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力量。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目标,从加强辅导员制度建设、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实施辅导员分类培养、创新工作方法四个方面,改进和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刘丽军(1967—),女,河北唐山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本科,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41-02[收稿日期] 2020-02-20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高校辅导员不断面临新课题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录取比例与录取人数逐年攀升。根据2019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2018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超过1990年382万人的总规模的10倍。同时,随着信息传播快速化、多元化、碎片化,高校大学生面临多种思想和外来文化的浸染与冲击,“无力感”“失落”“迷茫”“佛系”等关键词被很多青年作为标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任务。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全面推动建设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能力导向不断强化[2]。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定位与社会评价的矛盾
从国家层面来看,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辅导员成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职业定位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强调“先树人,后树才”,要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但当前社会评价对辅导员仍然停留在学生“生活管家”的层面,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明显不足。
(二)职业要求与人员专业化的矛盾
高校对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能力,能够正确引导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在价值引领方面,要求辅导员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不脱离现实也不丧失理想,既有利社会发展又有利于自我成长;三是在学业指导方面,要求辅导员能够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四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求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变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前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还不能真正达到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一是多数辅导员每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对自身工作认识不足,工作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二是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有待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普遍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专业性。三是辅导员工作缺少规范化的标准,辅导员更多是凭借自身经验或请教年长辅导员完成工作。
(三)辅导员个人发展与职业资源配置的矛盾
关于辅导员晋升、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各院校还存在诸多待完善的地方,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普遍具有短期性、过渡性,呈现出非职业化状态。少数辅导员通过努力成长为一名具备专业化知识的领域内专家,也往往会选择离开辅导员队伍,使得辅导员岗位不能留住真正专家型人才。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目标
(一)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指的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明确、权责清晰、专业性更强,不论是教育、管理,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辅导员能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连贯性的培训,从而使其更加专业地解决问题。
(二)加强辅导员专家化建设
专家化指的是辅导员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要加强辅导员在某一领域的培养,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行政管理等方面;此外,还要提升辅导员研究问题的能力,使辅导员在相关领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三)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职业化就是要使辅导员成为一个规范的、持续的、制度化的、专门的职业,使辅导员真正成为一项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使辅导员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学校的骄傲。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路径的改进
(一)加强辅导员制度建设,使辅导员成为长期职业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从选拔、培养、考核和发展等环节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要规范辅导员入职资格标准,体现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特殊性;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指导规划,使辅导员对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有规划,有信心;拓宽辅导员的晋升、发展和岗位交流的空间,制定科学考评奖惩办法,保持輔导员岗位晋升、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和辅导员队伍的活力;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避免职业倦怠;加强辅导员继续教育,搭建辅导员发展进修平台。
(二)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推动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包括思政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为此,学校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各项规定明确、规范、科学,从而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更好发挥专业优势;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名誉班主任”“三个老师(专业指导教师、名誉班主任、专职辅导员)”等制度,让专家教授、高校管理人员参与到学生管理全过程,在强化学生管理、助力立德成才的同时,引领辅导员提升管理和思政教育能力;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强化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将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释放出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功能。
(三)实施辅导员分类培养,使辅导员成为专家能手
辅导员建设应依据个人的兴趣、特长、能力以及自身专业等方面,分层次、分类别地培养专家式辅导员。对于理论研究能力强的辅导员,可培养成研究型辅导员;对于在学生思想教育教学方面能力强的辅导员,可培养成教学型辅导员;对于有其他特长的辅导员,可培养成相应领域的专家。为此,要加强培训,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建立菜单化培训模式,定期选拔一定数量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或在职进修。
(四)创新工作方法,创建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坚持特色发展,挖掘内涵潜质,外树品牌形象,通过典型示范推广,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色。设立“辅导员之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开展学生工作案例研讨;探索建立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的辅导员交流机制,通过评选优秀人物、先进典型等,促进辅导员交流与提升;指派辅导员前往网络新媒体公司、网络舆情管控机构、心理学及思想政治学教研单位等专业化机构进行调研学习,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辅导员与学生的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将重复性、流程性工作推送至学生,提升高校辅导员应对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
五、结语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职责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要求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 sjzl_fztjgb/201907/t20 190724_392041.html, 2019-07-24.
[2]彭庆红,耿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总体趋势与经验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08):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