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 祝磊
[摘 要]创办实训基地、创新合作模式是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与载体,文章通过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现状与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根植财经类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人才需求特点,构建了一个所有参与主体自身驱动、职责明确、协同配合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合作模式。该模式对于解决校企之间人才供需脱節、促进达成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校企协同合作平台、参与主体多方共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地方财经院校
[基金项目]2018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ZD18051);2018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徐 明(1983—),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营销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53-03[收稿日期] 2020-02-20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一次对“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了强调。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目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该方案。面对当前阶段产教融合的改革痛点和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缺口,国家顶层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支持鼓励,正确引导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我国有部分职业院校就“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与企业创办实训基地的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尝试,而在高等本科教育层次上尝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创办实训基地是实现“产教融合”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地方财经院校由于其学科应用性较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性较强等特点,应广泛尝试并开展创办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在我国起源于职业教育院校。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校企双方需求的变化,校企合作逐步在本科院校中进行探索与尝试。一些学者以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共同体的构建进行了探讨[1-2]。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均存在差异性,如将地方所有本科院校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而探讨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合作机制等问题,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适性,忽略了学科专业属性与企业实际需求间的匹配度与融合度的问题。
财经类院校,是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面向行业办学,为财经部门输送专业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强调应用性;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财经类高校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一类高校,在国家髙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3]。从对地方财经大学公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可以发现,大多数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如山东财经大学提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广东财经大学提出要“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保障体系,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广东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端专业化职业人才、高端复合应用型人才和高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等。
由此可知,地方财经院校的学科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院校发展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地方财经院校来说将有助于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的实践结合度与转化效率,有助于以企业需求为核心进行培养目标再定位。对于企业来说,将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的经营决策,有助于降低人才培养培训成本,有助于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当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技术与人才的全面革新。
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4](燕艳,2007)。学者们分别聚焦于这两类实训基地的内涵、功能、管理运行等研究主题,并结合具体的专业特征深入探讨了符合自身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如王姣姣(2020)研究了综合性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并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托产业园区建立综合性校外实训实践基地[5]。王保全等(2019)提出发掘校内基地在园林专业本科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功能,对提升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现阶段,地方财经院校的实训基地多数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地点通常设于企业,除学生正常的实习之外,与产教融合相关的创新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需求。本文经过文献研究与对地方财经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合作现状的调研,归纳出目前地方财经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培养目标未能有效结合。地方财经院校在合作模式中虽占主导地位,但较少以企业为中心设计实训基地合作模式,使得企业对人才与技术的真实需求被忽略。财经类企业的用人需求未能与地方财经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结合,企业对财经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影响较小。
第二,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实训基地通常设立在企业,目前的合作内容通常以地方财经院校选派相关专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形式单一固化,合作内容表象不深入。校企双方没有共同组建合作组织、联合机构或管理部门,没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互动合作平台,尤其缺乏明确的合作章程、必要的校企合作资金等。
第三,院校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生实习过程中,地方财经院校参与及关注度弱化,通常以实习报告为实训的考核结果。对于搭建实训基地、从事管理运营等工作的老师,没有制定激励机制。与行业协会的沟通较少,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投入明显不足。
第四,参与主体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训基地涉及的各方面的参与主体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互惠互利、职责明确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目前缺乏主导意识,为企业高校搭建平台的意识薄弱,对参与建设实训基地的企业提供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较少。
三、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的构建
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很多种形式,如顶岗实习模式、校企共训模式、资源共享模式、项目参与模式、技术指导模式[7];产教融合研发模式、产教融合共建模式、项目牵引模式、人才培养与交流模式[8]等。基于国内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的综合研判,本文认为应根植财经类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构建一个所有参与主体职责明确、利益链合理清晰、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所有参与主体各司其职,政府担任引导角色,在政策与财政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为企业高校的合作搭建平台;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机构,在人才培养标准方面予以指导,颁发相关资格认证,搭建平台;地方财经院校作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加大投入,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产学研高度融合,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与就业能力;企业发挥主导角色,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吸纳高校科研成果,缩短企业用人培训周期,获取相关政策与财政支持。
从政府层面来说,政府在政策与财政两方面的支持与引导,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否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依据;政策方面,可借鉴国外相关实训基地的成熟合作模式,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奖补政策;财政方面,对积极参与建设的地方财经院校给予资金的大力扶持,设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等。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为产教融合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与空间。
从企业层面来说,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探索建立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根本导向、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协同合作体系,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实训课程内容要与院校培养目标内容紧密结合、灵活结合,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要以可持续发展、全渠道发展的战略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设置,积极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从地方财经院校层面来说,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有效地整合人才培养资源,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应用性更强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学校作为建设实训基地的主体,要加大投入,设立从事管理实训基地的专职岗位,对于专业教师在实训指导中付出的工作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永平.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23):35-36.
[2]叶正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150-155.
[3]张中华.论财经类高校高水平特色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评论,2013,1(00):1-7.
[4]燕艳.《市场调查》课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模式初探[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79-82.
[5]王姣姣.应用型本科依托产业园区建立综合性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1):38-39.
[6]王保全,周建,张晓娜,杨立峰.论园林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12):76-80.
[7]史玉珍,何伟娜.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合作模式研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30(03):140-142.
[8]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