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一、红岛滨海新城
1.场地分析
区位:红岛——青岛未来北部核心城区。
使用人群:周边居民。
问题:沿岸养殖池分布多;泥滩多;岸线垂直驳岸及土质驳岸破坏较为严重;场地内绿地存在盐碱现象,现存乔木较少;场地内交通设施差;休闲、服务设施少。
规划定位:重塑山海自然风光,打造生态滨海公园。保护场地生态环境,拆除虾池,恢复海洋生境,整合市民需求。
规划策略:修复生态、传承文化记忆、彰显活力、低碳引领。
1.岬角基岩岸线:保留其现有海蚀崖自然生态风貌,不做人工改造。2.直立式休闲岸线:现状直立护岸松散石块堆砌拆除后重新砌筑直立驳岸,通过分级形成层次,同时降低驳岸高度。3.斜坡式休闲岸线:除直立式岸线外,还可以选择斜坡式或台阶式。4.生态林草式休闲岸线:种植耐盐碱、抗海风植物,点缀景石,同时对坡底砌石,防止海水冲刷。
总平面图分区:“两线贯通,蓝绿交融,多元体验”。针对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结合考虑不同人群需求,创造不同的空间环境体验,形成二线贯通,风景各异,多元体验,生态和谐的滨海公园。
视线分析:通过滨海和通海两种形式最大限度的将海景收纳到场地中,郁闭与开敞穿插,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和景观序列。
交通动线:内部交通主要分为滨海游步道、活力慢行道、林蔭小路、景观轴线和崖壁栈道五种形式,通过设置4处停车场及出入口联系内外交通。
文化分析:设立“渔”纪念雕塑、入口文化标识、记忆船型广场、海景框景景设、LOGO花坛壁。
一个地区的滨海区域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空间资源承载着重要的战略开发价值。滨海生态岸线在维护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滨海景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绝大多数的滨海区域都面临既要发挥滨海生态的环境保护功能,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使城市滨海生态岸线具有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作者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