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维霞 许元元 刘滨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20-02
摘 要 以少数民族地区湖北恩施的莲湘为个案,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归纳分析了恩施莲湘概况,深入探讨了恩施莲湘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别从创新、传承、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以期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俗体育文化 莲湘 发展 保护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等29个民族。多年来相对闭塞的生活环境、多民族杂居的生活方式,使得恩施地区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莲湘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恩施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恩施莲湘概况
(一)“肉连响”
“肉连响”是已故创始人吴修富老人在模仿和学习“泥神道”的动作基础上,揉进秧歌舞、耍耍、跳丧舞、竹莲湘等民间舞蹈而形成的一套拍击额、肩、臂、肘、肋、胯、腿、脚等部位的动作,再配上民间“莲花落”的曲调,使“肉连响”的舞姿更加优美和充满情趣。他还把利川小曲、灯歌等民间曲艺的唱腔引入“肉连响”。并无伴腔的“肉连响”在发展演变中加入了击鼓、舞者的口技和手指弹拨声响及手铃、足铃、环铃、头铃等新元素,使得表现形式更丰富,更让人喜爱。
“肉连响”与曲艺“利川小曲”、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一起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里的“利川三绝”[1]。2007年6月,“肉连响”被评为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6月,肉连响入选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并在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因创始人吴修富老人于2017年辞世,其徒弟刘守红为当前政府公布的唯一一位代表性传承人。
(二)“滚龙莲湘”
“滚龙莲湘”是由宣恩县李家河乡塘坊坪村人周树庭老人所发明。周树庭、侯安星为政府公布的“滚龙莲湘”代表性传承人。“滚龙莲湘”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成阶段,这时的“滚龙莲湘”是霸王鞭和莲花落的融合;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周树庭老人和好友向友志创造性地揉进了杂技和南戏中的部分武功,将唱、打、跳、滚融为一体,节奏明快,也是在这个阶段,周树庭老人从“欢喜得打滚”这句俗语中产生灵感,将他的绝艺命名为“滚龙莲湘”;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时的“滚龙莲湘”在湖北省歌舞团的刘三毛、汤景秀等同志的帮助下推陈出新,丰富了动作内容,增强了吸引力,并于1957年进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赞扬。2012年,“滚龙莲湘”被评为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外来莲湘
打莲湘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素有“南柔北刚”之说。不同地区,叫法不一,主要有“打莲湘”、“打钱鞭”、“打花棍”、“实不闲”、“浑身响”“霸王鞭”、“崴连厢”、“钱杆舞”、“连宵”等称谓[2]。当本地莲湘已经不能满足当地人们需求时,便给这些外来莲湘的进入提供了可能。
二、恩施莲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恩施蓮湘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1.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
恩施州,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同时,恩施素有“鄂西林海”、“世界硒都”的美誉,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恩施高速公路、铁路通车后2015-2017三年时间,恩施全年接待旅游人次分别为3700万、4366万、5132.89万[3],恩施旅游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广大游客,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了解、甚至喜欢上恩施莲湘,为恩施莲湘拓展了发展空间。
2.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莲湘的本地受众群体
随着交通运输的畅通,茶叶、烟叶、高山种植业、旅游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百姓富了起来。老百姓已经脱离了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的生活,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有钱有闲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需求的增长,精神需求的增长使得莲湘更有可能成为当地群众的一种娱乐方式,从而增加了本地受众群体。
3.当地各部门的重视
2005年,恩施州颁布了《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创了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立法之先河。2016、2017年又相继出台了《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全州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了《文物法》在全州落地生根,恩施莲湘作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得到了法律的庇护。利川市创新开展“民族文化六进”活动,先后有3万余人参与。宣恩县广泛开展“非遗影像抢救工程”和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学生近6000人。
(二)恩施莲湘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
1.创新不足,吸引力有待加强
一方面,多年来“滚笼莲湘”、“肉连响”在原始形态上不断丰富、充实、提高,使得内容、形式、节奏发生改变的同时,对人们的吸引力也明显增强,但是与多种消遣方式相比、与外地莲湘的多姿多态相比,恩施莲湘还比较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恩施莲湘虽然已经出了不少作品,但是不管是莲湘本身的歌舞作品还是与莲湘有关的副产品的制造都还处于较低水平。
2.推动不强,待字闺中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目前“滚龙莲湘”、“肉连响”分别在其发源地,利川市和宣恩县两个地方发展的比较好,而在恩施州的其他县市,甚至还有人不知道本地莲湘的存在。从恩施莲湘对外地游客的影响来看,目前恩施莲湘与旅游结合的还不够紧密,利用旅游对恩施莲湘进行的宣传、推广还远远不够。
3.传承瓶颈,后备人才缺乏
“滚龙莲湘”、“肉连响”目前为止各有2名官方传承人, 虽然官方传承人都带出了不少徒弟,但大多都是为了参加某次活动临时学的,演出一结束就不再练习,学的地道的人不多。有的人是抱着想要出名的功利心去学习,有的学生虽然热爱莲湘,但是最终因为就业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而放弃了对莲湘的继续学习。
三、恩施莲湘的传承与保护路径
(一)重视传承活态传承与群众基础
活态传承具有传承品质高、承载性强、社会价值大等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活态传承在莲湘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必须从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力度,确定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增强传承人的荣誉与使命感等方面关心爱护传承人,使莲湘艺术后继有人。同时,只有群众基础牢固了才有发展的动力。当地非遗部门要继续开展好民族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寨、进警营、进部队的活动,增加莲湘的受众面;教育部门要在本地大学、中小学开设打莲湘课程,并将打连厢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去学习研究。
(二)重视内容创新和副产品的开发
恩施莲湘,经过两代传承人的创造发展,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变得更加丰富饱满,但是如何在保留原生态特色的基础上,使其表演性、情景性、技术技巧更加浑然天成,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休闲健身方式,是当代及后代传承人为之努力的方向。恩施莲湘要借好旅游之东风,搞好莲湘副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要搞好莲湘影像作品的开发制作,以影像作品为载体,让更多人了解恩施莲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搞好诸如莲湘棍、宣传小册子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使得莲湘产品遍布市场。
(三)重视影像资料的留存和书本教材的开发
每一代传承人在学习、研究中都有着自己对莲湘的独特理解,每一位传承人行云流水般的打连厢动作,都经过了几十年的苦心修炼。如果没有影像资料的留存,那么隨着一代传承人的陨落,他的特色也就随之消亡。因此,加强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制作可谓迫在眉睫。
虽然活态传承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但是这种传承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恩施莲湘以书本教材的方式记录下来,打破了师徒传承的局限性,便于在全社会更广范围内进行推广,是恩施莲湘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四、结语
恩施莲湘是恩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恩施地区民族文化的标志,更是恩施地区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随着电视、手机、电脑全面介入人类生活,随着娱乐、消遣方式的日益多元,恩施莲湘要走进大众视野并让大众喜爱更显不易,这就需要非遗组织、政府、传承人的通力合作,传承人、非遗组织要肩负起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使命与责任,而政府则应在立法、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曾鸣.民俗竞技文化复兴探析——以鄂西“肉连响”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01):100.
[2]李康宁.土家族《滚龙连厢》舞蹈传承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7.
[3]中国恩施旅游网.旅游年鉴[EB/OL].http://lyw.enshi.gov.cn/2018.9.5,2018/10/10.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