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最大力量的影响

2020-09-10 02:12冯兆儒
体育风尚 2020年2期

摘要:现阶段,在快速力量训练工作中,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离心力量的训练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种新方式,所以,其对运动员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最大力量的影响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和探究,我们必须要对向心结合离心训练和速度因素之间的关系、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离心训练与肌肉力量提升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放心将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离心力量的训练方式应用到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当中来。本文将就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对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最大力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向心结合离心力量训练;屈膝肌群;伸膝肌群;肌肉力量;快速力量

笔者选择了某一体育大学足球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和对象,共36人。将这36名足球专业的学生随机进行了小组分配,根据针对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离心力量训练方式分为慢速小组和快速小组,每一组有12人。剩下的12人则归入到常规小组,继续按照之前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慢速小组和快速小组两个组都要持续六周的特定训练内容,每一周的训练频率都稳定在3次,而常规小组不需要参加这种特定训练。以下是笔者结合本次实验的过程和效果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慢速和快速离心力量训练对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向心最大力量产生的影响

笔者就6周之后的训练结果进行了了解,发现其中慢速小组的足球专业的学生们的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峰值力矩都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伸膝肌群的峰值力矩达到了(P<0.05),而屈膝肌群的峰值力矩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快速小组的学生们在伸屈膝峰值力矩上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伸膝肌群的峰值力矩达到了(P<0.05),而屈膝肌群向心收缩的峰值力矩(P<0.01)。笔者为了确保本次实验探究的结果并不会受到学生们日常常规性训练的影响,还对常规小组的学生们的伸屈膝峰值力矩进行了测试,从最终测试结果来看,常规小组和慢速与快速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

经过6周的训练之后,笔者发现快速小组要比慢速小组的训练结果更加理想,而且快速小组学生们的屈膝肌群向心峰值力矩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明显比慢速小组好很多,但是,从伸膝肌群向心峰值力矩来分析,快速小组的结果虽然好于慢速小组,但是,好的程度是非常有效的,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学生们的常规训练并不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经过联系六周的特定训练方式之后,速度的快慢的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膝关节伸屈膝肌群的向心力量。

除此之外,笔者为了进一步研究清楚快慢速训练方式到底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影响,还特别针对慢速小组和快速小组两组学生的向心峰值力矩进行了对比。从有利必,笔者所得出的调查结果中显示:速度的确会产生影响,但是快慢两种训练方式各有利弊,从学生伸膝肌群向心峰值力矩来看,慢速小组的结果要更好一些,而从学生屈膝肌群向心峰值力矩来看,快速小组的结果要更好一些。

二、关于快速和慢速离心力量训练对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向心最大力量影响的相关讨论

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快速小组还是慢速小组,其在对伸屈膝肌群峰值力矩上面的影响都是有强有弱的,快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屈膝肌群向心峰值力矩,而慢速训练则在提高学生伸膝肌群向心峰值力矩方面更有效果。根据笔者的持续观察,发现慢速小组学生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更加明显,而且肌体恢复的时间也比参加向心结合快速离心力量小组的学生的时间要长。

从力量的训练方法对肌肉增长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和之前單纯的向心训练相比,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的离心力量来共同参与训练能够更好地增加肌肉的增长幅度,而且其对参与受训者所带来的肌肉损伤程度也要小于单纯的向心训练。笔者调查了一些之前的实验资料和研究结果,了解到相同负荷的向心结合离心力量训练后,肌肉的峰值力矩与单独的离心训练的训练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但训练一天到三天之后,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的离心力量训练的方式,和单独的离心训练比较,其在维持机体较好的关节活动度、避免肌力的下降以及降低肌肉酸痛程度方面展现出更好的功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向心结合不同速度的离心力量的训练方式的确在提高受训者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力量中有着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其作为快速力量训练工作中的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宏,刘琰.振动训练足球运动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肉的力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2]张修库,王党军.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结合离心肌力训练对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肌肉力量及膝关节性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

[3]苏转平,于芳,曹电康.不同速度下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冯兆儒(1994-),男,汉,海南儋州人,研究生,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