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鹤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下,整个媒体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新闻的采写质量,对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影响较大。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转型,新闻记者也需要转型。本文围绕新闻记者的转型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新闻记者;转型对策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
近些年来,新媒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微博、微信等更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人们更习惯于使用新媒体来接受新闻信息,这导致传统电视媒体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基于此,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转型,而身处于其中的新闻记者也是如此,可以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闻记者转型的必然性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互联网得到了普及。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新媒体的份额逐渐上升,用户数量逐年递增。新媒体主要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不再局限于早期的网络媒体、微信以及微博,近些年出现了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体。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只有通过转型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而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新闻记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其也需要跟随广播电视媒体一起转型。
新闻记者转型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不断增多。当前,我国媒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媒体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新媒体平台都更具优势,这就为新闻记者的转型指明了方向;第二,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在以往,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媒体的消息。新媒体的出现显然加强了受众的参与度,使受众与媒体的距离有所拉近。因此,新闻记者要及时转型,以促使自己能够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二、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现如今,从报道的题材上来看,许多广播电视新闻都存在雷同的现象。在一些新闻节目的报道中,开篇主要以会议报道为主,这些新闻与公众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所以公众的关注度较低。从语言风格上来看,会议新闻的语言较为平淡,所以受众很难提起阅读浏览的兴趣。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新闻记者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提高新闻报道的点击率,在搜索选题之时,他们会挑热点新闻进行报道。而这就使得受众在新闻阅读中观看到相同类型的新闻题材,而且这些新闻报道从内容上来看非常接近,所以观众会产生一种视觉疲劳感[1]。
(二)报道的深度不足
随着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模式,在体制与工作模式上趋于固定。也正是如此,导致一些新闻记者存在惯性思维,他们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完全按照固定套路采写新闻。例如,对于政府工作的有关报道,新闻记者报喜不报忧,而且不需要对新闻稿件进行过多的思考,只需要按照以前的采写模式套用即可,这很难激起受众的阅读欲望。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一些新闻记者为了提高新闻的点击率,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存在着猎奇的心理,喜欢挖掘一些哗众取宠的新闻,或者是从标题上做文章,通过悬疑化的标题来吸引受众的目光。例如,《3男子偷2只羊1头牛塞进小轿车 监控拍下难以置信一幕》《小伙手机意外掉进江里8个月后发生的事令人万万没想到》等,旨在通过这些标题吸睛。虽然这种做法是无奈之举,但是新闻记者过于重视表象,而忽视了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导致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不高。
三、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分析
(一)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性是每一个新闻记者都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所谓新闻敏感性,其实就是指新闻记者能在短时间内判断新闻的价值,能捕捉到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例如,在前些年,关于老人摔倒后究竟要不要去扶的话题引起热议。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行动会有所不便,作为弱势群体,当他们摔倒后难以起身,我们如果遇到了就应当将其扶起来。但是,因为怕被人讹诈,所以许多人不敢轻易去扶。许多新闻记者只是着眼于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比如某个地方发生了老人倒地事件却无人敢上前搀扶之类的新闻。而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就可以从这种类型的新闻事件中挖掘出背后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会拘泥于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而是通过该事件去探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路人不敢上前搀扶老人?如果遇到了讹诈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应该如何挽回信誉危机?相比于单纯的事件报道,这种新闻才更具有社会价值,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2]。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二)树立“内容为王”的采编理念
现如今,新闻传媒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树立以“内容为王”的采編理念。因为现在的新闻报道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受众产生了视觉疲劳,所以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则要采编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在广播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中,“内容为王”应当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新闻记者也需要朝着这方面发展,要了解观众的喜好,创新自己的新闻报道方式。在新闻内容上,新闻记者要致力于深度报道、专题报道,不能局限于对新闻事件表象的报道,而是要挖掘背后的故事。如此一来,就能使自己的新闻报道更具有可读性。
(三)提高自己的采写能力
采写能力的强弱反映了新闻记者专业素养的高低,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提高自己的采写能力。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因为有些采访对象有可能会紧张,会对采访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新闻记者要做到将心比心,可以先与采访对象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聊一些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另外,要根据情境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采访思路。在采访之前,新闻记者大多会准备提纲,将要提的问题记录下来。然而,在采访之时,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变化,这时新闻记者需要对自己的采访过程进行灵活的调整。此外,在采编过程中,新闻记者要改变传统按照固定套路创作新闻稿件的做法,要尽可能采用新形势播报新闻,尤其是用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手段,这样就能提高新闻的点击率。因此,在转型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采写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在转型过程中,新闻记者需要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要树立“内容为王”的采编理念,善于从新闻事件的表象挖掘出背后的故事;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采写能力,尽可能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编新闻。如此,才能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进而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玲.时政新闻记者如何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新闻——文成县广播电视台《文成新闻》为例[J].传媒论坛,2020(1).
[2]王田.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