欲望被无限扩大,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中心。媒体除了鼓动人们减肥、整容等外部身体追求外,还从人们的食欲、身体舒适等欲望舒适感方面下手,身体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品牌、精致和奢华,人们普遍把减肥、拥有高档的化妆品、看起来更年轻等当作目标。久而久之,身体逐渐被享乐主义控制,失去了自我主导性,逐渐被控制、改变,成了消费的对象,从而身体就会陷入欲望享受的泥沼而不自知,身体变得越来越空虚和迷离,进而失去了自由和快乐。而这不得不说是背离了舒斯特曼所强调的身体美学中对身体的重视的初衷。

因此,不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对身体的培育必要且具有可行性。正如舒斯特曼所说的“身体不仅是人们展示和培育种种气质、种种价值观的根本性物质载体,它也是人们感知和表演技巧的载体。这些技巧经过磨炼,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增强人们的德性和幸福。”正因如此,身体的美育应该被加以重视,但应当注意的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将身体作为消费对象的现象不是这里所说的对身体的美育,不是对身体的重视,反而是对欲望的放纵,与其说是对身体的重视,不如说是对身体的毁灭,因此正确地对待身体尤为重要,身体的审美教育是当代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对身体的审美教育

身体美育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当今消费文化状况所造成的身体的毁灭与精神的幻灭等身心失衡的现象,因此当代的身体美育主要是通过外观的身体改造和内在的身体体验两种方式对身体进行培养。外在的身体培育主要是从审美实践的体验和在日常生活中彰显自由的艺术。如前所述,当身体逐渐沦为消费的对象,被消费工具化以后,身体失去了本有的形象,因此外在形体的身体培育是通过正确的健身、适度的饮食、化妆美容和意念培训等外在形象改观来培育身体;除此之外,还有内在的形象修养,包括培养气质、风度、性情与学识等,内在的修养可以通过冥想、瑜伽、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来陶怡情操,修炼内在气质,而内在的修养会通过外在的形象表现出来,内外兼修的身体美育可以培育出完美的身体形象。

因此,从上述表述看来,身体美育注重身体的感觉培养,期望通过身体的美的感受以呈现美的身体。因此身体美育首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感知力,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主要以培养身体的感知为主,艺术“通过其丰富的感官维度来吸引我们,通过其身体的感觉来被我们认知,通过具身化的情感来让我们享受。”比如音乐在生理上可以通过改变人体中的生理指标,从而分泌多巴胺,带给人以生理上的快感,以及通过音乐陶怡情操,通過音乐感染力对人的心理产生愉悦感;舞蹈会通过动作来协调神经系统的平衡性,以使身体各个部位和谐发展。

可见,艺术教育强调身体的审美感知和体验,身体美育是一个涉及感官以及身心投入的审美教育。要认知事物必须通过个体的身体,没有身体的参与任何感知活动都将变为“无生命”的感知,所以普遍的审美活动不能代替个体的审美体验。因此,身体美育的根本首先是个体身体的审美感知,其次是超越个人的体验,进而体悟到整个人类的身体美育的宗旨,从而对人性进行关怀,因此,身体美育也是在席勒对完整的人性的审美教育的尺度下进行的,中心也是以“人”为主。

对此,身体美育就要求身心的和谐统一,通过对外在身体的培养和内在心灵的修养以完善自我,从而认识自我,通过完美的自我追求诗意的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文化意义上的所说的审美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心育”,强调身心和谐,这正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所说的“身心合一”的身体美学观。因此,身体美育不仅仅是追求健康的身体,也重视内在的修养,身体美育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由外而内的修养过程,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身体美育。

因此,身体美育是契合当代消费文化的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首先,身体美育不单单是形体教育或情感教育,而是“整体教育”,身体美育强调了身体的重要性,以及身与心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在身体美育中,主體的感知被提到了重要地位,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主体的“理性教育”,而是注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并关注身体的感知,以此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这样的身体美育结合了肉体与心灵、感性与理性。因此,身体美育重在完善健全的人格,而不只是简单的塑造形体和性情培养。

从这个意义上看,身体美育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教育,这首先就体现在身体训练被切实地实施在审美教育中,通过身体的训练唤起了对身体体验和意识的重视,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化解了身体在当今消费文化中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由此可见,身体美育作为一种新兴的美育形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这种操作性并不是简单地把身体美育当作身体的单纯体验,而是个体自由自主的生命体验,一种赋予审美价值内涵的身体体验。身体美育用审美健全整体人格,是能动的、实践的,具有超越性的审美教育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身体美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它需要人们进行自觉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因此,身体美育是在审美教育的范围内追求自由的体验,是在“自由的王国”里进行审美教育活动,在这种状态下,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抛开外在的束缚和内在的制约,真正地享有自由。也就是说,身体美育作为新时代适宜人类生存状态的审美教育新形式,实则就是在自由的国度中追求自由的人性,完整的人性。身体美育是新时代所催生的新的审美教育形式,其需要在学理上继续探索,也需要在生活中的践行。

参考文献:

[1]徐恒醇.《美育书简》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汪民安.尼采与身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猜你喜欢
自由和谐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我de身体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我们的身体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身体力“形”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