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2020-09-10 01:51郭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8期

郭佳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做‘讲好中国故事宣讲人”,增强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启学——明确任务,激发学趣

同学们,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为“传承中国文化”和“献礼建党百岁生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可以尝试当中国故事宣讲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开始练习“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时代背景,设计“做‘讲好中国故事宣讲人”这一驱动任务,开启本单元的学习之旅。)

第二板块:预学——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一、 激趣导入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这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我们今天就学习其中的一篇,(板书课题)简单说说自己对大禹的了解。

二、 预学生字,整体感知

1.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出示词语,检查生字预学情况:

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伤害  灾难 筑坝挡水  仍然  消退  继续  认为  教训  疏通河道  驱赶 恢复

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义,交流识字方法。

3. 根据小组交流反馈的情况,重点指导以下几组字词:

(1)出示词语:洪水泛滥、毒蛇猛兽、  伤害、灾难。

生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及理解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借助小泡泡中的提示,联系上下文或者根据图片想象画面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出示生字“灾、继、续”的古文字形。

①生交流识字方法,并用“继续”造句。

②师相机小结:字理识字法可以让我们更加形象地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3)出示词语:洪水、防洪,毒蛇、毒害,猛兽、凶猛,灾难、火灾,继续、连续,农业、农民。生认读巩固。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课前预学以及小组互学互查的基础上,根据学情,重点对有一定难度的字词用联想记忆和字理识字这两种方法进行点拨和提升,扫除字词障碍。)

4.再次出示词语:(略)

(1) 学生认读,并借助词语的帮助,试着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2) 如果讲述有困難,则出示填空练习的“小支架”,帮助学生练习讲述。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     ),给人们带来无数(     )。鲧用(      )的办法治水,洪水(     )没有(     )。禹采用(     )的办法治水,毒蛇猛兽被(     )走了,百姓(      )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3) 发现了吗?鲧和禹治水时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出示词语:筑坝挡水   疏通河道

①猜猜加点字的意思,从中选择一个不太确定的字查查字典进行验证。

②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水方法中,你明白了什么?(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三组词语的复现,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生字,学会了在语境中恰当运用,又巧妙地渗透了借助关键词了解主要内容的方法。)

5.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洪、灾、  难、道、年、认、被、业、产。

(1)生先仔细观察,再小组讨论写好生字的方法。

(2)师行间巡视,挑选优秀的小组分享方法:分类观察书写。重点指导:左窄右宽的“洪、认、难”;左右等宽的“被”;半包围的“道”。

(设计意图:写字环节在学生自主观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分类书写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升。)

第二课时

第三板块:探学——按照提示,讲好故事

一、 复习回顾

1.请四名同学朗读课文,回忆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如果讲述有困难,则出示上节课填空“小支架”,学生试着用上节课积累的词语练习讲述。

二、按照提示讲好故事

1. 我们不仅要自己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还要作为“中国故事宣讲人”,传承中国文化,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赶紧看看课后习题给我们介绍的讲故事的小妙招吧!

出示课后第二题,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

预设1:把“提示”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预设2:不看提示,直接读课文。

预设3:用自己的话讲述,但是顺序混乱,详略不当。

2.根据预设,以第4自然段为例练习讲述,共同探究讲好故事的方法。

(1)出示提示: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看到这句话,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2)师小结:我们的问题一般是围绕关键词产生的,(标红关键词:疏通河道、带领、治好)往往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并借助插图,试着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小结讲好故事的方法:

①围绕提示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②带着问题,反复读文,积累语言;③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复现语言;④按照顺序,串联问题,清楚讲述。

3.迁移方法,讲述全文。

(1) 运用讲好故事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一段,练习讲述课文1~3自然段的故事。

(2) 请小组同学根据“评价单”互相评价。

使用文中表达精确的语言。

有順序、有条理地讲述。

恰当地加上动作和表情。

(3) 小组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讲《大禹治水》的故事,评选出“故事大王”。

(4) 听完故事后,你最想对大禹说什么?

(设计意图:“探学”环节遵循学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寻讲好故事的秘诀和步骤,并迁移运用,完整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最终形成能力。)

第四板块:助学——运用方法, 勇于尝试看来,大家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讲好故事的小妙招,接下来,就让我们尝试练习一下吧!

一、熟读短文《三过家门而不入》,理清故事内容

1.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2.第一次儿子降生,第二次儿子招手,第三次儿子拉他,他三次都不入家门。

3.大禹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二、根据提示,运用讲好故事的方法试着讲述,请同桌评价

(设计意图:把讲好故事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既丰富了原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学以致用、熟能生巧的目的。)

第五板块:延学——课外搜集,讲好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只是浩如烟海的中国故事中的一个小分支,但是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聪明才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这一切都融入了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塑造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中国魂”。请你在课后广泛搜集中国的神话传说故事,认真读一读。选择一个最打动自己的故事,运用“按提示讲故事”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建立起真实的联系,不仅能品尝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乐趣,更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地植根在心中。)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