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爽 章彬 马无纤
摘要: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效率高、支付过程无形化等特点,在极大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刺激了群众的消费欲望,改变了群众的消费习惯,大学生便是这一群体中的主力军。但尚未成熟的价值观、不稳定的经济来源等各种因素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这一状况,本文对移动支付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移动支付;大学生;消费观
一、移动支付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水平
据华东政法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大学生网络生态和消费行为报告》显示,2018年仅中国高校的校园市场总规模就达到了9449.98亿元,近万亿规模,其中,大学生消费正在形成移动支付主流化的趋势。在生活来源上,39.97%的大学生完全依靠家庭供给生活费,拥有兼职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占36.22%,而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获取开支来源的仅占4.42%,这其中80%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均少于1500元。因此大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1500元是其分水岭。
(二)消费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餐饮、服饰及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开支项目。其中,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APP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购物平台,饿了么、美团等外卖APP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的饮食需求,滴滴打车、曹操专车等打车APP更是备受青睐。
(三)消费方式
被调查对象中, 64.23%通过非实体渠道购物,移动端电商是其首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94.04%的大学生选择通过非现金方式支付。其中,选择微信和支付宝APP的人群各占45.87%和43.53%。由此可见,移动支付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大学生的主流支付方式。
(四)消费习惯
大學生多为十八至二十二周岁的青年群体,有着渴求新鲜事物、易受攀比之风影响的特点,再加上移动支付的便利性,部分大学生很快有了超前消费的行为。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认知存在普遍迷茫的现象,且从经济来源的角度出发,他们根本难以承受大额消费或者超前消费。
二、移动支付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偏差
(一)超前消费
Nielsen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信用消费已然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蚂蚁花呗”发布的《2017年中国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特别强调,年轻一代是“花呗”的主力军,25%的90后拥有花呗,并将其作为首选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消费金融产品的换代,现在打开手机应用市场,随便输入一个同“借贷”有关的字眼,就能轻松找到卜千个APP,填写上基本的个人资料后即可获得贷款。如此方便快捷的借贷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并为其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渐由“量入为出”转变为“超前消费”,而超前消费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入不敷出和节衣缩食。
(二)冲动消费
多数大学生的经济尚未独立,主要的开支来源都来自于家长,三观也尚未健全,无法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尚未完全成熟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冲动消费。此外,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高,遇上商家采取的各种刺激手段时,很容易产生额外的购买欲望,从而导致冲动消费的行为。
移动支付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在APP上“下文章”。每逢“双11”“双12”“3·8”“6.18”“8·18”,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各大电商平台都会举行盛大的促销宴会,通过打折、优惠券、满减等各种活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加上朋友圈、空间、微博、抖音等各大信息平台持续性、轰炸性地推荐,大学生极易被诱惑,进而产生冲动消费,而冲动消费带来的结果往往是费时费力费钱以及随之而来的后悔感。
三、移动支付时代对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一)学校开展消费教育,发挥主阵地作用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普遍反映出了他们的消费观存在某些方面的偏差,移动支付背景下更是呈现出了盲目性高于计划性的发展趋势。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更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实现校园和谐。
首先,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极易受到群体文化即身边同类人和媒体资讯的暗示或引导,高校应强化责任意识,警惕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泛娱乐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扩散,避免让偶然性的极端消费案例演变成群体性的消费习惯。其次,较弱的赚钱能力与较强的消费欲望构成了大学生目前的消费困境。高校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校外实习、奖学金等多元化的方式培育学生自力更生的能力。最后,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不够,维权意识淡薄,容易受骗。高校应多组织法律类相关讲座,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骗术,增加风险识别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二)家庭开展节约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正确消费观的养成还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面对当下消费观引发的诸多问题,家庭十分有必要加入阵地,一起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首先,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家长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自己要率先拥有科学的消费理念,并做出正确的消费行为,从而营造出健康的消费氛围,造就孩子良好的消费心理。其次,适度供应,不溺爱。家长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主要开支来源,要对孩子的经济支出给予及时关注,在了解他们的主要消费情况的同时,也要对异常的消费开支给予及时的干预、控制和教育。在面对大学生无理的消费需求时,家长应摆出自己强硬的态度,坚持立场,坚决拒绝而非软弱。
(三)学生加强自我学习,从源头抓起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我免疫力强了,就不容易受到不良消费观念甚至于不良文化的影响。首先,积极加强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完善自我。其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近距离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最后,时常关注社会发展方向,主动学习法律法规,了解社会信用的基本知识,强化武装。
参考文献:
[1]王文千.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今日财富,2018(14).
[2]芦运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浙江省大学生消费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8(2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