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人民政协制度:显著优势与独特价值

2020-09-10 07:22李岁科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

[摘 要]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治国理政的经验优势、汇聚人心的平台优势、民主协商的机制优势等显著优势;具有兼容并包的文化价值、凝聚共识的精神价值、集思广益的实践价值等独特价值。发挥人民政协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其独特价值,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关键词]人民政协制度 国家治理 显著优势 独特价值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20)06-0024-04

[收稿日期]2020-10-18

[作者简介]李岁科,绍兴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人民政协制度契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政治效能,“深度契合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与‘治理’的现代理念”[1],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考察,均彰显出中国特色,发挥着独特作用。人民政协“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也面临全新的挑战”[2],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践行人民政协制度的新视角

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之中,“作为一项体现人民民主的特殊的制度设计,人民政协制度在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但人们对于人民政协制度的普遍认知,一般是以统一战线为视角,即认为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制度载体,其基本出发点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新中国成立时颁布的《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对人民政协的定位,体现出统战属性是人民政协最基本的属性,统战职能是人民政协最基本的职能。从政党制度的视角深入分析,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从民主政治的视角来看,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可以从不同视角深化对人民政协制度功能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系统部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我们系统践行人民政协制度提供了全新视角,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理解与探讨国家治理问题,可从不同层面展开。一是从学理维度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治理”一词长期与“统治”一词义理相似,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西方国家学术界逐步对“治理”的理论内涵进行重新研究界定,使“治理”与“统治”一词在理解认识与使用方式上呈现出较大差异。虽然“治理”与“统治”都涉及到权力安排、利益分配、运行秩序及问题应对等,均要考虑如何建立稳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需求等问题,但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譬如,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协作,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公共与私人、强制与自愿等不同情境下的多方共同协作;而统治则是国家、政府等单一强制主体的发号施令,针对事务的单向度处置。二是从历史的维度探讨与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只要有国家,就必然有国家治理,即如何管理国家,如何提升相应能力及完善相关体系。客观地说,虽然“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概念是新近提出,但国家治理相应问题却早已存在。现代国家治理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的基本特质在于治理理念,根本点在于适应现代化理念,即明确权力的归属、运行、监督等问题,确保权力运行的科学高效可控。可以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根本上就是推进现代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就是有效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与法治体系,从而实现民主与法治。新时代,提升治理能力与水平,主要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理顺治国理政的制度关系。与之相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制度执行能力,从而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以推进国家治理向前发展。概言之,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野去探讨问题,并非机械地认知国家或国家权力机关,而是要从动态系统中理解国家及其构成要素。同时,“国家治理”强调的是治理国家的制度及其执行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完善多重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体系的执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召开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制度纳入党的基本方略,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政协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深入研究阐释人民政协制度的优势、价值、作用领域等,既可以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又可以彰显人民政协制度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二、人民政协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显著优势

(一)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历史看,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是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制度设计。从人民政协的作用看,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与我国的政党制度相伴而生、密不可分”[5],人民政协制度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的密切协作。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的重要政治优势,有利于把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政协组织决议。以人民政协为桥梁纽带,有助于推动社会各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说,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的领导,协调各方关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治國理政的经验优势

人民政协成立伊始,就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的信任,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的功能与作用发生了调整,但仍然在国家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对外友好交往、开展学习研究、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协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助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治理是一个复杂、综合、整体、严密的体系,它的发展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6],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也将发挥治国理政的经验优势,承担起被赋予的重要使命。

(三)汇聚人心的平台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隨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与价值追求很容易让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产生矛盾与冲突。在此背景下,更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凝聚政治共识,增进社会认同。“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又符合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7],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政治组织,为实现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人民政协制度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使各界人民群众能够与公权力主体展开对话与交流,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发挥人民政协汇聚人心优势,彰显中国民主政治的生机与活力,要更好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优化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更好发挥其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四)民主协商的机制优势

“协商的执政优势越来越转化为协商民主的治理效能,成为当代中国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形式”[8],人民政协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也是贯穿我国民主协商实践的一条主线,其制度优势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的设计及运行中。相较于世界一些国家两院制议会中的协商、王权国家的咨询协商及协商民意调查、参与式预算、特设论坛、社区听证会等协商方式,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具有独特优势。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是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爱国统一战线。当前,人民政协所包含的界别覆盖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领域的广泛性和主体的代表性。历史和实践表明,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单独依靠某一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也就离不开广泛汇聚力量,而人民政协民主协商方式恰恰就是汇聚力量的机制优势之所在。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节点,更需要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党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厚植执政基础。

三、人民政协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独特价值

(一)兼容并包的文化价值

人民政协是“植根中国大地、立足深厚中华文明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基本政治制度”[9],不仅汲取了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政治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政治秩序的维系离不开政治活动的有效参与,这是国家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契合度的关键要素。人民政协制度契合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文化价值追求,有利于实现人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在西方政治体制之中,“三权分立”“政党轮替”易于造成政治秩序的动荡,以及政策推进的不持续、不确定和不稳定,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阻碍而阻碍的恶性政治博弈。而人民政协制度蕴含着求同存异、兼容并包、以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维护我国政治秩序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人民政协彰显出的兼容并包文化价值,为不同社会利益主体搭建起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平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政协强调治理主体间的沟通与协商,注重发挥人民政协制度包容性文化价值,更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二)凝聚共识的精神价值

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凝聚共识方面的特有功能”[10]。人民政协坚持把协商精神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注重增进共识与促进团结。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在凝聚共识、团结各方力量上的作用也就更为突出,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人民政协制度不仅为不同利益主体协商对话搭建起团结协作的政治平台,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畅通了政治诉求表达的渠道,从而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人民政协践行“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理念,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体现出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凝聚共识的精神价值。

(三)集思广益的实践价值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中,任何一个治理主体都无法独自承担治理复杂多元社会的重任。人民政协“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与国情基本适应的,也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11],其作为重要的协商机构与平台,有助于推进广泛多元的民主参与,构建起群策群力的治理平台,发挥集思广益的实践价值。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围绕人民关切的问题,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改革、发展中。发挥好人民政协集思广益的重要作用,将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与成效。特别是通过充分发挥各级政协组织与广大政协委员的作用,发挥界别特色、人才优势集思广益,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助推各级党政机关及时做出科学的决策,有效避免决策不及时、决策不正确等现象的发生。

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着力发挥人民政协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人民政协制度的独特价值,能够更好把握人民政协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及定位。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将为其他国家和社会组织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新的视角,展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炜永,齐卫平.人民政协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考察[J].理论视野,2019,(10).

[2]欧阳康.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提升中国国家治理效能[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20,(02).

[3]胡筱秀.现代国家建设视野中的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J].南京社会科学,2020,(09).

[4]李兵.论人民政协制度的规范化和法制化[J].社会主义研究,1998,(03).

[5]李鲁烟.人民政协在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J].理论学刊,2010,(03).

[6]王书波.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价值[N].团结报,2020-01-14(008).

[7]黄寿福.人民政协制度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06).

[8]佟德志.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J].学术前沿,2020,(01).

[9]包心鉴.论人民政协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制度优势[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9,(04).

[10]虞崇胜.凝聚差异共识:人民政协的特有功能和独特优势[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8,(04).

[11]刘红凛.人民政协制度的政治优势与理论价值[J].中州学刊,2010,(03).

责任编辑:周小斌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与刑法保障的功能性耦合
发挥审计在国家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和保障作用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角度的国企审计有效路径分析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出版业发展理念与目标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