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下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

2020-09-10 10:55:58张博
环球市场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党校

摘要:泛在知识环境下,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变革的压力,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当前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泛在知识环境下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的路径,对于促进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党校;数字图书馆

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已经取得了斐然成绩,然而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数字图书馆的区域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市县级党校资源共建共享未能达到一定的期望值,因此,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的命题。

一、泛在知识环境倒逼党校数字图书馆缔结联盟应对新挑战

(一)数字信息资源的冲击

伴随着大数据、云存储以及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从概念走进现实,泛在知识环境背景下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呈爆发式增长,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遭遇到了巨大冲击。一方面,海量的社会信息资源涌现,确实为图书馆获取信息带来便利。但是另一方面,数字信息资源的海量化、种类繁多、版权问题突出、内容交叉重复、资源分布开放无序等特点又为其资源建设造成极大困扰。

(二)网络搜索引擎的冲击

在信息化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资源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等群体更是普遍认为网络是科研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宝库,它以查阅方便、覆盖面广泛、服务人性化等特点正在获取用户的偏爱,逐步取代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查阅和获取功能。传统知识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获取主要体现出单向性,用户以图书馆为媒介来搜索信息和知识。而泛在知识环境下,这种单向性被网络拓扑结构打破,信息和知识在网络节点中自由流动,在搜索引擎上简单输入几个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知识,这种简便易用的检索和获取服务被大多数人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对图书馆的存在地位产生了冲击。

(三)网络的冲击

互联网诞生短短50年,Web的版本已经从1.0发展到2.0,即将迈入3.0时代,期间亦伴随着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不断调整。[1]1994年始,Web1.0环境下,信息资源网络化快速兴起,图书馆提出网上信息资源的馆藏和利用;2004年始,Web2.0环境下,面对网络的交互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变革了館藏信息的单向流动,积极搭建与用户双向互动平台,在网上建立了数字图书馆;Web3.0是2.0的发展和延伸,其更重视个性化和智能化,用户可以实现实时参与。那么相对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聚合能力,把各类数据库、馆藏目录以及其它信息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从现实发展来看单个图书馆的发展力量显然不足以应对这些冲击,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发展亟待打破传统的“单打独斗”模式,以缔结联盟的形式,合力应对这些挑战。

二、党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一)知识差异与资源共享行为分析

知识从表现形式上看表现出显性和隐性两种知识,而从载体上看表现出个人和组织两种知识,[2]联盟的知识差异源于成员馆及其馆员个体知识的内容和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知识差异决定了成员馆加盟动机是为了获取更加先进的信息资源和发展经验,这种动机又会对联盟的一系列行为、目标产生作用。共享过程中彼此的知识差异凸显,这种显性的差异有助于促进成员馆之间更进一步交流学习,促进知识资源的流动,从而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正常情况下,这种差异度与共享程度成正比关系,知识的差异度越高,越容易促进互动交流,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资源共享度就越高。但是当差异度超过某一阈值时,成员馆彼此之间知识层面、馆藏资源、发展经验等方面的相关性就会减少,反而会降低共享程度。

(二)关系强度与资源共享行为分析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古人很早以前就强调了关系与资源的联系。关系可以区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把具有共同或相近知识背景、知识层面、价值取向的成员馆密切联系起来,通过深入学习交流促进资源的创新和共享。而弱关系会导致成员馆之间的联系变少,缺乏互动交流,最终造成资源异化程度加大。其优势在于资源层面的跨度越大,成员馆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的成果亦会越丰厚,有利于激发联盟图书馆发展创新思路;其劣势在于较少的交流会造成彼此隔阂增大,甚至可能导致一些知识、观点的冲突,加剧资源异化,降低共享程度。[3]由此可见,成员馆之间关系强度的高低,对双方资源共享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联盟控制与资源共享行为分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形式的组织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都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联盟控制就是以制度、规则、权责等形式约束成员馆的合作行为,从而确保联盟目标顺利实现。图书馆联盟通过联盟控制促使各成员馆按照既定的程序和目标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严格遵守联盟规范和制度,建立合作互信、互联互通的关系,最终促进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联盟控制主要分为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两种模式,过程控制主要加强的是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强度,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交流互动环境,杜绝部分成员馆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结果控制主要控制的是成员馆依据契约内容和权责目标自觉完成应尽的义务,促使成员馆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充分享受行为的自由性,从而减少联盟内部矛盾和抵触行为。[4]

三、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联盟资源共建共享路径

(一)基于知识差异性,协调联盟资源共享发展

一方面各成员馆要树立联盟资源共享的整体协调发展理念。要把整体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省、市、县(区)三级成员馆中,把联盟资源共享理念上升到成员馆的战略层面,使其摒弃传统的资源“囤积者”角色,树立自我资源的积累服务于联盟的发展,联盟的长期竞争优势即为我的发展目标理念。另一方面盘活成员馆之间的知识差异性,推动共享交流活动。前文提到联盟成员馆知识差异度存在一个阈值,差异度小于阈值,有利于提升资源共享绩效;相反就会降低共享绩效。因此,联盟要常态化组织成员馆交流学习,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使知识差异度相对稳定的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区间范围。

(二)基于关系强度,搭建联盟资源共享平台

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成员馆要互通有无、学习交流,逐步把资源的结构、储备以及认知水平拉近,从而形成更加紧密的共享伙伴。与此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的思维火花会绽放新的理念、方法和思路,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也会与其他成员馆共享。理念的创新、知识的转移以及资源的整合不断在交流中反复循环,有力的促进了联盟资源共享的发展。由此可见,关系强度对联盟资源共享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关系强度,根据自身发展要求,有选择的进行联盟,以此搭建一个開放式的平台,不断增强与外界图书馆联系,逐步扩大联盟成员数量和影响力,形成资源共享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依托联盟控制,规范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联盟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对整个共建共享过程进行监控,拉近成员馆之间的知识差距,调节适当的关系强度,最终形成稳定、互信、和谐的联盟关系。联盟控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组织机构方面要依托一个具有权威性,实力雄厚的图书馆,由其牵头组织推进相关工作,比如省委党校图书馆。二是要制定严明的管理章程和制度,包括入会流程、工作条例、资金使用和管理、收费标准、绩效评价、激励和培训、文献版权等等。三是联盟控制手段要科学,明确调节成员馆之间利益平衡是最重要的。党校系统是垂直的业务指导关系,不具备上级对下级的领导,因此各成员馆建设投入成本不同,收益亦不尽相同。在制定联盟利益分配时,一定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确保利益均衡,只有保障利益公平原则,联盟才能健康发展。[5]

参考文献:

[1]毕荣,范华.从Web 1.0到Web3.0网络升级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全国新书目,2010(16):6-8.

[2]尹洁,施琴芬,李锋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9):115-121.

[3]施杨.研发团队知识主体问隐性知识扩散影响机理:关系强度的作用[J].软科学,2011(11):11-14.

[4]张敏,吴郁松,霍朝光.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7):26,79-84.

[5]李锦兰.国内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56-6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泛在知识环境下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立项编号:QS2019035)

作者简介:张博(1979-),男,安徽淮北人,中共淮北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党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党校档案作用的发挥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38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7:00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00:24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初探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27:10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从谷歌案析数字图书馆对作品的使用行为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54:31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