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对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0-09-09 08:42:12刘小玉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诊断率白光分型

刘小玉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内镜中心(榆林 719000)

食管癌是来自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患者吞咽食物时会产生哽咽感、异物感等,多数患者会产生吞咽困难[1-3]。若累及邻近器官,会发生疼痛,被累及器官会出现不适感。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世界前位,因此对食管癌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降低食管癌的病死率。对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主要方式是内镜检查[4]。目前,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广泛应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中。NBI属于全新的诊断技术,通过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小腺管、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能够观察到一些普通内镜下无法发现的病灶,能够精准地对活检进行引导[5]。卢戈氏染色法能够使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变得更容易观察,利于靶向活检,能够提高消化道早期癌变的检出率[6-7]。本研究旨在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对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行胃镜检查并疑似出现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2~86岁,平均(65.38±3.6)岁。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8周岁的患者;②出现不明原因吞咽困难及胸骨后出现灼烧感的患者;③入院资料齐全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已明确诊断为食管癌患者;②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③合并心脏、肝、肾等器官疾病的患者;④内镜检查不耐受的患者;⑤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同医生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⑥对碘过敏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对78例入选对象进行传统白光内镜检查,检查之前患者需空腹12 h以上。通过白光内镜检查发现病灶后,对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进行留图记录,然后将白光转化成NBI,放大60倍后对病变位置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形态进行深入观察。Inoue分型将IPCL分为5型:①Ⅰ型:IPCL呈细圆环状且排列规则。②Ⅱ型:IPCL形态排列规则,但管径出现扩张或延长趋势。③Ⅲ型:IPCL呈现微小的变化,提示临界性食管病变。④Ⅳ型:IPCL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增加,存在“扩张、扭曲、口径不一、形状不均一”中的2~3种,提示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⑤Ⅴ型:IPCL的不规则变化包含以上所有4种特征,提示为黏膜内癌或黏膜下癌。其包括4个亚型:Ⅴ1型:IPCL形似梅花瓣,提示M1黏膜内癌。Ⅴ2型:IPCL较Ⅴ1型延长,提示M2癌。Ⅴ3型:IPCL高度破坏、消失,交错连接,提示M3或SM1癌。ⅤN型:IPCL形态完全消失,可见粗大、不规则的肿瘤性血管,表明肿瘤已浸润至SM2层或以下。分型完成后,通过活检孔插入喷洒管,将卢戈氏溶液喷洒于病变处及其周围黏膜,保持2~3 min,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卢戈氏溶液喷洒处,对染色范围、染色情况进行观察。染色效果若不佳,可重复进行操作。密切观察食管黏膜颜色的变化情况,依据食管蠕动情况及皱襞形态判断病灶深度和性质,随后进行留图。操作完成后,对在卢戈液染色出现阳性反应以及通过NBI观察呈现阳性的病变区域,利用大活检钳进行多点活检,送入病理科进行检验。

3 观察指标

3.1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通过传统白光内镜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两种诊断方法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分型标准:①传统白光内镜:局部食管黏膜出现隆起、浅凹、溃疡、糜烂等病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②NBI结合卢戈氏染色:食管黏膜呈褐色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卢戈氏染色后,食管黏膜呈现淡染色或未染色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以病理活检结果为 “金标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

3.2 染色结果:对比传统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以及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呈现出的病灶图像,比较其结果。

3.3 病理诊断与食管黏膜病变IPCL分型关系:将NBI放大内镜对IPCL形态的观察结果与活检病例结果相对照,比较IPCL分型与病理变化程度的关系。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病理诊断结果与食管黏膜病变IPCL分型的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NBI放大内镜联合卢戈氏染色与传统白光内镜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比较 见表1。经过病理诊断,78例患者出现病变,传统白光内镜发现病变患者56例,诊断率71.79%;NBI放大内镜联合卢戈氏染色发现病变患者77例,诊断率98.72%。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对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白光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与传统白光内镜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比较[例(%)]

2 传统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以及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镜下比较 见图1。通过对检查过程中的留图比较,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传统白光内镜。

图1 传统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以及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检查结果

3 病理诊断结果与食管黏膜病变IPCL分型相关性 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检出77例可疑食管病变,其活检病理结果与IPCL形态分型结果见表2。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PCL分型与病理变化程度呈正相关(r=0.832,P<0.05)。

表2 病理诊断与食管黏膜病变IPCL分型相关性(例)

讨 论

食管癌在病变早期缺乏明显症状,或症状较为轻微,常常未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患者一般在出现明显吞咽困难症状后才就诊,此阶段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低于30%,因此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食管癌预后的关键因素[8]。目前,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方法是内镜检查,但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一些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特征,经常出现浅表糜烂、局限性充血等一些浅表病变,常规内镜易发生漏诊情况[9]。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得到快速发展。NBI通过光谱组合,可使血管与黏膜表面的细微变化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内镜实现“光染色”,再通过观察食管黏膜颜色变化、表面光滑度以及病变状态及其边界,即可及时发现病灶[10-11]。食管内鳞状上皮细胞糖原含量较高,遇碘后颜色会呈现棕褐色变化,糖原在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含量较少甚至消失,与碘接触后染色效果不佳[12]。染色后正常鳞状上皮与病变上皮形成鲜明对比,病灶形态及范围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使诊断更加直观,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因此卢戈氏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经过病理诊断,78例患者出现病变,传统白光内镜发现病变患者56例,诊断率71.79%;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发现病变患者77例,诊断率98.72%,因此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对早期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白光内镜,说明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应用于食管癌前病变及其早期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NBI内镜操作较为简单,能够通过按钮完成白光模式与NBI模式的切换,对肿瘤性质及其变化程度能够清晰呈现[13]。卢戈氏染色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缺点:当食管出现慢性炎症时,食管上皮细胞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情况,染色也会出现假阳性情况;卢戈氏染色会引起患者咳嗽、胸骨后灼烧感等不适症状,且有过敏危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局限性。NBI能够从根本上弥补卢戈氏染色的缺点,两者结合能够对食管癌进行早期诊断,且成像效果更佳[14]。本研究中,通过对检查过程中的留图比较,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的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传统白光内镜,说明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应用于食管癌前病变及其早期癌诊断中,染色效果明显,图像更加清晰,使诊断结果更加直观,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NBI放大内镜能够依照食管黏膜的IPCL类型对病变的病理类型与浸润深度进行初步判定并实行靶向活检,从而提高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在本研究中,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检出77例可疑食管病变,经秩相关分析发现,IPCL形态分型同病理变化程度呈正相关(r=0.832,P<0.05),与病理诊断吻合度较高。通过观察内镜下IPCL形态分型,能够对良恶性病变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利用NBI放大内镜对病灶部位的微血管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可较准确地判断病变浸润深度。

此外,医师需提高对NBI价值的认识,提高对术前准备的认识,避免黏液遮挡造成的误诊、漏诊,通过NBI联合卢戈氏染色能够有效识别食管癌前病变及其早期癌变,使活检准确性得以提高,且费用低,操作简便[15]。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结合卢戈氏染色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明确了IPCL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诊断率白光分型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0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白光LED无线通信的研究进展
白光(选页)
连环画报(2016年4期)2016-05-05 13:51:25
从白光的花鸟画中感悟写意精神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医学信息(2015年5期)2015-03-31 05:23:09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