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到某一风景区,逛一圈,拍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了,这是“打卡式”旅游。当下,已经兴起的文化旅游,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但文化旅游的最终决定因素却并非是游客,而是风景区。换言之,文化旅游要靠什么来吸引游客?
何謂“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地异国的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的文化旅游,显然不同于“打卡式”旅游,两者的区别是,前者重内涵,后者重外表;前者追求品,后者追求赏;前者讲究“慢”,后者讲究“快”。虽然不能说“打卡式”旅游就低于文化旅游,但文化旅游显然会在旅游市场中占到一定的比例,甚至可能有一天和“打卡式”旅游平分秋色。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体验过文化旅游。这表明文化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并没有打造好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品牌,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接那些喜欢文化旅游的游客。有调查显示:61.9%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旅游市场形式单调重复,千篇一律。
比如旅游纪念品,本该具有文化味,本应该是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纪念名片,却以“同一张脸”出现在全国各地旅游景区,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成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尴尬标签。当然,打造旅游纪念品也不缺乏成功的例子。据了解,在河南博物院文博商店,以武则天的文物“武曌金简”为原型设计出的“贪、懒、忌、胖、妒、怒、痴”橡皮檫时常卖断货;在西安华清宫景区,葡萄花鸟纹香囊、翼虎、大秦帝国象棋、汉礼姗姗等兼具历史文化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文化旅游有“文化”才会吸引游客。现在的景区是分等级的,文化旅游市场中应出现更多的5A风景区,而各地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更多地考虑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要让地方特色和文化结合起,从而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这一方面需要相关企业有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有效监管,避免过度开发、恶性开发、开发出现偏差的行为出现。
“打卡式”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并非取决于游客,游客是理性的,他们需要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绝非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