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气田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规模大,成本管理总量大,同时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垄断性。在其发展中可以获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和国有及商业银行的长期资金注入,发展速度较快。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油气田企业面临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发展受限。在此种情形下,油气田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要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展全员、全面、全过程成本管理工作。本文对油气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探析,对优化成本投入、改善成本结构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油气田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2020年以来,油价断崖式下跌,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石油行业正遭遇异常煎熬的“严冬期”,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同时石油开采难度增加,成本管控压力剧增,企业发展受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积极从源头上控成本,从内部管理上挖潜成本。是目前油气田企业提高利润空间和成本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和有益探索。
一、油气田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意识
虽然我国油气田企业具有国内垄断性,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油气田企业重规模、轻效益的问题逐渐凸显,尤其2020年以来原油价格一度跌破30美元/桶。油气田企业的发展正遭遇异常煎熬的“严冬期”,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需求端加剧萎缩,产业链恢复面临巨大挑战。此种情形下,油气田企业必须要走低成本发展之路,以先进的成本管理意识,从多方面加强成本控制。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中,“重规模速度”意识的存在导致投入成本的控制一直不到位,固定成本增长过快。
(二)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是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但是長期以来油气田企业过多地重视产量指标,对于成本指标关注相对弱化,忽视了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其基本职能是指挥和控制成本。近几年,“生产经营一体化”“业财融合”的观点逐渐被提出,但是在一些相关制度建设上不完善,体系建设不全面。特别是未完全以成本管理为目标,做到资源合理化利用,对成本进行实质性控制,业务前端介入不够。
(三)缺乏精细的成本分析平台
我国油气田企业投资规模大,遍布区域广,内部各单位之间开发区块中可利用的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均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是按照标准模式进行设计的,辅助核算系统未充分加以利用,核算上的粗放型,特别是生产、物资等系统未与财务系统进行完全挂接,导致成本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大部分财务管理台账还是需要通过手工完成,系统中调取的数据不能完全被信任和直接使用,通常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成本管理人员逐项进行分解、剥离,在数据的可靠性和延伸性上多少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客观性不足,在管理者进行相关决策时,信息稍显羸弱,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四)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考核机制
我国油气田开采时间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主力区块已相继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同时储量接替很难得到有效突破,导致稳产难度愈来愈大。为了维持已有年产量,油气田企业每年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以弥补油气自然递减的状况。尤其近些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产量、效益三者的矛盾日益凸显。成本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制定流于形式,以产量为主要业绩考核指标已经无法适应以“质量效益”为发展目标的核心宗旨,凝聚力和竞争力稍显不足。
二、完善油气田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成本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油气田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重产量、轻成本,运行中各个运营单位认为只要是达到了产量,就算是完成了生产经营指标,往往忽视了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发展的要求,无法跟上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的发展步伐。针对此类问题,只有创新经营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成本管理,同时要深刻认识“高油价未必带来高利润,低油价也未必就导致低竞争力”,要把实施管理创效作为长期战略任务,作为应对低油价、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变压力为动力,创新成本管理体系,制定油气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油气田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二)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从油气田企业管理现状来看,其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的战略性和稀缺性导致产品价格变动对效益指标的影响较大,油气生产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成本波动较大,横向可比性较差,成本管理机制不健全,流于表面。因此,需要重点将业务前端引入成本管理中来,做好体系架构,做到由“经营服务生产”向“经营指导生产”的方式转变,勾勒高质量的“施工蓝图”。
第一,建立整体成本管理战略构架,从投资源头进行成本管控,提高投入资本的质量,同时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正确树立“低成本发展、节约发展和效益发展”的理念。坚持量入为出,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强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投资总量有保有压,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二,要正确理解财务活动是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而成本管理是财务活动的价值体现,要走低成本发展战略,就必须根据期望订立目标,同时要将目标层层分解,加以落实,明确各层级职责、权限,对应相应的奖惩制度。另外。要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确保监督、控制、管理、考评等机制真正落地,做到积极主动地引导业务前端发力。
第三,从纵向上开展内部成本对标,深挖数字背后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找差距,补短板,强化经营成本管控。同时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与约束,充分调动“人”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经营中的竞争力。
(三)建立有效的成本分析平台
目前,油气生产企业所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仅仅只能满足日常和常规业务核算,看似标准化程度很高,但是忽视了内部不同单位间的资源以及业务的多元性,忽视了“人”对业务核算的主观判断性以及业财系统的融合性,特别是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使其无法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借鉴。因此,需要重点将成本管理系统融入目前财务信息系统中,包括生产、设备、物资等系统,将业务前端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系统中的辅助生产模块,将成本管理机制落实到位,延伸成本管理向业务前端推进的触角。
第一,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系统中的辅助生产模块,通过挂接各业务系统模块。如车辆信息(用于核算单车材料、燃料、修理费用消耗情况)、设备信息(用于核算單台设备材料、燃料、电费、修理费用消耗情况)等。将所有成本开支都能够核算至各生产单元(油气水井、关键动设备等)、各生产区域(井场站等),后期再通过信息的筛选和处理,明确生产环节成本消耗点,在同类间开展横向和不同时期纵向对比,发现成本习性、成本动因,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分析方法中进行合理选择,找出适应油气田企业的科学分析方法。
第二,充分结合现有业务编撰适应目前会计核算的规范手册,通过标准化核算体系的建立,把企业中各类费用进行归集、分摊、核算;强化成本核算手段,结合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作用,为成本分析提供高效、完整、客观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进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经营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从思想上、行动上要主动向生产一线迁移,了解生产管理、工艺环节和成本发生的重点环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相关知识积累,积极主动地发挥岗位价值,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工作敏锐性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为企业发展把好决策关。各级生产、技术等管理人员也要了解财务报表中每一项成本费用的构成情况,尤其要对其中较大的变动指标及时关注,分析掌握变动原因,为后期的生产经营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和要求。另外,为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成本管理水平,及时有效地更新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人事部门及时按照“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要求,配合完成经营管理机构的人员素质的梯队建设。
(四)完善成本管理约束机制
目前,油气田企业面临油价断崖期,发展严冬期,必须将任务目标从重视产量向降低成本进行转移,要以建立先进的成本管理作为约束机制,在企业发展和成本管理目标中必须考虑“怎么看”“怎么办”和“怎么干”的问题。将成本管理约束机制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来完成。
第一,要以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为目标,构建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指标评价体系,把核心指标和主要指标全部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强考核、硬兑现。
第二,通过对核心指标、主要指标考核情况进行综合排名。着力促进排名靠后的单位在目标中找差距、补短板,同时剖析原因,改善管理现状,强化成本管控;排名靠前的单位要通过总结经验,保持指标持续优化。在内部形成“比成本预算完成率,比成本分析深化率,比管控措施落实率”的“比、学、赶,帮,超”的成本管控氛围,高效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第三,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纳入财务活动全过程中,坚持把成本管控与安全生产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认真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把管控目标与投资计划、预算指标相挂钩。使得决策层明确目标是什么,如何谋;管理层根据业务职责进行过程跟踪,知道管什么,如何管;操作层要将管控目标落实,明确该干哪些事,如何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油气田企业在成本管理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持续稳产、效益建产、安全生产、成本控制压力较大。而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只有通过积极学习先进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找到并采用适合自身实际的成本管理方法,才能够提升油气田企业的成本竞争力,获得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毅.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
[2]杜媛媛.石油开采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12).
[3]李强.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
作者简介:尚雅憬(1978—),女,陕西咸阳人,会计师,学士,主要从事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