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飞
牵引供电系统作为电力机车的动力系统,由于其动力电缆长,因此具有负荷变化大、维护要求高、故障影响范围大等特点。而铁路运输由于其特殊性,维修时间较紧,因此远动系统牵引供电线路的安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远动系统在牵引供电工程中的结构,对远动系统线路的故障处理做了详细分析,以更好的提升远动系统在铁路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水平。
远动系统;铁路供电系统;系统结构;故障处理
引言:
在铁路供电系统中,线路中多数为独立的控制系统,因此具有“多电源”特点,当牵引网在供电过程中发生短路时,会使全线的牵引变电所都向短路处供电,其远动系统会出现“多死区”问题,对整体控制网络形成了一定阻碍。因此,远动系统在铁路供电系统中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电力远动系统的结构
在既有的电力远动系统中,主要组成结构由主站控制、远动终端系统及信道结构构成。
1.1主站控制
主站控制即调度端,是控制系统的重要节点,其设置在控制中心,主要通过对远端系统进行监视,从而可以实时、准确的了解正在运行的牵引供电系统设备的真实情况,并通过远端操作将其信息作为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分析及处理,同时以物联网形式展现出来。
1.2远动终端系统
远动终端系统即为执行端,是实现系统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信号监控端、配电所控制端及杆上控制端。
信号监控端终端设备设置在车站信号机械室内,通过对信号楼进行电源监测来实现远端遥控、遥测功能。该种测终端主要是通过对电力贯穿的变压器进行监测,从而采集所有数据,通过参数的变化来对电源5周期内所发生的故障点、过流、速断等电压、电流以波形图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将信号数据向主站进行传输,从而对车站实施准确监控,以达到远端控制的目的,为故障分析提供了有力参考.
配电所监控端根据系统的配件供应要求,对配电所的终端设备进行本端遥控、遥测功能,以终端控制系统为基础,对配电所的功率电流,电压、功率、馈线的电流、电压等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故障发生前后的10个周期内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供故障处理参考。
桿上控制端以充电装置、操作机构及免维供电系统为辅助,以配电远动控制终端为核心,同时通过配合分段开关,在整体电力线路上实施分段操作。有效的控制及检测了分段开关,电路的电流、电压及功率等,并通过采集、存储各类数据信息,为日后的故障检修提供了有力参考。
1.3信道
信道分为无线信道机有线性道,是作为滚动信息传输的介质。就目前来说,铁路的供电远动系统主要以有线数字通信网络为主。该主线支持红外线、电力线、光纤、同轴电缆、射频及双胶线。而现场总线网络主要通过对间隔装置的数据进行收集,将其上传到调度系统中,同时执行调度控制的命令。
2远动系统线路的故障处理
牵引网的远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自动定位、检测路线故障,并通过测距来实施自动处理。
2.1故障检测处理
故障的检测要根据距离保护偏移四边形特性进行计算,在进行电控整定值选择时,要在考虑谐波影响的基础上,排除最大负荷时的过渡电阻值。其方法为:以距离保护为原则(相控负荷电流中含丰富的奇次谐波分量,电车通过空载投入TA或电分相时,牵引网会产生大量的二次谐波分量),并充分考虑谐波含量,来自动调节抗阻继电器的边界。此外,实施二次谐波闭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发生机车在通过电分相或AT供电方式下空载投入接触网,而产生磁力涌流起的保护误动作。
2.2故障测距
在进行故障测距时,要以直接供电方式作为故障点的测距原理。因为直接供电,其牵引网可以等效为R–L电力线路,由于供电臂上区间和站场的单位抗组不同,因此牵引网在短路时会存在一定的过渡电阻,从而要把电控–距离分段线性化作为故障测距原则,利用距离及电控关系进行故障定位。
为了更好地提高故障测距的精确性,要将馈出线的长度及单位抗阻依照变电所供电臂的实际走向来划分区间,分别划分区间单位及站场单位的自阻抗、互主抗、长度、分区,并以此来进行定址表整定。最后通过实施短路试验来不断修定CT及PT的区间、角差的单位抗阻,从而更好的修正故障测距定制表。
2.3线路故障处理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要通过准确定位及主站的故障报表,使用远动系统将故障区段两端的远动断路器遥控断开、隔离,以有效保证未故障区段的正常供电。
3结束语:
由于铁路的供电系统具有跨域性特质,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远动控制,才可以保证系统的统一性。实施统一性的首要标准是数据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实时采集与传输,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从而以此作为基础,当铁路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处理,来进行有效的故障测距,并对故障线路进行处理,同时保证其它区段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晓龙.铁路电力远动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9):121-122.
[2]杨鹏军.基于SCADA的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关键环节的设计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
[3]梁孟.铁路电力远动系统设备抗干扰措施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