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菲,耿丽娟,张永志,刘惠苗,王文婷,顾 平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与睡眠有关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多表现为夜间或安静休息时出现肢体疼痛、瘙痒、蚁行感等不适,其中以下肢最多见,需要经过按摩、活动肢体来缓解症状,导致患者入睡困难、睡眠中断以及日间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夜间睡眠、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RLS在抑郁情绪患者中很常见,研究发现,RLS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5%~15%[1],而抑郁症患者中RLS的患病率在10%~50%之间[2-3]。而抗抑郁药物常常可以诱发或加重RLS。RLS与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联性,进一步了解RLS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对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RLS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相关机制及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RLS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两者共病可互相促进疾病进展,给患者带来躯体及心理不适,影响日常工作、学习,降低生活质量。研究发现[4],与非抑郁症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较高比例的RLS患病率(3.6% vs 15.1%)。RLS也是老年精神科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尤其是那些抑郁症的患者;西班牙的一项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显示[5],在65岁以上的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RLS的患病率可高达21.21%。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发现[6],患有RLS的女性出现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在大多数情况下,妊娠期RLS是一种短暂的情况,其症状通常会在分娩后消失。但妊娠前出现中度或重度RLS症状的女性,其产前和产后抑郁的风险都有所增加[7]。
RLS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夜间睡眠质量较差的RLS患者,其抑郁情绪发生率越高。原发性RLS患者的综合医院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for Depression, HAD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得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8]。RLS患者的抑郁评分高于普通人群,且RLS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呈正相关(P<0.05)[9]。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10],RLS的患病率随着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RLS的患病率在忧郁型和非忧郁型抑郁症患者中最高(52% vs 46%),然后是无抑郁症诊断的抑郁情绪患者(43.4%),但在无情绪障碍的患者中也相当高(24.6%)。终生自杀观念或行为在RLS患者中普遍存在,可能性取决于RLS的严重程度和抑郁症史。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度至重度的RLS患者有明显的终生自杀想法或行为(P<0.001)[11]。
RLS与抑郁情绪共病,两者互相联系。两者之间联系的可能解释包括:首先,RLS可能会引起抑郁情绪,RLS患者常常伴发失眠、日间思睡和疲乏,这三种症状都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所以RLS患者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其次,抑郁情绪容易诱发RLS。睡眠剥夺、营养不良或缺乏锻炼等抑郁症状,可能会使患者更容易发生RLS。另外,以下因素引起RLS和抑郁情绪,如两者共有的病理基础、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或是另一种可能性即一种疾病的症状被误诊为另一种疾病,从而在两种疾病之间产生虚假的联系[12]。
RLS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多巴胺功能紊乱、体内铁的缺乏或代谢异常、叶酸等维生素的缺乏、遗传易感性、氧化应激、肢体血运障碍等。抑郁情绪的相关机制包括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下丘脑-垂体轴功能障碍、炎症细胞因子的参与、神经营养因子减少与神经可塑性减退、海马体积的减小以及遗传因素等。RLS和抑郁情绪共病的原因尚不清楚。这两种疾病之间可能的联系是共有的遗传或神经生物学机制,例如多巴胺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缺铁等[13]。联系RLS和抑郁情绪的常见病理生理机制是中枢多巴胺能活性的降低,黑质纹状体及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系统异常、多巴胺水平降低与RLS相关;多巴胺功能紊乱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冲动下降,从而诱发RLS。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了睡眠、情绪及精神活动的调节。多巴胺能的边缘系统和皮质系统与快感缺乏和缺乏动力有关,这是抑郁症的两个核心症状。炎症和氧化应激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同时氧化应激可影响体内多巴胺的合成,增加RLS的发生率[14]。RLS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抑郁情绪是帕金森病非运动性症状。然而,多巴胺能系统在RLS与抑郁情绪关系中的假设作用是复杂的,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6, 9, 15]。此外,RLS和抑郁情绪的共同遗传因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原因。在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有多名观察者出现RLS、抑郁情绪、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的症状,表明其潜在的家族遗传因素的存在[6]。RLS可继发于维生素缺乏、缺铁性贫血、糖尿病、慢性肾衰竭、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妊娠。有研究发现RLS导致围产期抑郁情绪的一个可能机制是与RLS相关的睡眠障碍有关,在已有RLS的孕妇中,孕前睡眠障碍可能会在妊娠期间恶化,从而增加了抑郁情绪的患病率;妊娠期间RLS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增加,这些可能会使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7]。
表1 药物所致RLS的病例报道
3.1一般治疗 ⑴去除诱发因素:避免接触酒精、咖啡因以及尼古丁等可能诱发RLS的危险因素[51]。诱发RLS的常见药物包括多巴胺拮抗剂、抗抑郁药、神经安定剂、锂、选择性抗组胺药等。⑵改变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睡眠作息,改善睡眠卫生。适当运动锻炼,避免剧烈活动,肢体按摩、局部热敷有助于缓解RLS症状[52]。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改善失眠和RLS症状,也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53]。运动的血管舒张作用可增加下肢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RLS的症状;运动还可以促进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54]。⑶补充铁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防止内环境紊乱,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及水钠潴留。⑷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干预等措施改善失眠、调节RLS患者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RLS常常共病抑郁情绪,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两者的认识及关注度,仔细询问病史,防止将坐立不安、焦虑等与RLS症状混淆;如果抑郁患者治疗疗效不佳时要评估是否患有RLS;评估RLS患者是否存在共病情绪障碍,特别关注RLS患者是否伴有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内疚、自杀想法。积极治疗RLS症状和谨慎选择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RLS和抑郁情绪,更好地帮助患者治疗疾病、解除痛苦,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