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
[摘 要]为持续改进和创新基于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下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机制,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从大学生对领导力培养的认识、领导力特质的认识、领导力培养的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认为加强和改进大类培养模式运作过程中低年级大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领导力培养;大学生;大类培养;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陈 哲(1983—),女,浙江瑞安人,博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43-04[收稿日期] 2019-11-24
“领导力”一词在Peter G. Northouse所著的《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模式》一书中定义为:“领导是某一个体影响带动一组个体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1](P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总的来说,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
在人才培养上,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目标,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育人机制。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并大力推进体制的改革创新。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已从过去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即大类培养模式。在大类培养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整体育人体系需要随之调整和创新,以便尽快理顺体制,把握好新体制下的育人规律。
浙江大学在大类培养环境下采取的是属地教育管理模式。这种属地管理模式对入住生活园区的学生按照楼群组建学园,以学园为单位建立党总支、分团委、学生会,按学园配备学生辅导员,使学园成为人员相对稳定、组织相对健全、辅导员配备到位,具备履行行政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学生工作基层组织,使生活园区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日常管理切入点和党团基层组织活动基地,提高了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可以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指导。现有基于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流动性增强,自由支配和选择的空间增大,集中学习生活的时间减少。
基于上述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背景和人才培养需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对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期望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有启示和建议。
一、调研设计
1.研究对象。本论文研究对象是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的低年级本科生学生干部。包括分团委、学生会成员、各社团主要负责人、班团委、寝室长等。这些学生干部,与其他学生相比,接触或参与学校、学园开展的各类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教育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对学校基于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下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开展的现状相对了解。
2.调研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调查问卷表》[2-5],主要由三组指标组成。第一组是4个有关领导力培养必要性和发展观的指标,其中“领导力培养是学生干部的事”和“领导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调查指标关注领导力培养重要性;“领导力培养一定要在领导岗位上才能锻炼培养”和 “学生干部经历影响我的职业规划”调查指标关注领导力培养发展观。第二组是6个有关领导特质的指标,分别是“领导者应该在突发状况下有良好的应变能力”“领导者应该具有社会交往能力”“领导者应该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自信”“领导者应该具有合作精神”“领导者应该具有待人和蔼、热情的特质”和“领导者应该具有言行一致、可以信赖的特质”。第三组是有关学校领导力培养状况和学生相关意愿的评估指标。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为93.9%,男女比率为2∶1。
二、结果与分析
1.低年级大学生干部开展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关于“领导力培养是学生干部的事”调查指标,有63.3%的学生表示“不赞同”,18.6%的学生表示“极不赞同”,累计的不认同比为81.9%。而关于“领导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调查指标,67.3%的学生表示“非常赞同”,28.1%的学生表示“比较赞同”,累计的认同比为95.4%。这表明,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在我校大多数低年级本科学生干部中已获得共识。考虑到被试全部为求是学院蓝田学园的学生干部,因此我们特意针对蓝田学园低年级本科生中未担任过学生干部(包括社团骨干成员)的100位同學发放了问卷。对“领导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个选项,27.0%的学生表示“非常赞同”,25.0%的学生表示“比较赞同”,累计的认同比为52.0%。相对学生干部群体来说,认同比有较多下降。可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自身领导力发展的关注和认识,还是非常重要的。
2.低年级大学生干部领导力发展观。关于“领导力培养一定要在领导岗位上才能锻炼培养”调查指标,有60.3%的学生表示“不赞同”,29.1%的学生表示“极不赞同”,累计的不认同比为89.4%。而关于“学生干部经历影响我的职业规划”调查指标,有67.8%的学生表示“非常赞同”,19.6%的学生表示“比较赞同”,累计的认同比为87.4%(表1)。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赞同担任学生干部对领导力的提升有直接帮助。但是,担任领导岗位并不是发展领导力的前提,在非领导岗位上也可发展自身的领导潜能。
3.低年级大学生干部对领导特质的认识。对于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特质,学生干部群体对“言行一致、可以信赖”及“社会交往能力”这两个领导特质认同度最高,分别是100.0%和98.0%。其次是对“突发状况下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性和自信”特质的认同度,分别是93.5%和93.0%。再次是对“待人和蔼、热情”特质的认同度(85.9%)。而对领导者“合作精神”特质的认同度仅为77.4%,显示相当部分学生干部对合作精神并不看重。(表2)
4.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状况调查。通过开放式提问获悉: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培训,有业余的相关培训,也有专门的课程教育。业余的相关培训通常是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校等接受领导力培训;其次是学生组织内的相关培训;有一些出国交流活动也有相关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包括讲座、各类经验交流会、素质拓展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专门的课程教育则多为校内的选修课,如团学后备干部培训班、团学工作专题讨论等。少数学生参加了学校“启真人才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等专门领导人才培训。
5.低年级大学生干部参与领导力教育的意愿调查。据调查,累计有88.9%的学生干部表示期待学校专门开设针对他们的领导力开发项目或课程,84.4%的学生干部表示期待学校开设面向全校大学生的领导力开发项目或课程。这显示,低年级大学生(干部)有很高的接受领导力教育的热情,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以回应学生的切实需求。
在领导力教育是否应该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一问题上,学生干部们的意见有分歧。持肯定意见的学生干部认为,领导力的提升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能够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甚至认为:“因为领导力并非只适用于领导,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一项能力,无论将来是否踏上领导岗位,都应该学习这项能力”;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不仅是对他人的领导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自我领导的能力。持肯定意见的学生主要从领导力开发的现实意义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也有一些学生考虑到了个人成长与社会适应的需求等因素。持否定意见的学生则主要考虑个体在参与领导力教育上的差异。一些学生主张个人兴趣最重要,应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这个机会和平台。他们认为,价值取向的差异使有些人不喜欢承担太多压力,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接受领导力教育,如果强制他们接受领导力教育,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6.低年级大学生干部期待的领导力教育形式。对领导力教育的开展形式,学生骨干们提出了很多期待和要求。比如:注重互动,加强体验式培训;授课形式多样,注重课堂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等等。同时,学生骨干们也对领导力教育的开展形式提出了建议,比如:开展形式新颖的社会实践;与企业联合进行培训;开展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海外访问或交流等。
正如校歌“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所言,我校拥有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深入广泛的国际交流平台、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和校园活动及蓬勃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求是学院蓝田学园下设分团委、综合事务办公室、学生会、党员素质发展中心、学业指导中心、文体发展中心、学术发展中心、职业生涯规划中心、“蔚蓝星空”新闻中心、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园的育人环境,蓝田学园如今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并仍在努力完善。
三、基于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下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建议
1.重视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低年级本科学生干部在领导力教育方面基本达成共识,领导力作为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被推崇和期望。对教育主管和服务部门而言,要重视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从课程设置和业余活动等方面,多为他们提供领导力培养的机会,满足相关需求,推动学校朝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的目标迈进。
2.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不限于领导岗位的经历和培训。有关领导力发展观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低年级大学生干部认同领导岗位,如担任学生干部等对领导力提升有直接帮助。但是,担任领导岗位并不是领导力提升的前提,通过非领导岗位也可发展自身的领导潜能。如此,鼓励大学生积极參与学生领导岗位的竞聘和实践,以培育自身的领导才能。若学生领导岗位名额受限,可通过积极参与非学生领导岗位的实践,通过身边的小事和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够提升自身的领导才能。如利用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各种平台渗透领导力的培养,给予低年级学生干部足够多的活动空间和舞台,适当放权,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自我内驱力等,以提升学生的领导力。
3.强化领导力培养方面“合作精神”的培训内容。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六个方面的领导力特质中,低年级大学生干部对五个方面(指“言行一致、可以信赖”“社会交往能力”“突发状况下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性和自信”和“待人和蔼热情”)有较高的共识度,而对领导者“合作精神”特质的认同度相对较低,考虑与被调查对象独生子女背景及独立、自我意识相关。在今后相关的领导力培养内容中,要强化学生对“团队合作精神”的认知和培训,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4.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形式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低年级大学生干部对于领导力培养形式,注重参与;推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形式,欣赏具有互动、体验、实践等环节的多样化的培养形式。因此,领导力培养形式要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持续改进和创新,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受用度,保证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效果。如不断开发和举办各种党团和社团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合作能力。
为进一步凸显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骨干队伍素质,蓝田学园分团委积极开展学生骨干培养、挂职团干部选拔任用及后备学生骨干的选拔工作,为共青团长期高效开展工作持续培养接班人,形成良好的梯队工作局面。在新生入学之初,组织各新任团支书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以增强新任团支书的团干意识和业务能力,使其能够做好团的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学生团学骨干的工作能力,为团组织基层建设的后续活动开展再添动力。
蓝田学园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对学生骨干严格要求,而且十分注重学生骨干在大型工作项目中的能力培养。为此,学园大力发展各种大型活动,如“工科节”“医药节”“紫金新生达人秀”“中秋面包烘焙”“体育风暴”“多维智库”“新生辩论赛”“新年游园会”“博雅论坛”“离园式晚会”“礼仪风采大赛”“健康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种参与度广、认可度高的活动,并安排学生骨干负责这些活动,在实战中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属地教育管理模式下提升低年级学生干部领导力,要培养他们的全局意识,健全培养机制,加强教育培训,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学生干部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杜绝“只要其名、不谋其事”的现象。高校学生干部的核心领导力主要包括五个维度:战略规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近年来,我校提出的“宽、专、交”理念,通识教育的环境,流动性、变动性,在基于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下,为低年级学生核心领导力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教育环境,低年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机会也变得更多。充分利用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各种平台和渠道渗透领导力的培养,通过创造一定的教育环境或条件,采取积极措施,使领导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养成。通过“干中学”的方式,让低年级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和理解领导力的真正内涵。给予低年级学生干部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舞台,适当放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内驱力,锻炼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核心领导力,从而推进浙江大学朝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5.本调查研究的局限性。领导力培养是指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一定教育环境或条件为基础,通过领导力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来拓展个人潜力,促进对领导力理论的理解、培养有效实施领导行为必需的技巧和能力,具备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从而实现领导力的形成和提升[6-7]。
本调查研究基于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背景和领导人才的培养需求,就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认识和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普通学生相比,学生干部有较多的机会接受或参与学校、学园开展的各类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教育活动,较好地了解学校基于大类培养的属地教育管理模式下低年级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开展的现状,对学生管理工作也有较多的考虑和认知。本调查研究的结果对今后相关工作的改进,能够提供启示和帮助。但是,由于上述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差异,本研究仅在低年级本科生学生干部中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并不完全适用于整个低年级大学生的领导力培养认知和培养状况的评估,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四、结束语
学生干部群体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大学生中对自身领导力发展最关注、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8]。切实加强和改进大类培养模式运行过程中现有属地模式下低年级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做好学生干部群体的相关工作,将事半功倍。应该说,本调查针对学生干部群体开展,较充分地反映了大学生群体领导力培养认知和培养状况的较积极方面。然而,若对整个大学生群体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可能会出现较多的消极方面。不同學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认知和培养状况也会有差异。目前,我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正处于兴起阶段,希望本文能引起学界对领导力培养的关注,深入研究领导力培养策略,持续改进和创新相关工作,不断打造低年级学生领导力培养新平台,拓展发挥大类培养模式下低年级学生领导力培养新途径,从而获得普遍认同的领导力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美]Peter G.Northouse.卓越领导力—十种经典领导力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
[2]文茂伟,房欲飞.在通识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以美国大学生领导教育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1):7-10.
[3]陶思亮,刁静,张宇奇.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若干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12(5):37-42.
[4]王芳.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内涵及其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 2012,32(Z2):111-115.
[5]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
[6]徐匡迪:领导力与成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112-114.
[7]万斌,张应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8]撒承贤:以科学家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