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国县委改革办
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油茶低改示范基地
兴国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兴国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考核“好”的等次。2020年4月26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持续攻坚,巩固提升,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是保持政策延续性。脱贫退出后,按照“摘帽不摘政策”要求,对照省市下发文件要求,结合脱贫实际情况,持续抓好“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的落实,采取“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困难帮助解决什么困难”的办法,逐步对扶贫政策进行适当调整,细化出台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兜底保障、保险防贫等各项利好政策,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健康、兜底等各类政策落实,避免已脱贫户因帮扶政策调整返贫。二是提升政策针对性。及时对各类扶贫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分类确定需要取消、调整或完善、强化的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更精准,更具针对性、实效性。采取优化调整产业就业奖补政策,实行“增养100”计划、就业收入稳增计划等,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就业奖补政策。三是拓展政策普惠性。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在资金投入只增不减的前提下,让政策有适当的延展性,降低门槛、提高受益面。例如,在原有产业直补起奖标准的基础上,把水稻、玉米、薯类、豆类的纳入奖补范围,按季补助(限补两季),一季补助100元/亩。
一是强化扶持措施。依托兴国职校平台和乡村人才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量身定做培训“菜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帮助贫困劳力掌握职业技能,增加谋生本领,不断提升参训对象发展产业、增加就业能力。同时,培训学校与企业、工厂、中介机构、扶贫车间等加强岗位对接,相关部门跟踪贫困劳力就业稳岗情况,对培训完成、引导贫困劳力稳定就业的培训学校给予适当奖励,实现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是提升产业效益。着力破解部分基地小、散、效益低等问题,建立完善的“县四套班子领导及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挂点建设一个扶贫产业经营主体,驻村帮扶单位帮助挂点村至少发展一个扶贫产业或就业车间”机制,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脐橙、灰鹅、油茶等特色产业,打造富硒蔬菜品牌、培养职业菜农。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产业规模,强化品牌效益。三是完善利益联结。发挥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四类主体作用,完善带贫益贫引导鼓励措施,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务工就业、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发展红利。拓展工资性收入,推动扶贫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优先扶持贫困户劳动务工,开发一批公益岗位安排就近就业。探索激励贫困户自主经营、合伙经营或参与经营等方式,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实现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四是科学防范风险。对有农业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且具备贷款条件的脱贫户,纳入“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贷款对象,给予风险缓释金和贴息支持。进一步开发脐橙、油茶、蔬菜等农业产业保险险种,提高保险覆盖面,增强贫困农户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切身利益。
一是实施网格化动态监测。针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及有致贫返贫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贫困边缘户,参照综治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开发网格化运行功能,依托国办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四位一体的网格监测体系,设立乡、村、组三级日常巡查组,实现全覆盖,全面掌握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点,为精准识别提供真实、准确依据和数据支撑。二是推行精准化核实认定。按照农户申请、村级核实、村内公示、乡镇复核、县级审批程序,对预警监测发现的符合条件对象正式纳入相对贫困户范畴,有针对性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帮扶。同时,加强动态管理,定期集中研判,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确保帮扶实效。三是落实多元化帮扶措施。贫困边缘户由各村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参照帮扶贫困户相关要求进行入户走访,开展帮扶工作。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全面落实好产业、就业、健康、教育、防贫保险等措施,有效防止致贫返贫。
一是推进典型示范引导。坚持脱贫攻坚中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深挖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等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创新自助扶贫方式,提高农民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发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开展“评分定星”活动。从遵纪守法、发展生产、孝老敬亲等各方面,组织对贫困户开展“评分定星”活动,强化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机制,让贫困户引起共鸣。如兴国县长冈乡贫困户谢某一直以低保度日,在评分定星活动中被评为后进户后,让他深受触动,通过种植蔬菜、烟叶,担任护林员,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万多元,被评为“精准扶贫示范户”,并主动提出退出低保。同时,通过屋场会、小组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大力宣传扶贫政策措施及成效,既让群众了解乡村的变化、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得到的实惠,更教育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建立农民意愿表达机制。在制定政策措施等过程中,建立完善农民意愿表达机制,打造创新群众参与、交流通道平台,充分尊重倾听农民意愿,并建立农民建言献策奖励机制,鼓励广大农民积极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建言献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