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帮扶构筑失独老人“安全网”

2020-09-07 07:31曲宁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安全网社会化现状

关键词 社会化 失独老人 现状 帮扶方法

作者简介:曲宁,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级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235

随着时间的延长,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老去,生活能力趋于下降,在失去独生子女后,老年生活将变得极为空虚与无助。通过社会化帮扶途径,切实解决失独老人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一、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失独老人逐渐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当前,无论是政府政策引导,还是社区照料与关怀,或者失独群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均为失独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极大便利。尽管如此,从当前社会化救助与帮扶体系来看,专门针对于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形成,参与失独老人救助与帮扶的社会各界力量之间缺乏必要沟通与联络,各自为战,呈现出分散化、零碎化状态,难以彰显系统化社会帮扶的强大力量。而现阶段经济水平下,失独老人年龄越来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差,精神空虚问题突出,对社会化帮扶的现实需求愈发强烈。孤立的、单一的、薄弱的社会帮扶体系与强烈的、连续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匹配程度与平衡程度严重不足,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现状容易诱发社会性问题。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失独老人各项现实需求,通过社会化帮扶措施与策略的落实,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要素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凝聚社会化帮扶救助的社会支持力量,进而构建系统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失独老人重新融入社会,感受到来自于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使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1]。

二、新时期失独老人的现实需求分析

(一)失独老人的生理需求

失独老人的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生活照料需求与经济经济支持等方面。失去独生子女后,失独老人往往陷入沉重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精神状态上的摧残导致身体条件的持续下降。在长期缺乏关怀与照料的环境中,失独老人的日常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经济来源日趋匮乏,日常生活状况变得愈发窘迫,即便部分失獨老人享有养老金、退休金等,但由于缺乏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依旧处于社会生活的边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倾诉对象,无法将自我感受向最贴近的人进行表述,逐渐脱离正常生活生活轨迹。

(二)失独老人的安全需求

在养老方面,由于丧失了独生子女这唯一的养老保障,使失独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充满的担忧与恐惧,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面前,失独老人身体机能趋于下降,面对着“老无所养”的尴尬困境。多数失独老人害怕自己老去,害怕自己生病患病,精神寄托无处安放,心理安全感严重不足。在医疗保障方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是摆在失独老人面前的重大社会问题,医疗保险难以满足失独老人的全部医疗保障需求,多数失独老人无法承担频繁且高昂的医疗费用,在疾病确诊后,对于积极治疗措施消极被动[2]。

(三)失独老人心理归属与爱的需求

在所有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是其他任何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上述弥足珍贵的亲子关系的丧失,为失独老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心理慰藉不复存在,内心深处的痛楚却又难以向人倾诉,在心灵与精神归属方面需求强烈。面对亲友关怀,失独老人更加倾向于将自我封闭起来,减少或阻断与外界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与快节奏的经济社会生活体系渐行渐远,久而久之被社会抛弃,割裂了与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的关联,无法有效融入与适应社会发展。

三、当前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的正式支持体系失衡

在政府支持方面,主要表现在针对性、差异性帮扶制度欠完善,缺乏健全而完善的养老制度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精神慰藉体系等,无法有效迎合失独老人现实需求。在社区支持方面,社区经济功能不足,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始终停留在低下状态,社区在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中法作用日趋弱化,无法充分凝聚周边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依赖感。在志愿服务方面,参与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的积极性不足,更多情况下被动应付,使志愿服务过程流于形式,效果浮于表面[3]。

(二)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的非正式支持体系失衡

一方面,尽管失独群体之间同病相怜,能够在内心深处感知彼此的失落与窘迫,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与桥梁,使其相互之间难以形成高效稳定的互帮互助机制,无法自发地组织具有共同喜好的娱乐活动,无心之中加剧了该群体的社会边缘化趋势。另一方面,失独群体的亲友关系与邻里关系网络存在断裂趋向,由于失独老人将自己“标签化”,从内心深处拒绝部分亲友及邻里的正常往来,而亲友或邻里出于情感角度考虑,也减少了与失独群体彼此往来。

(三)失独老人社会帮扶主客体间的失衡

失独老人群体是当今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特殊社会群体,在社会化帮扶过程中必须强调与突出主客体之间的协同性与平衡性。实践表明,失独老人社会帮扶主客体之间缺乏必要沟通与联络,部分社会单位或机构对社会化帮扶存在片面与狭隘认识,所采取的社会化帮扶行动与措施针对性较差,无法真正从根源上满足失独老人需求。

同时,浓厚的社会化帮扶氛围尚未形成,难以有效整合既有社会参与力量的强大合力,也难以充分激发与动员更多新型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四、优化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一)构建完善的失独老人专项养老制度体系

专项养老制度体系在社会化帮扶实践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可为具体帮扶策略与方法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使具体实施步骤与流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失独老人养老专项保险制度为例,其专门针对失独老人实施特殊社会保障,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及社会化帮扶资源要素,在失独老人养老金缴纳与领取方面做出特殊界定,在符合其前置条件的基础上,可额外多享受一项养老保障,消除失独老人在心理方面的恐惧感与无助感,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于政府与社会的关怀与帮助。失独老人专项养老制度体系的建立应统一目的、统一过程、统一方式,可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养老保障标准而略有差异[4]。

(二)构建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体系

要构建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社会化供养结构,比如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等,配备专业化的心理医疗与服务团队,不定期为失独老人进行情感交流,赋予精神慰藉,并通过各类艺术类团队为其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充实其精神文化生活,以此缓解失独老人精神痛苦,填补失独老人情感空白。要逐渐破除城乡二元发展体制的弊端,改变城乡发展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状,使有限的社会化帮扶要素更加平等、公正、普惠地覆盖所有有着强烈现实需求的失独老人群体,以有效的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他们度过现有生活难关。

(三)应用社会支持理论,充分调动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资源

社会支持理论旨在通过利用社会化资源,以心理调节与情绪疏导为主要手段,达到优化社会关系,为面向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的预期目的。在社会支持理论要求下,社会化帮扶资源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社会个体可在相应社会网络架构中获得情感寄托。因此,应统筹整合政策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的社会化帮扶资源,积极发现和挖掘失独老人自身所存在的社会支持网络,这对于失独老人摆脱精神和心理困境、重构认知、改善晚年生活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相互关联的社会网络[5]。

(四)优势视角,激发失独老人生活热情

在优势视角概念下,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的参与各方应采取更加务实的工作方法,为面向对象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服务,主动出击,充分调动社会化帮扶的各类资源要素,彰显其独特价值,解决摆在失独老人面前的各类疑难问题。要引导失独老人摒弃悲痛、局限、狭隘、封闭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方法,主动走出相对封闭的局限状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未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其克服困难、摆脱不幸、消除悲痛的原生动力,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中来。同时,社会化帮扶过程中还应突出公共政策救助资源要素向失独老人倾斜,通过整合各类要素重塑积极乐观生活的信心与热情。

(五)探索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社区自助路径

为满足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方面的迫切现实需求,社区自助方式必不可少。与其他养老方式相比,独立失独家庭养老社区是更适合失独老人养老意愿的方式,它可有效引导失独老人忘记失独的悲苦,转变失独老人心态,摆脱自身精神上的束缚,放掉心里沉重的负担。要通过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社区自助模式的构建,重建自己的社会交际圈,完善社区自助服务体系,重新融入新的生活。要鼓励意志坚强的失独老人充当社区的志愿者,让他们在帮助更加困难家庭的同时找到生存的价值。社区志愿者等要每逢过节慰问失独老人,及时解决他们反映的困,使其感知到社会的温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活着,在精神上慢慢坚强起来,生活上也能独立。

五、结语

总之,社会化帮扶的重要优势与特点,决定了其在失独老人养老体系构建中的关键地位。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失独老人社会化帮扶实践中的存在问题及短板环节,结合新时期失独老人现实需求,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强化社会化帮扶价值内涵,突出社会化帮扶现实意义,不断满足失独老人在物质、精神、归属、安全等方面的强烈现实需求,为提高失独老人社会归属感奠定坚实基础,为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建丽,吴佩芬,刘国涛,等.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构建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6):1954-1958,1964.

[2]沈鑫柳,張伦涛.从“政策兜底”到“能动转换”对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9(22):108-110.

[3]王思斌,娄冬冬.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十二地市数据[J].社会科学论坛(下旬刊),2020(6):115-116.

[4]孟泽楠,王霞辉.特别监护人制度:解决失独父母签字难问题的根本出路[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6):225-226.

[5]王广州,刘本强,李怡心.优化配置加快发展——甘肃省机构养老资源配置状况调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29-133.

猜你喜欢
安全网社会化现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21世纪的福利:如何为新冠疫情后的世界构建社会安全网 精读
雅安市: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提升群众幸福感
加强养殖业抗生素监管 织起食品安全网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信号安全网中ARP的攻击分析及防护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