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艳 黄 静 杨 帆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自恢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改革, 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7 年设置以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亟需改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一些转型升级面临严峻挑战的产业,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队伍的需求十分迫切[1]。 而我国现行的工程专业学位设置机制和招生制度已经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不相适应, 在工程人才输送和培养质量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 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做出了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优化的决定, 将原有的工程硕士(共40 个领域)调整为8 种专业学位类别,并规定自2020 年起,按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2]。 该决定解决了工程专业学位的设置模式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综上所述, 改革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正当其时,增强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使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潜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已经迫在眉睫。
研究生教育属于社会公共的稀缺资源之一。 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入口, 本质上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旨在筛选出自身能力与教育资源匹配、 且具有主动深造意愿的人进入相应的教育培养环节。
中国古代有过很多人才选拔制度, 主要有周代的选贡士制、 汉代的察举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3]。选贡士制和察举制都是不经过考试直接推荐的选拔方式,而科举制是经过统一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对应于今天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中的推荐免试和全国统考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本质是招生选拔模式,存在效度问题。
“效度” 是指考试或测试的有效性,用该参数说明测试结果达到测试目的的程度[4]。 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效度是指被选拔出来的考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研究生入学所要求的能力素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效度可以分解为效率与匹配原则。 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效率原则就是在最大限度节约社会资源的情况下, 获得考生能力和素质从高到低排序的结果;匹配原则就是要将考生的能力、素养、兴趣、特长等与院校、专业、研究方向乃至导师作最大程度的匹配。 效率与匹配看似矛盾,实际并不冲突,根据效率原则从高到低录取反映的是考试的公正性,而根据匹配原则选拔录取反映的是科学性。 这正是《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的 “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
在现有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中, 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作为工程人才选拔和人才输送的主要方式,起着把好 “入口” 关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2017 年至2019 年报考专业学位的人数占考研总人数50%以上,其中2019 年报考工程专业学位人数占所有报考专业学位报考人数的22.5%,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规模和比例,因此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得到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5]:
(1)初试中存在国家统一命题科目与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且自命题科目各自评卷,很难保证国家统一划线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2)2017 年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并轨后部分工程硕士自命题科目使用了与工学硕士相同的科目,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能科学真实地评判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研究潜力; 此外自命题科目在内容设置上也不大适应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3)品种繁多的自命题科目在命题、交接、保管、印刷、分装和寄送等环节的安全风险较高,一旦出错将严重损害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招生单位的形象与声誉。
上述因素也导致了考生权益受到了一些影响。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并轨后,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报考和录取人数断崖式下降,管理类硕士录取增幅远超工程硕士,这无疑将对工程领域急需的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也使招生单位与企业之间相互紧密协作的联合培养受到制约。
基于上述对研究生招生考试本质与现状的分析, 本文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前提下,依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 〔2013〕1 号),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和建议,为国家教育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具体而言, 就是以提高工程专业人才选拔质量为核心推进改革,在坚持 “立德树人、科学选才” 和“统筹部署、稳妥推进” 的基本原则下,优化初试,强化复试,进一步强化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注重对考生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知识能力的考察,以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 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
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和招生单位自主考核相结合,由国家统一组织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招生单位组织 “专业能力考核”,充分落实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
借鉴美国GRE、我国原GCT 和管理类联考等招生考试的成功经验, 设置和优化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 统筹兼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这两种不同学习方式所对应的主要考生群体之间前置知识能力的差异性,注重工程通用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能力,实现 “粗筛”。
在考试科目设置上, 设置统一可比的初试科目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同时与目前的本科大类通识教育科学衔接以避免科目分类过细,具体为:
第一科目为 “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 分,主要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时事政策、法律基础、科学道德伦理等内容。 重点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学科知识的能力、 运用相关原理辨明理论是非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认识评价有关理论问题的能力等。 该科目可维持现有的方式组织实施考试。
第二科目为 “外国语”,满分100 分。 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是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必备条件, 也是将来从事研究和工作的重要工具。 外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可以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相结合, 设定在一段时间内已达到一定等级如PETS-5、英语六级的考生可以免考,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也可以减小不少具备相当专业潜能和培养前途的报考者因为英语未达到国家线而痛失深造的机会。 除了免考考生之外,其他考生可按照 “外国语”现有的方式报考和参加考试, 国家划定分数线作为基本要求分数线, 由各招生单位根据自身需求自主确定对外语成绩的要求。 外国语成绩不计入入学考试总成绩。
第三科目为 “工程综合能力”,满分300 分。 如何设置该科目的考查范围和考试内容是改革的重点。
现代工程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应当作为确定工程综合能力考查内容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美国国家专业工程师学会(简称NSPE)制定了《职业工程知识体系》30项能力表,分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三个类别, 详细阐述了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
(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运用的能力;
(2)设计、实验、发现与解决问题、制造和建设的能力;
(3)运用工程科学、工程工具和系统工程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优化设计的能力;
(4)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风险和不确定性评估、安全保证的能力;
(5)有效表达与交流、团队合作的能力;
(6)具有全球意识、法律常识、职业道德和伦理责任;
(7)终身学习的能力。
英国工程理事会也对工程技术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其重点是要求工程技术员借助自身的教育经历、 训练和经验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6]。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中,明确界定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包括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安全意识、基础知识、技术处理、沟通交流、组织管理、终身学习、法律法规以及竞争与合作等13 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国内李曼丽等一些学者构建的工程师胜任力模型, 对工程综合能力考查内容的设置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7]。
综上所述, 基于对国内外工程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表征, 结合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实际, 对已有研究中的工程硕士生能力特征指标进行了分类和梳理, 将可通过笔试实现考查的能力指标分为数理基础能力、工程基础能力、职业实践能力三类,并对应设置了3 个部分的测试内容,构成 “工程综合能力” 科目的考查范围和考试内容,如表1 所示。
表中3 个科目由国家指定的专业化考试机构编制考试大纲和统一命题。 考虑到教育改革要稳慎推进,考试组织实施可维持现有的模式,考生先填报志愿,再参加考试,最后由国家统一划定基本分数线确定入围考生。 为了拓宽选才范围和落实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基本分数线的划定建议扩大入围考生比例。
表1 “工程综合能力”的内容范围
为充分体现招生单位的工程硕士教育定位和培养特色, 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考核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研究潜质,实现 “细选”。
专业能力考核满分500 分, 具体可包括材料审核、笔试和面试等,其中必须有笔试和面试。 各部分所占的权重分值由招生单位决定。
材料审核环节:可要求考生提交本科成绩、获奖情况、文章及专利、项目经历和工作阅历等,对于应届考生可侧重于审查本科学业成绩, 而对于在职考生可侧重于审查项目经历和工作阅历等。
笔试环节: 招生单位需设置至少一门专业课作为笔试科目,重点考察考生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技能、 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试科目应建立题库, 招生单位应参照《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指导规范》(教学厅〔2019〕12 号)的要求进行命题和组织实施。
面试环节: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 面试考核小组一般不少于5 人, 成员一般应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 每名学生面试考核时间一般不少于20 分钟,全程录音录像,并对考生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面试考核小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
具体权重由招生单位自主设定, 专业能力考核成绩的权重一般不低于50%。 将入学考试成绩与专业能力考核成绩按权重计算得出录取总成绩, 由高到低按序录取, 并按照教育部和招生单位相关要求进行公示。
工程硕士是我国覆盖专业领域最广、 招生和培养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别,所以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本文提出的 “国家组织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与 “招生单位组织专业能力考核” 相结合的考试方案, 不仅实现了考试招生制度的两大要义即公平性和科学性, 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拔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培养出拔尖创新型工程人才,助力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