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晨
甘世雄在实业、投资、投行等领域都有丰富经验的,今年是他创立盛山资产的第六年。公司创立之初,甘世雄和他的投资团队在大健康、大智能领域探索着各种可能性,然后逐步聚焦到医疗健康领域。经过6年的实践和思考,专注和专业成为盛山资产的核心理念,创新药、生物科技和高端医疗器械是其投资主线。这六年间,盛山资产从无到有,正成长为一支专精的医疗投资团队,一个优秀的专业队伍。
从药企创业者到医疗投资人
盛山资产的创始人甘世雄来自四川眉山,大学毕业后从事汽车研发设计工作。甘世雄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山东金泰制药。彼时,金泰制药的董事长刘黎明带领公司与日本企业开展合作,成为国内最早的合资制药企业之一。当时,刘黎明给甘世雄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放手去做集团化和股份制改造,很快,甘世雄募集了1亿多资金。凭借对股份制的深入了解,甘世雄后来成为山东几十家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顾问。接下来,甘世雄还分管人力资源,为集团招聘200多名大学生;又用三年时间组建了280多人的销售团队,七年时间对医药销售、产品研发及GMP生产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后来做医疗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离开金泰制药后,甘世雄加入山东证券(天同证券),再次完成了职业转型——从药企到证券投资行业。从董事长段虎的身上,甘世雄则学到了大格局、大视野及资源整合的能力,还被委以重任,组建投行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投行部从8个人发展到了140多人,排名也从100开外升入前十名。在这个过程中,他带领的团队帮助苏宁电器、山东黄金、中国重汽等60余家公司完成IPO、并购重组和再融资。
2004年,甘世雄前往万家基金任督察长,负责公司的合规和风险管理。在这期间,甘世雄对风险管理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合规和风控特别重要,要建立完善的公司内控及投资管理制度。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一方面是聚焦自己熟悉的行业,找专业团队一起决策;另一方面,是用组合配置的方法,降低投资的波动性。
2012年,甘世雄成为诺亚旗下资产管理平台歌斐资产的CEO,带领歌斐资产实现质的飞跃:资产管理规模从10多亿元增长到400多亿元,员工人数从6人变成80多人,业务也从单一的PE母基金发展到地产基金、对冲基金、夹层基金和美元基金的组合。
2014年,从数段工作经历中汲取充沛养分的甘世雄决定再度挑战自己——创业,成立股权投资公司,用自己积累的实业和金融知识,帮助更多企业成长。盛山资产就此创立。
专注医疗健康股权投资
成立6年来,盛山资产不断探索、思考、前进,如今专注聚焦医疗投资这个“主场”。随着国内的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医药制造和产业链的优势显现,不少世界级水平的优秀华人科学家回国创业,加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令医疗领域创新创业的大环境持续优化。因此,盛山资产将目光集中在医疗健康股权投资上,并在投资实践中确定“技术驱动,临床导向,产业融合,价值投资”的定位。
目前,盛山资产围绕创新药、医疗器械和生物科技三个方向做投资布局。在创新药领域:布局创新药产业链,既关注“掘金”的创新药企,也关注“卖铲子”的CRO/CDMO公司,投资科望医药、维亚生物、阳光诺和等优质项目。在医疗器械领域:围绕进口替代,聚焦微创介入和智能设备方向;围绕同步创新,寻找器械大单品、大平台项目;投资了康沣生物、胜杰康生物等项目。在生物科技领域: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将诊断技术,新型治疗,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构建4D(Data、AI Development、Therapeutic MoDality、Diagnosis)生态圈,投资和元生物、韦翰斯生物等项目。
维亚生物和美中嘉和是盛山的典型地成功案例。
维亚生物不仅提供传统的CRO服务,还作为孵化器向全球高潜力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提供药物发现及孵化服务。该公司已于2019年5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美中嘉和是盛山投资的另一个优质项目。作为纽交所上市公司泰和诚控股旗下境内运营平台,以高端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及质子医疗中心为重点,以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独立肿瘤门诊部和第三方影像中心为辅,23年来专注聚焦肿瘤治疗领域。
打造产业背景的专业团队
医疗投资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以技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盛山资产找到了多位拥有医学、生物学以及临床医生背景的专业人士,凭借他们在医疗行业深厚的专业经验,共同寻找医疗行业最有实践意义、最具前景的项目。盛山资产的管理合伙人沈强曾是介入放射科的临床医生,后来在全球著名的医疗企业葛兰素史克、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工作。他专注在医疗行业里,不断学习、吸收,观察新趋势,了解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后来成为医疗领域的投资人,也是水到渠成。加入盛山资产后,他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但始终未改医者初心,也更加注重资本的力量。他认为:“投资人让资本健康地滚动,能够放大医疗技术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其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沈强认为健康医疗产业关乎人类生命健康,一定要有深远的考量,不能单凭借某个技术或项目是否足够先进来评判它的价值,还要考虑该技术在中国的医疗场景中能否满足临床需求,在大环境中是否合理。
负责医药方向投资的执行董事樊毅超,拥有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大型药企诺华、初创药企特科罗负责新药研发。在生物医药领域,盛山资产一方面抓住中外药企差距及上市窗口期,瞄准有海外或科创板IPO退出机会的项目,投资填补中国空白式创新药企。另一方面,投资全球领先型创新药企,把握未来5年最前沿进展及爆发式增长机会。主要关注靶点机理、技术平台、临床方案方面的创新点和差异化优势,特别是双特异性抗体、PROTAC、mRNA藥物、外泌体等新型药物开发平台型公司。
投资总监张一博,曾是知名三甲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加入盛山资产后,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投资。此前在医院积累的临床经验告诉他,在医疗器械领域,每一个细分赛道的天花板很低很窄,只有一两家能跑出来,所以要精准地找到有望成为头部企业的公司。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医疗器械赛道的投资必须寻找两大类——拥有核心产品和市场的大型单品;有一系列产品布局的平台型企业。从临床医生转型专业投资人,拥有极强专业优势的他,能够在投资决策中做出更为准确专业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