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作业系统应用分析
——基于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

2020-09-10 03:30杨方斌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会计师路线事务所

杨方斌

一、引言

2016 年12 月15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 年—2020年)》,确立了行业未来5 年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即“形成以信息化设施为基础,以数据资源为核心,以技术支持和安全管理为保障,打造互联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体系”。2020 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 年—2020 年)》的收官之年,审计作业系统升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作业系统普遍仍以传统单机审计手段为主,实现了项目立项、人员分工、底稿编制、底稿复核、底稿归档等目标,以风险为导向的控制流程也是以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为目的,导致项目组审计现场工作量大,且凭证检查、细节测试等程序实施多以主观判断为主,费时耗力,也难以保证审计质量。较为常用的审计作业系统均面临着后续开发乏力的问题,因审计功能不够完善,部分事务所还存在项目组交叉使用多种审计软件及查账软件的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底稿不统一、不规范。加快升级审计作业系统已成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上述现状和面临的困难以及加快审计作业系统升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系统的应用分析,尝试就如何破解信息化建设难题,加快审计作业系统升级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提出新的视角。

二、应用分析

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于2016 年11 月提出“时刻紧跟时代浪潮,顺应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面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政策新要求做出了积极的审计信息化业务规划。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业务技术的现状,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战略路线,即突出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将会计师事务所多年积累的审计方法通过软件形式加以固化,既保证日常审计工作的贯穿落地,又能对审计思想进行点对点的人员传输。”并主要以服务外包的方式定制开发审计作业系统。这个总目标的提出至今已三年多,会计师事务所总部也为有效推动审计作业系统,自2018 年2月成立审计作业系统软件测试小组,至今已一年有余。

图1 功能名称使用频率

根据审计作业系统的开发商《审计信息化项目阶段总结报告》,自2018 年9 月审计信息系统在会计师事务所内上线,并开始全所推广应用,已完整经历了2018 年、2019 年年审季。功能使用频率统计如图1。

通过上图分析,审计作业系统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明细账、科目余额表和辅助明细账,即审计作业系统实际发挥的作用还主要集中在最初级、最原始的查账看账阶段。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系统推动初衷“事务所多年积累的审计方法通过软件形式加以固化,既保证日常审计工作的贯穿落地,又能对审计思想进行点对点的人员传输”相距甚远。

由此,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审计一线人员不愿接受新事物,畏难情绪,还是系统开发、产品本身的缺陷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现有信息定量、定性分析,找出导致审计作业系统在应用中出现如此尴尬状况的原因,从而尝试着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信息来源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测试组问题反馈。主要由各分所测试小组成员参加的“审计软件测试群”,自2018 年系统上线以来,有效反馈的296 个问题,存储格式为“审计软件测试群”共享文档。(2)研讨会问题汇总。2019 年6 月在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总部召开了审计作业系统《软件测试小组2019 年研讨会》,由技术与信息部整理了“研讨会问题及建议”汇总,有效反馈了77 个问题。

表1 战略路线集中度-测试组

表2 功能模块深度-测试组

表3 战略路线集中度-研讨会

表4 功能模块深度-研讨会

表5 战略路线集中度-研讨会(不含质控专家)

审计作业系统中嵌入了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以风险为导向的37 个审计步骤,实现核心审计技术与作业系统的无缝对接。37 个审计步骤分为四个模块,包括计划和风险识别、策略和风险评估、执行、结论和报告。

把测试组反馈的问题,分别从信息化战略路线的三个核心,即“突出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作业系统四个模块“计划和风险识别、策略和风险评估、执行、结论和报告”两个维度进行重新分类,逐个分析判断,以了解测试人员反馈问题对战略路线关注的集中度和对功能模块使用的深度,分析结果如下:

1.测试组反馈问题分析

测试组反馈问题统计分析如表1-2 所示。

2.研讨会问题分析

按同样的方法对本次研讨会的问题汇总,亦分别按战略路线和功能模块进行了重新归类,分析结果如表3-4所示。

3.研讨会问题分析(不含质控专家)

考虑到质控专家组成员作为负责质量监管的资深专家首次参加软件研讨会,不能完全反映测试组成立一年来实际情况,剔除质控专家所提的问题和建议,分析结果如表5-6 所示。

4.研讨会问题分析(仅含质控专家)

研讨会中,质控专家所提的问题与建议,具体如表7-8 所示。

通过表1 和表6 的分析,目前审计作业系统主要围绕提高审计效率,尤其是查账看账和执行实质性底稿的效率层面,即主要是以提高一线审计人员的审计效率,“突出审计方法”和“防范审计风险”基本不涉及,风险导向审计逻辑无从体现,更谈不上“将事务所多年积累的审计方法通过软件形式加以固化,既保证日常审计工作的贯穿落地,又能对审计思想进行点对点的人员传输”。

通过表7 和表8 的分析,质控专家作为质量监管的资深专家,代表高层管理者的着眼点与审计一线人员的着眼点存在巨大的差异,重点集中于“突出审计方法”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占比达到85%,远远超过了测试组反馈问题的3%和测试组成员研讨会的11%;功能模块的关注深度占比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计划与风险识别和策略与风险评估测试组反馈问题占比6%,质控专家关注占比达30%。

质控专家关注的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却是审计作业系统目前基本都未能提供的。可以说审计团队的中高管理层的需求未实质性纳入审计作业系统,即中高管理层还不是审计作业系统的真正用户。

审计作业系统的推广应用,目前还主要以一线审计人员自发、自觉为主,并不是来自于中高管理层和总部管理层的强制推动。

假设审计作业系统应用推动力可以按以下公式表达:

F=A+B+C

F=中高管理层的应用推动力

A=“突出审计方法”收益

B=“防范审计风险”收益

C=“提高审计效率”比较收益(路径依赖下的比较收益)

应用推动力来自于A、B、C 的共同作用。其中A、B 收益,一般可以由中高管理层直接感受,C 是指审计一线人员的比较收益。

据此,可以推断,审计团队的中高管理层未实际纳入审计作业系统,在“突出审计方法”和“防范审计风险”并无切身感受的情况下,即A、B 收益接近为零。中高管理层推动审计作业系统的使用,很大程度来自于一线审计人员对审计作业系统的主观感受,一旦一线审计人员反馈审计作业系统在使用中存在这样那样bug 的情况下,中高管理层很难有较强的动机来强制继续使用,更不用说由事务所总部管理层强制推动使用了。

审计一线人员之所以愿意用审计作业系统,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径依赖下的比较收益C。

审计作业系统开发中要求开发人员充分借鉴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在增量上创新和改进。考虑到底稿平台部分与目前在用的各类审计软件大部分重合,要充分借鉴目前市场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不需要全部推倒重来。在开发中需要强调增量的创新与改进,尤其是要求开发人员能够充分了解目前开发底稿平台与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所提供的功能有哪些改进和创新以及提供了哪些新的功能,如何更加便捷,能够提高审计效率等。

综上,审计作业系统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场景培训与宣传。一线审计人员的使用习惯和路径依赖是根深蒂固的,很难轻易改变,需要更多场景化的培训和宣传,让一线审计人员真正感知审计作业系统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包括对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功能差异化进行培训和宣传。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审计作业系统面对的是复杂的环境,存在这样和那样的bug 是必然的,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表6 功能模块深度-研讨会(不含质控专家)

表7 战略路线集中度-研讨会(仅含质控专家)

表8 功能模块深度-研讨会(仅含质控专家)

(2)中高层纳入用户范围。在审计作业系统目前基本已满足实战的情况下,后续开发的重点需要把中高管理层纳入审计作业系统的用户范围,在“突出审计方法”和“防范审计风险”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强化中高管理层审计作业系统的推动力,进而总部管理层可以强制推广使用。

三、分析结论

1.审计作业系统尚未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贯穿于审计作业系统的开发中。在审计作业系统的开发中,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客户价值不等同于用户需求,尤其是如果这里的用户仅是审计一线人员,而不包括合伙人等中高层管理人员,则更是如此。

2.审计作业系统目前的重点还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提高审计效率”的阶段。目前审计作业系统的开发主要是提高一线审计人员操作效率的阶段,而没有把风险审计导向的逻辑贯穿于审计作业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

3.测试组对于信息化系统战略路线的落实影响较小。测试组成立一年以来,尽管对改进审计作业系统提供了很多的建议,对推动审计作业系统应用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但对信息化系统战略路线的落实影响较小。

四、开发建议

1.落实战略路线

尽管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就确定了信息化的战略路线,即“突出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但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这一战略路线并未被系统性地落实。当然这与审计作业系统分期开发的阶段性目标有一定关系,但仍有必要将其贯穿于系统开发的始终,这是真正的客户价值。

在落实事务所的战略路线时,“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并重,据此需要明确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而不至于偏离这一战略路线。

2.分解战略路线

审计作业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研究与开发相结合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对已确定的战略路线“突出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进行逐一分解,组织专人或团队对多年积累的审计方法加以梳理,把风险导向审计的逻辑贯穿于其中,然后再通过软件加以固化,真正实现通过审计作业系统的应用,优化资源配置,以更高的层次提高审计效率,实现有限审计资源的节约,从而激发审计作业系统应用的推动力。

另外,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系统主要以服务外包的方式由软件开发商独立承担开发职能。在分解会计师事务所战略路线方面,需要对外包的软件开发商在此方面的胜任能力进行必要评判,综合考虑是否可以采用自主开发与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方式。

3.升级审计作业系统

基于分解的战略路线,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框架是否可以实现这些具体的目标。软件开发商需要提交明确的反馈意见,以现有审计作业系统的框架下是否可以实现,还是需要进行重新设计,以及是否具备相应的开发能力等,为升级审计作业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4.改进测试小组工作

鉴于在现有模式下的测试小组对战略路线的落实影响较小,在后期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广泛吸纳测试组成员,充分反映中高管理层的用户需求。将“软件测试小组”更名为“信息系统推动小组”,定位更加明确和清晰,也直接影响小组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的界定,而不仅仅是小组成员测试、提交问题,技术信息部汇总问题,小组成员跟踪问题的工作模式,变被动测试为主动推动。

五、结束语

尽管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系统的应用情况是个性化的,但笔者通过对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多个审计软件使用情况的了解,包括突出审计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都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系统开发中需要重点落实的,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通过对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作业系统应用情况的剖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破解信息化建设难题需要以用户需求为支撑,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把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路线贯穿于审计作业系统研究开发的全过程,是审计作业系统开发的不二法门,也是推动信息化建设战略路线落地的必由之路。在加快审计作业系统升级过程中 “细节很重要,方向更重要”。

猜你喜欢
会计师路线事务所
2021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2022年9月16日)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思考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0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画出路线
闻鸡起舞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