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

2020-09-10 15:23:16陈静
今古文创 2020年9期
关键词:解释性译法目的论

陈静

【摘要】 本文基于目的论,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将中国特色词汇分为四字成语、时代新词、数字缩略词和地域缩略词,探究直译、减译法、解释性翻译法和意译加脚注法在此四类特色词汇英译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目的论;中国特色词汇;2020《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9-0088-02

一、引言

《政府工作报告》是官方每年公布一次的纲领性文件,既回顾政府前一年的各项工作,又汇报政府当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由于中西方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也随之成为英译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本文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基于目的论来探究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的基本内涵

目的论,由德国的汉斯·弗米尔提出,是德国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必须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连贯原则又服从于目的原则。在实践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根据具体翻译目的灵活使用以上三大原则。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分类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特色词汇,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四字成语

报告中往往会存在大量四字成语。这些成语内涵丰富,简洁有力,生动凝练,如“风雨同舟”“攻坚克难”“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精打细算”“艰苦卓绝”和“揭榜挂帅”等。

(二)时代新词

报告中通常会有许多时代新词,与时俱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创意性,如 “放管服”“互联网+”“跨境电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和“抗疫特别国债”等。

(三)数字缩略词

报告中也会涉及到大量数字缩略词。这些词汇是对政策措施、原则理念的高度概括,西方读者难以根据表义直接获得词汇的深层信息。如 “四风”“四早”“六保”“六稳”“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和“三大攻坚战”等。

(四)地域缩略词

报告中也会出现一些地域缩略词,如“成渝” “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和“港澳台”等。

四、《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文章将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分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一)直译

直译,即在翻译过程中,在目的语中保留原文内容,同时保持原文形式。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有助于传达原语言的文化、风格,也有助于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内容,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

例1: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译文:develop the platform economy and the sharing economy.

例2: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译文:We will advance Internet Plus initiatives across the board and create new competitive strengths in the digital economy.

“平臺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都是时代新词,简洁精炼,内涵丰富。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不仅保留原文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将原文的风格特点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让目的语读者很快获取到原文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二)减译法

减译法,即将原语言进行压缩、删减, 集中表达其中心内容。实际上,减译法所删减的只是一些可有可无或会违背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词句,因此采用减译法可以使译文化繁为简,保证其流畅性和可读性,符合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

例1: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

译文:we will scrutinize all expenditure items.

例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

译文:Business startups and innovation continued to surge nationwide.

例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

译文: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rallie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led them in surmounting difficulties.

上述例子中的“精打细算”“攻坚克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采用了减译法,避免直译的繁琐死板,也增加了译文可读性,保证了译文简洁性,有助于外国读者的信息获取与理解。

(三)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顾名思义,即将原文中目的语读者陌生的信息通过解释而非注释的手段直接表达在原文中。由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译中国特色词汇无法找到对应词,通常会采用解释性翻译法。通过补充说明词汇的具体含义,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达到翻译目的的同时,还忠于忠实原则。

例1:“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译文:Reforms to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 and upgrade services were steadily advanced.

例2:持续纠治“四风”。

译文:We continued to address the practice of formalities for formalities’ sake, bureaucratism, 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

例3:坚定“四个自信”。

译文:stay confident in the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例子中的词汇是中国典型的政治特色词汇,也可称之为数字缩略词汇。若将上述特色词汇简单直译,只会让西方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是通过解释性翻译,不仅起到文化补偿的作用,也有助于目的语读者能直接理解原文内容。

(四)意译加脚注法

仅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无法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言内容时,意译加脚注法就不失为更好的选择。添加脚注有助于为目的语读者补充背景知识,起到文化补偿的作用,符合连贯原则。

例1:三大攻坚战。

译文:three critical battles.

Notes: This refers to the battles against poverty, pollution, and potential risk.

例2:“六稳”。

譯文:stability on six fronts.

Notes: The six fronts refer to employment, the financial sector, foreign trade,foreign investment,domestic investment,and expectations.The six areas refer to job security, basic living needs,operations of market entities,food and energy security,stable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and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primarylevel governments.

“三大攻坚战”和“六稳”也是数字缩略词汇,在文中将其简单意译,并不能准确表达出其真正内涵,因此在意译基础上加脚注,不仅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也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原文内容。

五、结语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其英译版本必然值得重视。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一直是英译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本文基于功能目的论,从直译、减译法、解释性翻译法以及意译加脚注法这四种翻译策略探讨了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以期为更多的后来研究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Nord,C.2001.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程镇球.政治文献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4,(1):48-5.

[3]傅新宇.论解释性翻译法及其应用[J].兰州学刊, 2005,(6):303-304.

[4]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解释性译法目的论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16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文教资料(2018年30期)2018-01-15 10:25:06
融媒体时代解释性报道的发展之路
传播力研究(2017年5期)2017-03-28 09:08:30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非解释性宪法适用论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海峡科学(2011年10期)2011-03-22 0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