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莉,尹 锐,兰 婷,肖 艳,李朝惠,夏爱爱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面部。有研究报道95%左右的痤疮患者最终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痤疮瘢痕[1],而近30%的痤疮患者会留下严重痤疮瘢痕,造成患者外貌的永久性损害,并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近年来,我科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收到很好效果。当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依从性,本研究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6 月~2017 年5 月来自我科门诊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80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0 例,男27 例,女13 例,年龄(18 ~32)岁,平均年龄23.6 岁;对照组40例,男29 例,女11 例,年龄(18 ~31)岁,平均年龄22.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位于面部的萎缩性疤痕,疤痕可细分成冰锥型(又称V 型疤痕)、厢车型(又称U 型疤痕)、滚动型(又称M 型疤痕)3 种;② 病情稳定在半年以上无明显改变;③ 患者近2 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治疗方法;④ 患者年龄≥18 岁; ⑤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其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接受随访观察。排除标准:① 正使用维A 酸类或其他药物治疗者;② 面部皮肤有伤口、感染、疱疹等疾病者;③ 疤痕体质;④ 敏感性皮肤;⑤ 孕妇、哺乳期患者;⑥ 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物体者[2];⑦ 患有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⑧ 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1.2.1 设备 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仪采用飞顿激光有限公司生产的闪耀离子束治疗仪 (Accent,Alma Lasers,Caesarea,Israel) 。
1.2.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治疗前患者面部皮肤清洁后,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根据瘢痕类型、深浅程度选择单独或联合使用 R-Tip 和A-Tip 两种治疗头,并调整治疗参数[3]。所有患者均治疗3 次,每次治疗间隔8 周。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分别对治疗前、中、后进行详细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3 护理干预
1.3.1 心理护理 由于痤疮瘢痕的形成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给患者的心理、生活和社交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瘢痕患者治疗时间较长,瘢痕不能完全去除,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对治疗缺乏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4]。因此,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首先,亲切、热情地接待患者,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其次,耐心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作用及优势,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同时建立微信群,让患者互相交流经验并给予答疑;最后,介绍成功案例,必要时将成功病例的照片提供给患者参考,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5]。
1.3.2 治疗前护理 首先,患者取平卧位,常规进行面部皮肤消毒;其次,耐心细致介绍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该治疗的了解程度,让患者以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触电感、烧灼感、疼痛感等感受给予告知并解释,并指导患者正确的放松办法,治疗前进行放松练习,如多次深呼吸,松拳、握拳以放松肌肉等。
1.3.3 治疗中护理 ① 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态度和蔼、热情,与患者交流,减轻患者紧张感;② 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对疼痛剧烈不能耐受、想立刻停止治疗、疼痛评分为10 分的患者,可调整治疗剂量及治疗持续时间,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手握压力球或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分散患者注意力;③ 对第一次治疗评分(7 ~10)分及对第二、三次治疗有抵触情绪的患者,根据情况提前半小时给予依托考昔片60mg 口服,同时,增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厚度;④ 对疼痛非常敏感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面部神经分支局部阻滞麻醉。
1.3.4 治疗后护理 ① 治疗完毕,予无菌纱布包裹冰袋冷敷30 min 至1h 以缓解患者疼痛及烧灼感;② 对不同程度的渗出、红斑及肿胀,予激光术后医用修复面膜冷敷;③ 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修复质量,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喷治疗2 次/d;④ 对红斑肿胀较重患者,可术后口服强的松10mg,1 次/d,共(2 ~3)天,以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⑤ 嘱患者保持创面干燥,(3 ~5)天避免碰水,待痂皮自然脱落,一周内嘱患者禁用手撕扯痂皮或用其他方式过早将痂壳剥掉;⑥ 嘱患者注意防晒,痂壳脱落后可涂抹防晒霜,外出打伞、戴帽子;⑦ 医护人员要耐心回答患者治疗后的疑问,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减少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⑧ 合理使用护肤品,注意皮肤保湿等护理;⑨ 饮食上,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等食物[6]。
1.4 观察指标和测量方法 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焦虑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评分及患者总有效率。焦虑量表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 分,其中(50 ~59)分为轻度焦虑,(60 ~69)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满意度评价,满意度采用5 级评分法,即不满意(0 分)、稍满意(1 分)、满意(2 分)、比较满意(3 分)、非常满意(4 分)。满意率=患者评分满意程度为(2 ~4)分的患者数÷总例数×100%;根据4 级评分法[7]记录患者总有效率。4 级评分法:1 分为无改善或轻度改善,<25%的疤痕较前平整、舒展;2 分为中度改善,25%~50%的疤痕较前平整、舒展;3 分为显著改善,51%~75%的疤痕较前平整、舒展;4 分为完全改善,>75%以上的疤痕较前明显平整、舒展。总有效率=疗效评分为(3 ~4)分的患者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AS 评分 两组痤疮瘢痕患者在每一次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AS 评分情况见表1。治疗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满意度评估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疗效满意度自我评价结果,对照组非常满意6 例,比较满意14 例,满意12 例,稍满意6 例,不满意2 例,总满意率80.0%;治疗组非常满意9 例,比较满意13 例,满意15 例,稍满意3 例,无不满意病例,总满意率92.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要较对照组高。
2.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40 例,4 分7 例,3 分17 例,2 分11 例,1 分5 例,总有效率60.0%;治疗组40 例,4 分9 例,3 分21例,2 分8 例,1 分2 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每一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每一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AS 评分比较(±s,分)
分组 n 干预前 一次治疗前 一次治疗后 二次治疗前 二次治疗后 三次治疗前 三次治疗后 P 值对照组 40 67.1±4.2 65.4±3.6 56.5±2.2 52.3±2.6 46.4±3.6 45.5±3.3 40.8±3.6 0.000治疗组 40 66.2±4.3 54.8±3.4 45.5±2.8 40.3±2.4 37.4±3.5 33.5±2.9 29.6±3.3 0.000 P 值 0.891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微等离子射频技术是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痤疮瘢痕的新方法,其原理在于利用单极射频技术将氮气等离子体化,形成微等离子流,释放出能量,引起表皮至真皮浅层瞬时的、均匀的、可控性的微剥脱,并烧灼出可透达真皮浅层的可控制性微孔,使单极射频产生的热效应可抵达皮下(500 ~1000)μm。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微剥脱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瘢痕部位正常表皮的再生,刺激周围正常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迁移进行修复,从而使受损组织外观接近正常皮肤;另一方面热量传导至真皮,不仅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新的胶原纤维及基质,还可以使瘢痕组织中原有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进行重排,从而达到修复瘢痕、改善肤质的目的[8],而且这种效果可持续(3~6)个月甚至更长久。已有文献报道采用该技术治疗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客观评估及分析其不良反应,并采取准确有效的心理干预及护理措施是减少患者焦虑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治疗过程中,本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在治疗前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及心理护理,患者的SAS 评分会明显降低。同时,治疗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对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采取有效的护理;治疗后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及正确的护理指导,对患者的SAS 评分有很大的影响,患者心理放松,治疗信心增加,其SAS 评分也会逐渐降低,特别是患者末次治疗后的SAS 评分会显著低于第一次治疗前的SAS 评分。可见,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而且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在治疗前、中、后对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病人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依从性,促进疾病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