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原因及改善措施初探

2020-09-10 02:13辛欣邓俊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紧张大学生

辛欣 邓俊

摘要: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有成长经历、学生家庭环境、来自各地学生的地域文化差异、学生已有的心理问题等。对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状态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构建学校家庭联合的帮扶体系、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建立寝室管理制度、寝室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干预等。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

寝室人际关系是指寝室成员在相互接触、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联系。[1]学生进入大学后,每天休息的“家”变成了“寝室”,“家庭成员”由父母等变为了室友。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每人每天平均在寝室留驻的时间达到13—14个小时,扣除睡眠时间,每天有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寝室度过。[2]寝室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每位大学生的身心影响大,好的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身心的健康成长;紧张甚至冲突的寝室人际关系常常带给大学生压抑、孤独、敌意等心理问题,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我校近些年来心理中心接受咨询的大学生情况分析,来访原因一半左右是人际问题,而人际问题中80%是与寝室人际关系有关。我们查了一下近些年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恶性事件,发现大多数都因为寝室矛盾。因此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应该受到高校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常常深入学生寝室,与大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感受学生复杂的内心世界,在深入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寝室里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和改善措施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有了一点规律性的认识。

1、寝室人际关系紧张成因

1.1生活空间的局限性。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在自己家中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可是到了学校,学校却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分配给学生,当今学校寝室一般是“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甚至有些学校还有“十人间”、“十二人间”。对于每个个体的心理需求而言,他们都需要一块自己独立的空间不被人打扰,安静地去做、去想一些事情。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在日常一些琐事中,如几个人共用一个洗手间、洗漱台等,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若生活习性差别大,彼此间的隔阂就更加大了。

1.2成長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习惯的差异。

进入大学时大多是17、18岁,他们在来校之前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如,有的小时候曾作为留守儿童,可能性格比较内向、自卑;有的从小娇生惯养,可能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经历过重大负性事件的学生,可能内心有一些隐形冲突存在,若在寝室相处中遇到不如意,很有可能会揭开他心中的伤疤。每名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塑造了每个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和生活习惯。例如,有些学生懒惰,不爱干净,吃的东西堆在寝室,脏衣服没及时清洗,堆在寝室中散发出异味,引来同寝室其他同学的反感。还有一些爱贪图小便宜的学生,在寝室中不经别人同意,随意使用别人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寝室同学间的摩擦。再如在同一个寝室大家一起分担电费,有些同学节俭,有些同学爱铺张浪费,节俭的学生就会反感铺张的学生。还有,大家生活作息不一致,有些学生习惯晚睡,打游戏、聊天、看书到很晚,可能打扰了其他学生睡眠。有些学生习惯早起,大家都还在熟睡时,特别是周末大家想好好补个觉时他却起很早,洗漱等活动时弄出声响惊扰了还在睡觉的同学,时间久了,彼此间也会产生矛盾。

1.3家庭环境影响。

每名学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如经济条件的差异、民主与非民主型的差异、传统型与现代型的差异等等。不同的家庭环境,赋予每名学生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性。比如,同一寝室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人数多,他们平时出手阔绰,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少数学生,平时少钱花,就可能被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群体所排斥。常常在寝室里发现,有些女生喜欢在一块儿攀比穿着等,家庭条件差的同学在那种群体中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者敌意,渐渐地就会变得孤僻起来。反之,如果寝室里经济每件差的学生人数多,而经济优裕的个别学生又可能被排斥。如果从小生活在民主型的家庭里,那么他们对寝室里非民主行为就可能很反感。所以,不同的家庭坏境对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产生很大影响。

1.4地域文化差异。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一所高校、一间寝室中往往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各地不同的文化习俗在小小的寝室交汇,常常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如,北方的学生可能不像南方学生那么爱洗澡,南方的学生便觉得北方的学生不爱干净,有的还可能成为他人取笑的对象。再如,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学生,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处世方式,甚至在饮食习惯方面差别也大,这些都可能造成双方的心理隔阂。因此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是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1.5已有心理问题。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尽管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绝大多数学校实质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可能成为了一名心理障碍者,这一点可以从高校每年的新生心理普查中得以发现。这些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来说,对于寝室人际关系往往高度敏感。如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本身就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然在整个寝室中就变得形单影只。有敌对倾向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与同寝室的同学产生冲突。有偏执倾向的学生,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与其他同学的思维模式有偏差,容易成为其他同学口中的“奇葩”。

1.6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大学生大多是“90”后,“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可能被整个家庭当宝贝一样宠着,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自私、自我的一些人格特点。凡事只考虑自己,很难从他人的立场想问题。而且比较糟糕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寝室里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强势者”。这些学生在家中习惯了别人都围着他转,在寝室生活中也改变不了,随意使唤同寝室的同学帮着做这做那。正如有的心理咨询师研究的那样这些强势者及其强势行为,常常成为影响寝室不安定的因素[3],有的甚至由此造成严重的伤害事件。

1.7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交流技巧。

进大学之前学校老师或者家长最重视的就是成绩,很少去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进入大学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同寝室的同学接触,产生矛盾是经常的事。有些学生在对寝室同学产生不满时,往往会忍气吞声,不及时与之沟通,结果误解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激化。还有一些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技巧的欠缺,如语气态度过于强硬等,使得沟通效果适得其反。据调查,在“遇到与室友发生冲突如何处理”的调查中,4%的同学选择直接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16%的同学选择与之打冷战,36%的同学会出现争吵。[4]从调查中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一些学生的沟通能力不够,这便成为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催化剂。

面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复杂的局面,每所大学的管理者都采取了各种办法与措施去处理。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探索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途径。

2、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改善措施

2.1构建学校——家庭联合的帮扶体系

学校以系部或班级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一起探讨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法与模式。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是成年人,脱离了家庭的庇护,开始了一个人独立的生活。孩子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什么事情都靠父母,由父母包办,特别是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世原则,不能什么事情都不顾原则的偏袒自己孩子。对于个别寝室关系紧张的学生,学校应该与其家长保持长期联系,争取家长的帮助,让家长从侧面教导孩子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并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温暖,形成家——校互通的教育模式。

2.2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生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时,应先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先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遇事喜欢回避的人,还是一个遇事较冲动的人?是一个具有不良生活习惯并让人反感的人,还是一个生活刻板的人?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还是一个爱斤斤计较的人?只有先客观的认识自己后,才能客观的去研究寝室人际关系的问题,才能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后,就要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过于追求物质,杜绝攀比的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加强自身的修养,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感恩人、帮助人。加强自己与寝室同学的沟通和联系,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真诚地、耐心地对待身边人。

2.3寝室制度建立

制定规范的寝室规章制度,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积极作用。如定期检查宿舍卫生,规定学生入寝就寝时间等。加强寝室的管理人员与辅导员的联系,寝室中发生任何情况,及时与学生辅导员进行沟通,让学生管理者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生活状态,并给予其指导。同时也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安排寝室。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对于学生平时的了解,可以将性情相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相似的同学安排住在一起,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人际冲突,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在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选好寝室的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好寝室长,意义很大。选择拥有积极向上价值观、强烈责任心的学生成为寝室长,而且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寝室长的培训,将寝室长作为学生和老师联系的纽带,把学校传递的各种积极信息传达给寝室同学,将寝室同学的情况反映给老师。这样往往能发挥寝室长的核心作用并增强寝室凝聚力。

2.4学校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寝室文化包括寝室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卫生状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学识智能、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5]在高校常常开展“大学生寝室文化节”,“温馨寝室”的评选等文化活动,这样可以使寝室中每个成员融入到寝室集体中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寝室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目前,大多数的寝室评比活动仅限于“卫生检查、寝室装扮”等表象层面。在文明寝室的评选中,应着重考虑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寝室文化活动的开展,能有效的建立温馨的寝室环境、营造和谐的寝室氛围。

2.5学校心理辅导

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经常下到学生寝室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针对性格有所缺陷、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寝室,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让每个人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此找出其问题所在,并进行发泄解压、沟通疏导。实际上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社会回避与苦恼、交流障碍、羞怯、社交孤独等现象都能起到改善作用。[6]由于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影响人际关系的个别学生,可由寝室长或辅导员介绍到学校心理中心进行心理咨询。由于高校中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在所有来访者中占比很大,学校心理中心可以考虑将心理辅导室开设在学生生活区内,与寝室相隔近,可及时帮助學生解除内心的各种烦恼与冲突。

2.6开设相关课程

针对当代大学生“90后”的一些个性特点,如较自我、敢爱敢恨、内心孤独、做事冲动、心灵活泼等,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完善自己。特别是针对一些缺乏人际交往常识的同学,可以开设相关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课程,如交际学、行为心理学、亲密关系等选修课,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理性的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人际沟通的技能和技巧,课堂上可以多进行一些模拟演练,特别是以寝室为情境进行训练。人际交往是一门社会学科,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它需要系统理论的学习,并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因此,在当代社会人际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需要各高校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对人际交往类课程加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福清,兰倩.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91—93.

[2]庄国波,唐平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1999,21(6):78—82.

[3]辛斌,大学生“强势行为”及其心理干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年第1期.

[4]寝室关系不融洽源自“价值强迫”,春晨晚报[N]。2013—5—12.

[5]熊晓春.关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6):47—48.

[6]邢秀茶.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6):1142—1143.

课题基金支持:湖南省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寝室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探讨与实践”(编号:FDY14012)。

猜你喜欢
紧张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周迅的“紧张”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论钢琴伴奏在舞台实践中的问题与调整
浅议声乐技能训练中常见状态处理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