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诺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比拼的关键性因素,也逐渐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状态。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优势内核基础上,也需要引进他国的优秀文化,并有机地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其它人文艺术形式有意识的创新。而通过艺术形式的不同结构以及呈现行为,同样反映出了不同国家文化内核的脉络,体现出不同人民、种族的价值观,值得借鉴与探讨,有助于开展自主交流。本文以音乐形式为例,对中西方在音乐形式中的歌词构成差异进行探讨,系统阐述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关键词:流行歌词;中外交流;价值观;差异化风格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传达语言行为的方式,它构成了人世间美妙的沟通方式,给予人民心灵慰藉,因而在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应用的程度和推广的深度也逐渐加强。但如果说音乐的曲调带有不同国家鲜明的表演风格以外,依然能够突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达到心灵上的认同与愉悦感。而歌词作为音乐的另一重要构成部分,则更清晰的记录了国家在表述个人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怀传递的理念和实践价值,在人所共知之间如何达成共通,这是需要进行探讨和融合的。
一、中外流行歌词中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不同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之所以将中西价值观进行比较,不单单是因为中西方历史遗留下的人文思想、风俗人情以及自然地理等存在明显的区别,更关键的还是在于中西方的语言本身就属于不同语系。而语系所构成的语言形式正是联结人与人沟通最为直接的渠道,将人文思想、风土人情等进行传达的过程中少不了语言互通的功劳。而正因为我国与西方在语言行为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具体事物的理解也有着差异。以风俗自然来看,我国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所以土壤作为滋养农业发展的因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从许多古诗词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都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业土地的独特情感。而这种情感构成了我国千百年来土生土长的乡土情怀,联结了中华儿女对长江黄河这片土地的热爱,也孕育出一大批前赴后继的爱国义士、奋斗先驱。时至今日,古诗词从伶人弹唱的鼓词中演变成流行歌曲的歌词,但蕴含的民族精神是一直不曾变化的。
例如《南泥灣》中就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等词,展现了农业一派祥和的模样。而在邓丽君的老歌《又见炊烟》中也有着浓浓的乡土倾向。“又见炊烟袅袅、晚风照大地。”这些歌词都夹杂着幽雅的韵味,在讴歌中带有自然气息,令人流连忘返。无论是革命歌曲,还是古典音乐,以乡土环境为呈现元素价值的歌曲都大受欢迎,且始终有着市场,即便是在地域性风格明显的地方歌曲上,也通常将一种古朴封闭的自然环境展现出来。
(二)表达方式的差异
虽然说历史的走向和自然环境的形成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是先天形成的传统风格。但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且创新的艺术形式,因而在基于原始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也会做出相应的改良。以歌词来说,为了符合曲调的和弦规律,有时也会相应增删歌词,甚至将语义不通的词替换。一般来说,西方的音乐大多节奏明快,这与西方人奉行的自由主义是分不开的。但随着西方音乐流行程度的加深,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的革命,衍生出了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包括金属打击乐、地下音乐和中西方音乐。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的影响,展现出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就音乐风格而言,欧美流行音乐大多听起来节奏欢快、轻松,给人一种释放的感觉,诸如打击乐,乡村音乐,Rap及摇滚乐等等,皆是如此。这些音乐改变了以往古典浪漫风格的倾向,开始追循一味的直抒胸臆以及平铺叙述,将个人感情毫无保留的喷薄而出。因此,西方音乐的歌词大多都是比较直白且层层递进的,让人能够快速进入西方音乐设置的情境,而且心潮起伏较大。例如直接抒发对他人的倾慕之情有“she may be the face I cant forget,the trace of pleasure I regret”(她也许是我一生无法忘怀的容颜,牵动着我的欢愉与悔恨),以及“you don't know you are beautiful”(你不知道你有多美)“you will understand why I want you so desperately”(你会了解为什么我那么想要拥有你),歌词直抒胸臆并且表达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反观我国的音乐,则始终深受传统古典价值的影响,国民较为内敛,不够开放,因而在歌词上也鲜少会直接流露感情,更多地采用修辞和托物言志的方法,引发别人遐想,听起来也富有诗意。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加深,音乐形式同样受到西方影响,因而歌词部分也不再完全拗口和优雅,也加入了一些平淡的歌词,显得错落有致。例如周杰伦的《七里香》中就有“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燕子落叶,我的爱就像厚厚一叠。”、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我的漂泊不懂远方,你注定要为我绽放”等,都在前半句采用了赋比兴手法,后半句则直抒胸臆,令人耳目一新。但总体来说,中国的歌词相比于西方歌词,还是要含蓄许多。
二、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需要语言来传承和发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留存的证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以语言最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也意识到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对于学习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是要学习语言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宫秀丽.浅谈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195-196.
[2]季德方.论当代中国流行歌词地位及特点[J].酒城教育,2017(02):53-56.
[3]李涛.古诗词和流行歌词融合的教学尝试[J].教育科学论坛,2017(25):50-52+4.
[4]唐璐敏.当代中国风流行歌词中的概念隐喻研究——以方文山经典歌词为例[J].戏剧之家,2017(2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