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2020-09-10 01:22朱玖
价值工程 2020年25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旅游经济咸宁市

朱玖

摘要: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采用变异系数TOPSIS法,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对咸宁市2008-2017年旅游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旅游经济效益呈持续快速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效益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②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拮抗发展态势,发展速度缓慢。③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阶段,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加的趋势。

Abstract: Xianning City was taken as a case study in this paper. With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general system science, the paper applied the variance coefficient-TOPSIS method, establishe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s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n analyzed tourism economy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s, coupling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2008-201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ourism continue to rise rapidly, and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generally fluctuate and rise. ②The coupling degree of tourism 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s in an antagonistic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speed is slow.③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ourism 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low coordinated coupling, moderate coordinated coupling and highly coordinated coupl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aintains the trend of continuous increase.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TOPSIS法;咸宁市

Key words: tourism economy;ecological environment;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variance coefficient-TOPSIS method;Xianning City

中图分类号:F590.3;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5-0079-04

0  引言

旅游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许多地区带动发展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选择[1]。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旅游业属于典型的环境依托型产业,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是旅游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所以,如何协调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最大可能地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对于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协调发展的评价是研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系统协调发展状况的核心内容[3],特别是上世紀90年代以来,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作为人类理想的聚居形式,使得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成为新热点[3]。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关注区域性城市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2,4-6],而对中小城市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亟待深入开展。

咸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是湖北的南大门,系武汉城市经济圈城市之一,是全国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中国温泉城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本研究选择咸宁市作为案例,基于变异系数TOPSIS法,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促进咸宁市旅游产业健康运行、引导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提供政策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有助于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不同系统的发展状况。基于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的科学认识,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选取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次等8项指标综合评价旅游经济子系统效益,选取市区绿地面积、市区人均绿地面积等8项指标综合评价生态环境子系统效益。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09年至2018年的《咸宁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2 变异系数TOPSIS法

变异系数TOPSIS法是变异系数法[7]和TOPSIS方法[8]两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研究采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计算旅游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综合效益指数。将子系统效益指数分为4个等级,用以表征效益的程度,当Ci∈(0,0.3]、Ci∈(0.3,0.5]、Ci∈(0.5,0.8]、Ci∈(0.8,1]时,子系统效益分别处于低级阶段、中度阶段、良好阶段和优秀阶段。

1.3 耦合协调度模型

采用耦合度模型[9-10]测算旅游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11]计算旅游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本研究将耦合度分为4个等级:当C∈(0,0.3]、C∈(0.3,0.5]、C∈(0.5,0.8]、C∈(0.8,1]时,区域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分别处于低度耦合、拮抗、磨合和高度耦合阶段;将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分为4个等级:当D∈(0,0.3]、D∈(0.3,0.5]、D∈(0.5,0.8]、D∈(0.8,1]时,系统分别处于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的耦合阶段。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研究方法,分别测算出咸宁市旅游经济子系统效益指数与生态环境子系统效益指数、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度、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图1和图2)。

2.1 评价指数

2.1.1 旅游经济效益评价

2008-2017年,咸宁市旅游经济效益指数表现出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增长态势显著,其综合效益指数由研究期初的0提高到期末的0.9498,年均增幅达10.56%。从效益指数的运行轨迹来看,以2013年为界,前一阶段增长幅度十分缓慢,5年间旅游经济效益指数仅提高0.3241;2013-2017年增幅较大,旅游经济效益指数提高0.6257。咸宁市旅游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一方面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源自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直以来,咸宁市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导致其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1999年3月撤地建市后,城市化开始慢慢起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缺乏,旅游经济发展裹足不前,2008年以前,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始终在低水平阶段运行。2010年6月咸宁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充分体现旅游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在现代旅游经济中的支点作用,全面推动咸宁市旅游规范标准在企业内的应用和普及,促进旅游产品品牌的市场培育,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咸宁市旅游局按照《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将本地旅游规范标准化试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沿用了35个国家或行业标准、5个湖北省地方标准,还制定了具有咸宁特色的温泉水质、温泉旅游服务规范等4个标准,此后咸宁市旅游规范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咸宁市旅游业的高速发展。2013年后咸宁市旅游产业迈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反映旅游经济子系统的大部分指标增幅都很大,旅游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飞速增长,咸宁市旅游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

2.1.2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同期,咸宁生态环境效益呈现为波动中上升的态势,其效益值由2008年的0.3088上升到2017年的0.9164,增幅为60.76%,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3%。说明咸宁市生态环境系统效益与旅游经济系统效益在同步提升。咸宁生态环境效益指数发展曲线形似拉长的“V”字型,总体波动上升,为了以较小代价摆脱传统工业的路径依赖,早在2007年1月,咸宁市第三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在2008年伴随“中部崛起”和“两圈一带”(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一带: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咸宁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一度坚持生态兴市,加快生态建设,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之后在2009年11月,国家旅游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咸宁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咸宁市就此紧紧抓住了发展契机,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整治工作,坚持绿色发展,更好地带动旅游节的经济效益值,生态环境效益值也因此走出了低迷期,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效益值由2008年的0.3088增加到2011年的0.6095。在“十二五”期间,由于咸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三废”排放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下降,导致环境破坏严重。而表征生态环境效益子系统效益的市区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与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同频共振,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索取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加之产业间的布局不尽合理,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功能差,没有形成促使咸宁市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使得咸宁市的生态环境效益在经过短暂上升之后又开始缓慢下滑,2013年效益指数跌落至0.5187。从2014年开始,咸宁市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咸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进一步明确边界范围以及各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从根本上遏制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015年1月,咸宁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了“绿色崛起”发展规划,谋划未来15年发展,从构建“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生态—绿色文化—绿色管理”五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入手,实现绿色崛起;2016年,咸宁市绿色崛起的规划再度升级,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这也成为了咸宁对中国绿色发展贡献的最新注脚,生态环境效益快速提升,尽管在2015年增速有所回落,但效益值在2017年仍达到峰值。

2.2 耦合度

在研究期间,咸宁市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度处于拮抗发展阶段。2008-2017年,耦合度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的变化态势,提升幅度有限,十年间耦合度增加0.4999。不难看出两个子系统耦合度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其变化得轨迹接近于底數大于1的“对数函数”,耦合度呈现出持续增加的态势,除了2008-2010年大幅度上升外,其他年份耦合度一直保持缓慢上升,2017年耦合度达到最高峰,为0.4999,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无限接近磨合阶段。从耦合度的时序发展曲线角度来看,2009年的增涨幅度最大,达37.34%,而2017年的降幅最小,仅为0.0001。咸宁市耦合度指数位于0-0.50之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属于拮抗发展的状态,特别是2010年以后,系统朝磨合发展阶段的趋势明显。究其原因,随着咸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以及满足广大旅游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众多的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由于旅游消费品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不足,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反映生态环境子系统效益的烟尘排放量负向指标增幅明显,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正向指标下降显著,生态系统的自行维持、自行修复的能力正在逐步减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限制作用开始出现,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粗放型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严重阻碍了咸宁市耦合度的提升,整个系统始终处于拮抗发展状态。

2.3 耦合协调度

十年间,咸宁市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度协调、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2008-2017年,耦合协调度均保持持续增加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提升至0.6830,年均增幅为7.59%。2008-2009年系统处于低度协调耦合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咸宁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产业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旅游产业经营模式粗放,旅游产品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与污染较小,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效益。从2010起,随着旅游经济的壮大,咸宁市政府也逐渐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投资力度,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耦合协调度保持稳定上升,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在2010-2013年处于中度协调耦合状态。由于政府强力推进对生态环境安全保护的力度,使得咸宁市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同时政府为了加快落实咸宁市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在全力打造“香城泉都”的主基调建设背景下,一系列具有绿色、低碳和环保等特征的新型旅游产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逐渐减弱,两系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2014-2017年旅游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处于高度协调耦合状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采用变异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咸宁市2008-2017年旅游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

①2008-2017年,咸宁市旅游经济效益整体式呈现快速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增长趋势明显,年均增幅为10.56%;而生态环境效益在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增长幅度达60.76%。

②总体上看,在研究时间段,咸宁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拮抗发展状态,耦合度表现出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增速缓慢,系统朝磨合发展的态势明显。

③10年间,咸宁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以及高度协调耦合阶段,且耦合协调度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

3.2 建议

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咸宁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咸宁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发展,必需坚持 “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同时还要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快实现旅游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将咸宁市建设成为以温泉资源为特色的全国旅游文化城市和别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宜居城市,必须做到:

①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大融合,促进产业联合发展,重点突出咸宁旅游的特色。

②深化区域旅游开放合作,发展高铁旅游经济,持续拓展客源市场,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和“中三角”,逐步辐射“珠三角”和“长三角”。

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继续办好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和咸宁国际马拉松比赛,塑造旅游城市新形象,提高城市旅游档次,提升城市影响力。

④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将“绿色”作为咸宁的底色和本色一脉传承下去,推动咸宁绿色崛起,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城市宜居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全力营造“香城泉都”这个特有的城市品牌。

参考文献:

[1]郑芳,陈田.旅游与环境资源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6):663-669.

[2]翁钢民,鲁超.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0(3):28-31.

[3]程晓丽,张乐勤,程海峰.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29(5):102-106.

[4]郭晓东,李莺飞.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开发研究,2014(2):78-81.

[5]石惠春,刘鹿,汪宝龙,等.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4):108-114.

[6]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64-69.

[7]孙凯,鞠晓峰,李煜华.基于变异系数法的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评价[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12(3):165-172.

[8]胡永宏.对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4):572-575.

[9]刘耀斌,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10]吴玉鸣,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2):1474-1479.

[11]吴大进,曹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旅游经济咸宁市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
此so非彼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